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題 讀者投稿 所有年段 學齡前 國小低年級 國小中年級 國小高年級 國中 高中職 大學 淺談「資訊融入」和「紙筆作業」的互補與共生 「資訊融入教學」已成為當代的教育趨勢,不斷改變「教」與「學」的模式與學習體驗。在數位時代,傳統的紙筆練習還有其必要性嗎?莊雅婷老師為文探討紙筆練習在學習中的獨特價值,並指出「資訊融入」和「紙筆作業」的互補,能為學生帶來更全面的學習效果。 2025-04-28 莊雅婷 孩子該讀文學經典嗎?父母與教育者的兩難選擇 該要求孩子閱讀文學經典嗎?文學科系出身的郭靜如,深知文學經典對孩子人格養成的重要價值,但也理解在數位娛樂充斥的當代,文學難以吸引孩子的興趣,甚至被視為「考試」的工具。本文中,作者重新探討了文學經典在孩子學習路上的意義,並思考父母與師長可以如何鼓勵孩子親近文學經典,從中汲取智慧。 2025-04-25 郭靜如 在教室裡張開 SEL 的網,牽繫彼此心間觸動 愈來愈多人嘗試讓 AI 模擬情感、提供心理建議,我們還需要在教室裡教孩子什麼?國小教師詹皓鈞老師分享 5 個 SEL 在教室的具體實踐方法,面對孩子情緒的起伏與社會互動的挑戰,教室除了傳授知識,也是他們真實互動、成長的環境。 2025-04-25 詹皓鈞/毛毛雨的晴天 自我領導力教室佈置:展現特色,更凝聚班級向心力 教室佈置不一定得是老師一個人的苦差事。在聖心女中,林佳紋老師放手讓學生主導,從發想主題到實際佈置,一步步打造出有班級特色和共同目標的教室,更在過程中練習了分工合作和自我領導。 2025-04-25 林佳紋 AI融入國文教學:Mootion AI將課文變動畫 在國文教學中,AI有哪些應用可能呢?國中教師吳品萫分享能將文字轉為動畫的AI工具「Mootion」,以及如何透過動畫生成,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促進他們對文字的理解與思考。 2025-04-25 吳品萫 國中會考英語重點二十關鍵句型(下):片語到文意結構 本文為國中教師晶瑩老師彙整 109 至 113 年歷屆考題,整理「會考容易考、學生容易錯」的文法關鍵筆記,複習從片語句型延伸的文意結構。幫助學生在會考倒數最後的有限時間裡,不放棄英語提分機會。 2025-04-25 晶瑩 國中會考英語重點二十關鍵句型(上):十大易混淆文法 本文為國中教師晶瑩老師彙整 109 至 113 年歷屆考題,針對學生最容易混淆的文法句型,做出最實用的統整與擷取範例或改寫。幫助學生在會考倒數最後的有限時間裡,有效掌握方向,把握得分關鍵。 2025-04-25 晶瑩 停下觀課與獻課者無硝煙的戰爭!重建公開觀課思維 教學演示本該是教師交流成長的機會,有時卻變成觀課者與獻課者間的較量。審視的眼光與精心準備的表演,讓這場交流變了味。或許轉變雙方的思維,在彼此不斷了解和換位思考的過程中,最後便能形成追求進步的「學習共同體」。 2025-04-23 羅宇順 如何讓孩子對陌生議題產生好奇心?大人可以這樣做 你的孩子還會不停地問「為什麼」嗎?孩子天生擁有好奇心,但在成長過程中,卻漸漸不再願意提問與探索⋯⋯好好星球文化基金會分享活動中的師生對話範例,拆解老師和家長如何引導孩子發展好奇心的對話技巧與日常練習,讓孩子的學習從發問開始,與他人、與世界建立更深的連結。 2025-04-23 好好星球文化基金會 為什麼孩子畫的公園總是一樣?畫畫是與生活感受的連結 孩子為什麼畫的公園總是那幾樣東西?其實,畫筆下所呈現的,不只是視覺經驗,而是情感與生活的痕跡。視覺創作不只是技能的訓練,更是內在感受的展現。本文美術教師陳銘竹老師帶我們走進孩子的世界,從畫作出發,重新認識 AI 時代下孩子更需要的「創造力」。 