文章/專題 讀者投稿 所有年段 學齡前 國小低年級 國小中年級 國小高年級 國中 高中職 大學 孩子總是講不聽,常「腦衝」犯險?大人該怎麼辦? 逛街亂跑、愛玩火⋯⋯孩子對於危險總是講不聽,有「腦衝」行為,常讓大人又急又氣。心理師林維信分析孩子「凡事硬要自己去嘗試」背後的原因與心理機制,並提供大人4招陪伴與應對方式。 2025-05-30 林維信 玩著玩著就入門!讓科技教育成為孩子的日常主食 科技迅速改變世界,也重新定義了學習的方式。當科技門檻降低,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少數菁英領域,而是貼近每個人的日常時,更需要透過教育讓孩子有機會接觸、理解並應用新興科技,才能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2025-05-27 羅宇順 從「競技場」變「遊樂園」!AI重啟科技教育的想像力 還記得初學程式時的挫折感嗎?如今生成式AI正改寫學習方式,學生可用自然語言與AI協作,跳過繁瑣語法,專注創意與解決問題。這波技術門檻的降低,或許正是重新思考「什麼是好的科技教育」的好契機。 2025-05-27 羅宇順 低年級的兒童哲學課:讓思想綻放、培養好品格的方法 孩子口中的「髒話」也可以成為哲學對話的起點!志工家長、竹科實中哲學教師楊舒淵老師從一堂低年級的哲學課說起,分享如何透過友善的聆聽與開放的提問,帶領孩子們探索語言、情緒與價值觀的世界。只要方法得當,每個大人都能陪孩子一起思辨、一起長大。 2025-05-23 楊舒淵 Mootion AI玩轉課文!5千字補充教材變影片 國文課不只是「翻譯」古文和背誦課文,善用AI也能打開文本想像力。國中國文教師吳品萫老師以Mootion AI結合ChatGPT,將長文改編為影片,引導學生從跨域、脈絡與觀點重構三面向探索文學,讓教室成為創意激盪的場域,也讓學生更願意靠近文本與思辨。 2025-05-23 吳品萫 素養語文課這樣玩:「主題聯想ㄅㄆㄇ」啟發學生探究力 從小學生到大學生都能玩得不亦樂乎的語文聯想遊戲,你聽過「主題聯想ㄅㄆㄇ」嗎?彥佑老師以有趣又充滿創意的教學設計,啟動學生的語詞連結與主題探究力。不只是國語課的妙招,更能結合跨文化學習、閱讀與素養教學,孩子、老師們還為了完成任務不想下課! 2025-05-21 彥佑 國中生的AI課:從認識學習過程開始!設計AI機器人 國中生也能設計自己的「引導學習機器人」!吳奇老師分享自己運用聯發科的「達哥AI」,並設計一系列運用課餘時間進行的教學計畫,引導學生思考並設計自己的 AI Agent(AI代理人/AI 助理),藉由課程安排順序、過程中師生的引導對話,不僅訓練邏輯,更讓學生檢視自己的學習思維。 2025-05-20 吳奇 AI 融入相聲課 三年級國語劇本課打開創作力 當「相聲」遇上 AI,課堂瞬間充滿驚喜與笑聲!透過 Magic School 的創作短劇工具,老師帶著三年級學生一起寫劇本、玩表演,從一開始的緊張到後來笑聲連連,不只激發創意,更讓語文學習變得有趣又實用。 2025-05-19 陶怡蒨 「讀進去、寫出來」:小三生用AI寫出有感的閱讀心得 國小三年級教師,透過自己設計的AI對話機器人「讀書報告小幫手」,引導學生寫出更具深度與具體內容的讀書報告。透過AI的追問與回饋,學生不再只停留在表面印象,而是逐步學會描述人物特質與情節過程,進而提升表達力與閱讀理解。同時反思教師在AI輔助下的教學角色轉變,並提供可實踐的操作模式與教學建議。 2025-05-14 黃朝榮 孩子的畫會說話!4個關鍵,設計促進創作分享的課程 其實每一幅畫背後,都蘊含著孩子真實的情感、經驗與想像力。當孩子有機會說出自己畫作的故事時,那些原本抽象的圖像,忽然變得生動、有溫度,也讓大人更理解孩子豐富而獨特的內心世界。本文陳銘竹老師將分享如何透過課堂設計與引導,讓孩子不只是畫圖,更能透過創作學會表達、覺察與溝通。 2025-05-14 陳銘竹 速食文化入侵:教育如何陪孩子在快節奏中慢下來? 