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投稿 讀者投稿 所有年段 學齡前 國小低年級 國小中年級 國小高年級 國中 高中職 大學 你的孩子是哪種類型?破解資優迷思,讓每個孩子發光! 當孩子在學業表現突出時,家長與教師往往會好奇:「這個孩子難道是資優生嗎?」你知道資優的孩子也有不同類型嗎?。每種類型的孩子都需要不同的指引,才能幫助他們找到最適合的學習方式。透過這篇文章,一起破解對資優生的迷思,探索如何為不同類型的孩子提供適切的教育支持吧! 2025-03-20 林芸 不是努力就好!打破成長型思維的常見迷思 強調人能通過努力而成長的「成長型思維」在近年廣為人所知,但也衍生了許多誤解。Rae Chen與教育認知科學博士Anny Fang希望透過本文揭開人們對「成長型思維」的誤解,讓「成長型思維」不只是口號,而能真正應用於生活和教育中。 2025-03-11 Anny Fang 、 Rae Chen 別只講成功!用「挑戰故事」激發孩子的潛能! 當孩子看到他人的「挑戰故事」,能激發出學習動機與熱情!Rae Chen與哥倫比亞大學人類發展與教育認知科學博士Anny Fang共同撰寫本文,從「自我效能感」和「成長型心態」的角度切入,分享為何他人(如偉大的科學家)的奮鬥故事有助於學生成長,以及師長可以如何將「挑戰故事」融入教學策略中。 2025-03-11 Anny Fang 、 Rae Chen 在DEI熱潮中反思「包容」:讓孩子真正感到歸屬感 2025年川普上任後簽署的其中一項行政法案,就是中止確保職場聘雇多元人才、防止歧視的 DEI 計畫,不少企業也聲明跟進縮小 DEI 計畫或將繼續推動,學校是否應該繼續進行 DEI 教育也備受討論。IB 語言教師黄幸媺老師分享,作為家長和教育者我們可以從小問題反思。 2025-03-06 黃幸媺 Edcafe AI 落地應用:貴精不貴多的哲學 Edcafe AI 近期於台灣區正式上線,備受第一線教師們關注。數位敘事力期刊 IG 吳奇老師為文分享 Edcafe AI 教學工作流,以國文科為例介紹其生成課程計畫、教學資源AI搜尋、教學材料設計、影片試題生成、作文批閱與教學、建立互動機器人等功能。 2025-03-04 吳奇 過多競賽讓教師「忙盲茫」!你的熱情與精力還剩多少? 「忙、盲、茫」已經成為許多教師的日常寫照,無止盡的競賽與評比,佔據大量時間與精力,讓教學現場壓力倍增。競賽原本旨在促進學生成長,但當頻率過高,身為指導者的教師是否能承受過多的負擔?這些「專業的甜蜜負荷」或許正是教育變革與進步的重要推力,希望我們能在擂台與講台之間能找到平衡,讓競賽成為教育成長的助力。 2025-02-24 羅宇順 體育生如何找到未來?一場走入內心走出球場的生涯探索 「如果有一天不能再打球了,我還能做什麼?」這個問題不只困擾著運動員本身,更考驗著我們的教育體制。嘉義市政府智慧科技處郭軒志處長仔細分享「運動員生涯陪跑計畫」如何幫助高中生運動員重新認識自己,也了解外界更多的可能性,讓孩子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2025-02-10 郭軒志 小學生適合接觸 AI 嗎?使用時機與教學架構分享 孩子這麼小,接觸 AI 真的可以嗎?AI 的便利性確實可能讓學生過度依賴,甚至影響學習態度,但禁止使用就是解方嗎?我們更要思考,AI 的學習應該從何時開始又該教些什麼,才能引導孩子在數位時代下如何善用 AI。 2025-02-06 方方老師 校園職場霸凌頻傳,教育領導面對的挑戰與因應之道 在職場霸凌議題的延燒下,校園作為教育的起點,也無法倖免於權力的角力與衝突。當教育現場的角色不斷轉換,面對層層挑戰,我們是否仍能堅守初心?筆者希望藉由這篇文章,從校園管理的多元角度,探索如何在分權與對話中重建信任,讓教育場域成為尊重與合作的典範,並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2025-01-23 張金章 人工智慧能取代真人嗎?AI 時代下教師的無可取代性 在人工智慧快速融入教育現場的今天,教師的角色是否會因此被取代?AI 能分析數據、預測情緒,但情感教育不能僅靠技術完成。