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投稿 讀者投稿 所有年段 學齡前 國小低年級 國小中年級 國小高年級 國中 高中職 大學 不是努力就好!打破成長型思維的常見迷思 強調人能通過努力而成長的「成長型思維」在近年廣為人所知,但也衍生了許多誤解。Rae Chen與教育認知科學博士Anny Fang希望透過本文揭開人們對「成長型思維」的誤解,讓「成長型思維」不只是口號,而能真正應用於生活和教育中。 2025-03-11 Anny Fang 、 Rae Chen 別只講成功!用「挑戰故事」激發孩子的潛能! 當孩子看到他人的「挑戰故事」,能激發出學習動機與熱情!Rae Chen與哥倫比亞大學人類發展與教育認知科學博士Anny Fang共同撰寫本文,從「自我效能感」和「成長型心態」的角度切入,分享為何他人(如偉大的科學家)的奮鬥故事有助於學生成長,以及師長可以如何將「挑戰故事」融入教學策略中。 2025-03-11 Anny Fang 、 Rae Chen 孩子的工作就是「玩」!激發學習動機遊戲式教學是關鍵 「玩」是孩子最自然的學習方式。從嬰兒時期的探索,到幼兒階段的角色扮演,再到學齡階段的互動遊戲,「玩」不只是消遣,更是一種發現世界、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僅能激發孩子的內在動機,還能讓學習變得更有趣,讓我們看旭日教育基金會怎麼設計遊戲式學習讓孩子更有動力! 2025-03-07 旭日教育基金會 ADHD 孩子難收心?7妙招快速回歸學習模式! 假期結束,上學期努力適應的孩子們是否又回到起點?對於 ADHD 兒童來說,長假後的適應更具挑戰。菜桃老師分享簡單且具體的策略,幫助孩子重回學習正軌,讓班級運作更順暢! 2025-02-10 菜桃老師 / 蔡政霖 校園職場霸凌頻傳,教育領導面對的挑戰與因應之道 在職場霸凌議題的延燒下,校園作為教育的起點,也無法倖免於權力的角力與衝突。當教育現場的角色不斷轉換,面對層層挑戰,我們是否仍能堅守初心?筆者希望藉由這篇文章,從校園管理的多元角度,探索如何在分權與對話中重建信任,讓教育場域成為尊重與合作的典範,並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2025-01-23 張金章 幼兒與心智運作:從堆積木的探索說起 堆積木對幼兒來說不只是遊戲,更是一場心智探索的冒險。當孩子在遊戲中從失敗到成功,他們的心智運作正悄然發展。許慧娟老師以班上學生的探索過程為例,分享如何透過自主學習啟發孩子的創造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日常的遊戲中發現孩子的無限可能! 2024-12-26 許慧娟 實習教師的啟發:平衡掌控與放手的教學角色 教師角色的拿捏,究竟該「掌控」還是「放手」?一位實習教師在教學現場中,親身經歷主動指導與被動陪伴的取捨過程,帶領讀者一同思考教師角色的靈活轉變,讓每位學生都能在適切的教學設計中成長與發展。 2024-12-23 李佳蓉 心理韌性反思學習單:帶學生探索自我、培養成長型思維 本文以12位運動員的生涯故事為核心,透過「心理韌性反思計畫書」,結合學習單的提問設計,幫助老師學生在面對挫折時,找到突破點、累積心理韌性、建立持久的內在動力。 2024-12-19 中華民國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 發展遲緩的孩子也有潛能:讓每顆種子找到屬於自己的光 作者於偏鄉教學多年,發現發展遲緩的孩子近年來逐漸增多。這些孩子給人最大的感觸是,孩童如同一顆種子,即使成長較慢,但在老師、同儕及家人的細心呵護與支持下,總有一天會逐漸開花。 2024-12-19 陳心頻 無俚頭的「卡通」也是孩子學習成長的必要教材 你還在禁止孩子看卡通嗎?其實,卡通不只是「娛樂」,更是孩子成長的好教材!