從外送、搜尋到娛樂,只要輕鬆用手指點一點就能完成。短影音文化、AI 工具的普及,讓孩子越來越難忍受等待與空白,更不習慣深度思考與持續努力。身為教育者與家長,我們不該只是擔憂,更要思考如何引導他們在數位浪潮中穩住心、慢下腳步,培養真正面對世界的能力。 2025-05-13 詹皓鈞/毛毛雨的晴天 低年級的兒童哲學課:為什麼不要說髒話? 怎麼跟低年級的孩子討論「為什麼不要說髒話」?從「什麼是髒話」、「為什麼會講」、「能不能不講」到「憑什麼叫別人不要講」,這堂課引導孩子透過對話,思考自我管理與道德規範的意義。 2025-05-13 楊舒淵 校園才藝選拔活動設計!籌備舞台,發現孩子的超能力 才藝發表會、才藝競賽,從來不是只有表演那麼簡單。邱瀞瑩老師分享瑞塘國小的師生聯手,打造了一場融合選拔、設計、主持與自信養成的「舞台」。從報名表單到燈光煙霧,從上台演出到幕後籌備,每個孩子都在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光,原來,教育的舞台,就是讓孩子找到自我價值的開始。 2025-05-13 邱瀞瑩 從剴剴案談起:為了孩子的安全,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在剴剴案後,我們能不能在守護孩子的同時,也守住專業與信任?孩子的安全不能只靠監視器,托育現場教保人員王俐雯從第一線觀察與心聲出發,提出對現行政策的深刻反思與實質建議。 2025-05-12 王俐雯 告別評語地獄!AI 評語小幫手找回期末的教學初心 面對繁重的期末行政工作,要撰寫評語時讓許多老師倍感壓力。方方老師分享自己開發的 AI 評語小幫手,減輕文字處理的負擔,讓老師能夠將心力真正留給與孩子的對話與理解,重拾教學的溫度與初心。 2025-05-09 方方老師 一位國中班導的日常:青春如劇,現場如戰 班導的日常,遠比課堂教學更驚心動魄。面對學生突如其來的情緒風暴、青春期的情感糾葛,甚至來自家長的誤解與壓力,導師們每天都在無聲中撐起教育現場的秩序。晶瑩老師以細膩筆觸帶我們走進第一線,感受班級經營背後的真實與堅持,那些「只是剛好在現場」的瞬間,正是教育最需要被看見的溫柔力量。 2025-05-09 晶瑩 當青少年變得冷漠疏遠,如何讓孩子重新靠近? 孩子叛逆、冷漠,真的是不懂事嗎?其實,這可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內心渴望被理解的呼喚。中輟復學生輔導工作者林玉芹老師分享陪伴青少年孩子的經驗與技巧,提醒家長如何透過更溫柔的支持,陪伴孩子築起「安全感的橋梁」。放下過度的期待,改變與孩子互動的方式,或許,親子關係的修復之路,就從一杯冰箱裡的喜愛飲料開始。 2025-05-09 林玉芹 守護自己從教孩子勇敢說「不」!身體自主權的3個練習 多數性騷擾案例往往來自孩子身邊熟悉的人,我們常教孩子要有禮貌、懂得打招呼和說謝謝,卻容易忽略了——當感到不舒服時,該如何表達和保護自己?教孩子勇敢「說不」,會是人生中最重要、也該最早學會的防身術! 2025-05-08 劉冠宏 數位學習新思維:把 AI 學習單化,讓思維聚斂成型 AI 融入教學是當前的教育趨勢,然而老師們卻可能面臨「如何對 AI 下指令」的難題。方方老師分享,透過設計流程框架與操作介面,將 AI 從單純的「對話框」轉變為「App」,能降低老師們使用AI的門檻,更高效地完成任務。 2025-05-06 方方老師 語言是一種暗示:當我們不再用「缺點」形容孩子 當孩子忘了作業、課堂走神、話說太多,我們總習慣糾正。但如果這些「問題行為」背後潛藏的訊號,其實有著無窮的潛力?酷童實驗所的課堂經驗帶我們看見一種可能:當大人願意放下批判與指責的語言,與孩子平行對視,或許能讓正在探索世界的孩子,看見自己的價值與潛能。 2025-05-06 好好星球文化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