2025-04-23 陳銘竹 為什麼堅持課本優先:從「收起手機」到「找到答案」 學生動不動就想用手機查答案,其實不是真的偷懶,而是習慣依賴科技快速解決問題。一位華語教師分享如何從「不要馬上查手機」開始,帶學生練習從課本裡找答案。這不只是刻意練習的學習方法,更是一種重建學習信心的路徑。 2025-04-23 陳冠運 Guanyun Chen 世界閱讀日不只推閱讀!4向度主題學習單分享 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這天不放假,卻值得我們好好慶祝。閱讀,是所有學科的根,也是孩子終身學習的起點。彥佑老師分享一份精心設計的學習單,帶領學生從認識節日、探索文化、延伸思考到靜默閱讀,一起用閱讀走向世界。 2025-04-22 彥佑 數位時代下的寫字能力 孩子的字,什麼時候開始變得潦草又浮躁? 當平板與打字取代了紙筆與手感,孩子的專注力、耐性,甚至語感與表達力,是否也跟著消失了?越來越多學校和老師開始發現,孩子不只寫字退步,錯字變多、句子也不通順了。彥佑老師分享在學校現場的觀察與教學策略,提供家長與師長一些實用的做法,一起找回孩子寫字的專注與自信。 2025-04-21 彥佑 低年級的兒童哲學課:從「髒話」開始的對話 「髒話」對低年級孩子而言,是一個既好奇又掙扎的詞彙,常在模仿與守規間拉扯。此時與孩子們討論,能讓他們先思考:「髒話」這個看似敏感的題目,不一定只是表面預想的「髒」。當孩子們一一說出自己說髒話的情境、不說髒話的理由,進行一場哲學與思辨的探索,也是在品格塑形前,先展開一場理解情緒與尊重他人的練習。 2025-04-17 楊舒淵 當孩子崩潰,你看到什麼?從依附關係看情緒調節的根基 當孩子情緒崩潰時,你看到的是什麼?有時孩子不是故意情緒失控,而是在用他知道的方式求助。專輔老師菜桃老師分享,孩子情緒調節能力與「依附關係」有密切關聯。當我們理解孩子的心理模板,就更能在崩潰時穩住自己、陪他走過那段混亂,也有機會成為幫助他重建安全感的那個人。 2025-04-16 菜桃老師 / 蔡政霖 一堂適合每個孩子的體育課!適應體育陪特殊生走每一步 透過適應體育,走進每一個孩子的世界!體育課不只是競技場,更可以是每個孩子被看見的起點。吳姿儀老師以真摯的教學現場經驗,分享如何設計適應體育課程,讓包含特殊生在內的全班學生,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起跑線,創造班級的多元風景。 2025-04-16 吳姿儀 適應體育是什麼?學校課程、親子到樂齡都適合的運動 適應體育是什麼?體育的核心不只是競爭,更應該是所有人都能參與、享受,選擇作為休閒日常的消遣,也因此「適應體育」逐漸受到推廣與關注,但要讓運動真正成為「為每個人設計」的美好活動,不只是特教老師或體育老師可以單獨完成的任務。 2025-04-16 詹皓鈞/毛毛雨的晴天 會考路上,一圖一句陪你走過每一天 會考生從模擬考到考前最後一天,歷經不同焦慮的狀況。國中教師晶瑩老師分享 15 張自製的圖文金句,透過溫柔堅定的陪伴,獻給正在努力的學生們。 2025-04-11 晶瑩 找到適合學生的學習策略,讓學習擲地有聲 孩子努力讀書,卻總覺得事倍功半?或許問題不在態度,而是缺少「對的方法」。陳麗如教授提醒,學習策略不只是少數學霸的專利,而是每個孩子都值得擁有的能力。透過適切的策略教學,孩子能在努力後真正看見成果,找回學習的成就感與自信,讓學習的每一步,都能擲地有聲。 2025-04-11 陳麗如 出門玩到瘋卻寫不出遊記?先找原因再出招! 當孩子興奮地外出遊玩,回到書桌卻寫不出精彩的遊記,師長該如何協助呢?本文將分享幾個簡單有效的小技巧,試著先找出孩子寫不出遊記的原因,幫助你對症下藥,引導孩子順利寫出豐富的遊記! 2025-04-10 郭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