從《蟲蟲危機》的動物共生,到《哆啦A夢》的霸凌議題,這些卡通不僅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力,還能讓嚴肅的成語、科學概念或校園議題變得有趣又易懂,成為孩子學習和成長的神助攻! 2024-12-19 莊雅婷 做中學、學中做的幼兒教育實踐:從生活遊戲到思考成長 「做中學」的教育理論是由杜威所提出,認為只有在互動中所產生的知識,對學習者才有意義。詹頤安老師分享,在幼兒教育現場,做中學、學中做不僅發生在教室,更是生活的每一刻,並分享身為教師的她是如何透過日常情境與遊戲帶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孩子未來學習所需的關鍵能力。 2024-12-06 詹頤安 寒風中成長:孩子需要家長保護,還是自主判斷的能力? 「孩子穿得暖不暖,應該由誰來決定?」面對家長擔心孩子著涼,老師往往需要在保護和培養自主之間取得平衡。本文陳玥彤老師以親身經歷闡述如何尊重孩子的判斷,並利用「自然懲罰」的概念,協助孩子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並藉此成長。 2024-11-14 陳玥彤 課程設計的秘密!短期與長期目標完美結合的5要點 透過不斷拆解目標來引導學生達成學習成果,不僅能幫助他們清晰掌握學習方向,還能讓他們在每個階段中體會到成就感與前進的動力!本文透過5個要點,探討如何透過系統化的課程設計,巧妙結合短期與長期目標,並說明容易忽略的4個常犯錯誤。 2024-11-08 羅宇順 獎勵機制怎麼給:為什麼過多的獎勵反而成為動機殺手? 在現今的教育環境中,物質獎勵成為激勵學習的常見方法,但我們是否忽略了這樣的獎勵可能成為孩子學習動機的殺手?孩子們會因此「為獎勵而學」嗎? 2024-11-01 阿青老師 返家實驗:對台灣、美國幼兒園教育的近距離觀察 台灣與美國的幼兒教育有哪些不同之處呢?一位在美國從事科技業的家長,帶著孩子回到這片熟悉的台灣土地,進行了一場短期的「返家實驗」!從語言、學習方式、規則、環境與溝通等角度,探索兩地教育文化間的差異。 2024-10-25 Bastiane Huang 鼓勵和讚美不一樣?阿德勒心理學5大鼓勵語法應用 許多人會將「鼓勵」與「讚美」混為一談,但在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來看,實際上概念大不同。Jacky 老師分享鼓勵與讚美的差異,以及將阿德勒心理學的五種鼓勵語法,實際運用在生活中的句型與對話範例。 2024-10-18 劉桓瑜(傑克老師) 如何成為公費生?從公費生是什麼到準備方法完整分享 公費生是什麼?可享有的津貼、福利有哪些?目前就讀臺北市立大學幼教系劉桓瑜(傑克老師)介紹師資培育生如何成為公費生以及公費生擁有的福利與義務,並以自己報考幼教公費生的經驗為例,分享準備的時程與方法。 2024-09-13 劉桓瑜(傑克老師) 哭又怎麼了?在加拿大做老師的日常反思 在加拿大當幼教老師的我,某次下班我在大廳聽到一個同學與母親分享今天的大事,「老師說有警報,很大聲,o-i-o-i,後來就沒有了,那是假的,沒有火災。」,他接著說:「好多人都哭了,我都沒有哭。」這個時候,如果你是他母親,你會回應他什麼呢?我聽見那位一頭金髮的母親溫柔地回應:「這樣呀,哭也沒有關係呀。」 2024-08-07 沈湘凌 真正保護孩子不只教「紅綠燈」!身體界線討論的新思維 近期幼兒園性侵案令大眾譁然,當新聞中性侵害/性騷擾事件層出不窮,加害人利用孩子年幼、不易分辨界限等特性達到目的,我們可以如何教孩子保護自己?菜桃老師分享除了常見的「身體紅綠燈」,還可以請孩子進一步想想看:難道其他地方就可以隨時隨意被觸碰嗎? 2024-07-17 菜桃老師 / 蔡政霖 口試自我介紹的3大重點!用AI助你準備教甄提問擬答 教師甄試口試中,自我介紹不只展現自己的能力,也能有效讓評審提出相關的問題、引導評審的問答方向。方方老師分享自己設計的自我介紹提問與擬答AI機器人,給最後衝刺教甄口試的老師們多一種練習的機會! 2024-06-19 方方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