當學生面臨挑戰時,教師提供的溫暖支持與個別化引導,仍是無可取代的核心價值。 2025-01-20 羅宇順 人權教育走進教室(上):《寫信馬拉松》 在教學現場,人權常因涉及各類敏感議題而被避談,但適齡引導孩子可以培養同理心與社會責任。莊雅婷老師分享藉由國際特赦組織推辦的活動,幫助老師將人權教育融入課堂,帶領學生以實際行動關注全球人權,啟發公民意識。 2025-01-13 莊雅婷 AI 時代下的虛實整合:社會科戶外教育新趨勢 AI 能為社會科戶外教育帶來什麼樣的新機會?本文 Google Trainer 鄭伉妙老師從個人教案研發與軟體使用經驗出發,分享 6 種在 AI 時代運用虛實整合的教學方法,以及整理對應的免費數位工具表,為學生創造豐富有趣的學習體驗。 2025-01-10 鄭伉妙 AI 融入國文教學:聲音文本的跨域學習 還在用文字說明教國文嗎?課本中形容的好多聲音有沒有辦法呈現給學生聽呢?品萫老師分享用 AI 將聲音文本變得活靈活現!並從中跨域學習,讓學生更了解聲音文本的魅力所在。 2025-01-07 吳品萫 挫折到重生多漫長?中輟復學生與輔導工作者的真實故事 如何在黑暗中找到微光?陪伴中輟復學生,教育者不僅需要堅定的耐心,也需要以深刻的理解啟發學生相信自己的價值。中介教育機構中輟復學生輔導工作者林玉芹老師為文紀錄與一位中輟復學生互動的真實故事,分享輔導工作中的挑戰與心得——輔導工作讓人疲憊孤單,也讓她學到找到自己內在的光。 2025-01-07 林玉芹 AI時代的媒體素養:AI帶來教育愛還是「教育礙」? 生成式 AI 持續蓬勃發展,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隱憂—— AI 生成的文字、圖片與影音,是否會被它們取用的網路資料「帶風向」?一起跟著吳奇老師的深度解析,並以 GrokAI 為例,探討 AI 的潛力與風險,了解如今媒體素養教育應專注的面向。 2025-01-06 吳奇 觀察偏好的學習風格,讓每位學生都能發光! 在資訊爆炸與教育轉型的當下,如何找到學習節奏成為教育者面臨的重要課題。VARK 學習風格模型協助教師理解學生在學習方式上的個體差異,應用在課堂中。 2024-12-27 羅宇順 心理韌性反思學習單:帶學生探索自我、培養成長型思維 本文以12位運動員的生涯故事為核心,透過「心理韌性反思計畫書」,結合學習單的提問設計,幫助老師學生在面對挫折時,找到突破點、累積心理韌性、建立持久的內在動力。 2024-12-19 中華民國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 【投書】成績也是個資!高中生隱私權的流失與留存 高中榜單、具名成績單可以公開嗎?高中教學或補教招生中,如何合法且妥善地處理學生個資,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該注意的議題。尊重學生隱私不僅是法律責任,更攸關教育本質與帶來的影響。「Mag梅格文藝」創辦人梅詩尉同學為文分享高中生所面對的榜單文化,呼籲對隱私保護的重視並提出教育反思。 2024-12-19 梅詩尉 Mei 113年教甄筆試考古題分析:高中國文教甄準備 時常在 IG「annieteaching」分享國文教學與教甄試教小撇步的的安心老師,去年分享了112年的教甄筆試考古題分析,今年也整理出自己統計113年高中教師甄試考古題的7個發現,提供考生們制定準備方向時參考。 2024-12-13 安心 AI時代的寫作價值:2大文字生成工具新功能的大影響 文字型生成式AI是否會改變寫作教學的核心價值?本文由國文教師吳奇老師從ChatGPT的Canvas功能到Claude的Choose Style、MCP等新功能介紹,看見AI在教學應用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並探討AI工具如何為語文教學帶來新契機,同時提出長文寫作評量的改革建議。 2024-12-05 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