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專欄/投稿 讀者投稿 別澆熄孩子的疑問!好奇心才是學習的開端 每個孩子天生好奇,對世界充滿探索的渴望。然而,一句無心的話就可能澆熄這團小火苗。身為教育者及家長的態度,決定了孩子是否敢問、敢試、敢成長。你準備好成為守護好奇心的大人了嗎? 2025-03-27 羅宇順 專欄/投稿 讀者投稿 學生為何不信任你?從依附關係找出溝通策略 為什麼有些孩子上課缺乏自信、對發言感到焦慮?為何某些學生不敢與老師溝通?即使老師付出關心與努力,學生仍保持距離、不願敞開心扉。這些行為往往與孩子早期的依附關係有著深刻的聯繫。了解依附理論能幫助教師識別學生的情感需求,並透過適當的支持策略,促進更健康的師生關係和學習成果。 2025-03-18 羅宇順 專欄/投稿 讀者投稿 過多競賽讓教師「忙盲茫」!你的熱情與精力還剩多少? 「忙、盲、茫」已經成為許多教師的日常寫照,無止盡的競賽與評比,佔據大量時間與精力,讓教學現場壓力倍增。競賽原本旨在促進學生成長,但當頻率過高,身為指導者的教師是否能承受過多的負擔?這些「專業的甜蜜負荷」或許正是教育變革與進步的重要推力,希望我們能在擂台與講台之間能找到平衡,讓競賽成為教育成長的助力。 2025-02-24 羅宇順 專欄/投稿 讀者投稿 人工智慧能取代真人嗎?AI 時代下教師的無可取代性 在人工智慧快速融入教育現場的今天,教師的角色是否會因此被取代?AI 能分析數據、預測情緒,但情感教育不能僅靠技術完成。當學生面臨挑戰時,教師提供的溫暖支持與個別化引導,仍是無可取代的核心價值。 2025-01-20 羅宇順 專欄/投稿 讀者投稿 觀察偏好的學習風格,讓每位學生都能發光! 在資訊爆炸與教育轉型的當下,如何找到學習節奏成為教育者面臨的重要課題。VARK 學習風格模型協助教師理解學生在學習方式上的個體差異,應用在課堂中。 2024-12-27 羅宇順 專欄/投稿 讀者投稿 「學會」不只是記住,記憶如何決定你是否真的學會了? 你是否也曾經歷過學了很多卻在關鍵時刻忘得一乾二淨?學習真正的目的是什麼?是記住知識,還是能靈活運用?這篇文章帶你探索學習背後的祕密,讓知識真正變成解決問題的力量! 2024-12-04 羅宇順 專欄/投稿 讀者投稿 選對學習方法更重要!「內隱」與「外顯」學習大不同 在學習與工作中,有些人看似輕鬆掌握技能,實際上可能運用了不同的學習機制。本文介紹內隱學習與外顯學習的差異及其影響因素,透過理解這兩種學習方式,幫助讀者更有效地制定適合的學習策略,實現教學目標。 2024-12-04 羅宇順 專欄/投稿 讀者投稿 課程設計的秘密!短期與長期目標完美結合的5要點 透過不斷拆解目標來引導學生達成學習成果,不僅能幫助他們清晰掌握學習方向,還能讓他們在每個階段中體會到成就感與前進的動力!本文透過5個要點,探討如何透過系統化的課程設計,巧妙結合短期與長期目標,並說明容易忽略的4個常犯錯誤。 2024-11-08 羅宇順 專欄/投稿 讀者投稿 越走越有趣的教育路!轉化既定模式,創造跨科教學動力 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科之間的壁壘常使學習較為片面、單一,透過跨學科教學,能帶給學生更具綜合的學習體驗。羅宇順老師從課程設計、教學策略到評估標準等,分享如何在教學現場推動跨學科教學,激發學生的綜合能力與跨科思維,讓學生不再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而是從探索中找到學習的樂趣與動力。 2024-10-12 羅宇順 專欄/投稿 讀者投稿 從零食到分子料理!結合數學與科學實驗的跨學科課程 你知道手中的零食和飲料,背後蘊藏著怎樣的科學知識嗎?羅宇順透過課程設計帶領學生從日常零食中探索跨學科知識的奧秘,透過實驗和數據分析,學生不僅能夠理解糖對健康的影響,還能學習到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這不僅僅是一堂課,更是一次讓孩子愛上科學、學會探究的全新體驗。 2024-08-30 羅宇順 專欄/投稿 讀者投稿 結合人本主義的跨學科教學,不斷激發學習的熱情 跨學科教學如何結合人本主義教育觀念,創造更具吸引力和啟發性的學習環境?本文羅宇順老師深入探討跨學科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並分享前線教師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中,從理論與實踐遇到的困難與可嘗試的方法。 2024-07-29 羅宇順 專欄/投稿 讀者投稿 透過教育的社會功能,燃亮逆轉生命的力量和希望 除了教授知識之外,教育的社會功能也相當重要,給予行為和道德有偏差的人改邪歸正的機會,也提供了預防那些可能準備變壞的人及時回頭的機會,雖然不是解決這個難題的唯一方法,但它無疑是社會所寄予厚望的重要手段,這一切並不僅僅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家庭和社會也應參與其中。 2024-07-04 羅宇順 專欄/投稿 讀者投稿 戶外學習開啟另一個學習大門!結合PBL的課程經驗談 戶外學習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空間框架,使學科知識得以跨界整合運用。本文以澳門石排灣公立學校的教學經驗為例,分享與回饋相關教學從設計到實踐的優點與困難,並積極探討戶外學習在澳門中承擔的教育意義。 2024-06-06 羅宇順 專欄/投稿 讀者投稿 知識不斷折舊,現代教師成長需具備的4個特質 在資訊高速流動的時代,知識和思想的傳播速度也愈來愈快,教師以往「知識權威」的角色變得不再那麼穩固。如今教師成長的重點已不再只是傳授知識,需要的教育專業也隨時代演進、進步。澳門石排灣公立學校教師羅宇順提出現代教師成長所需具備的4個特質,讓專業繼續發展下去。 2024-05-10 羅宇順 專欄/投稿 讀者投稿 實作學習與心智學習的連結,形成未來教育轉型的關鍵 在教學時,「Hands-on learning」和「Minds-on learning」的結合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深度,也培養了他們的創造力和解難能力,然而實踐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戰。澳門石排灣公立學校教師羅宇順老師分析運用「手腦並用」教學方式的優點以及所面對的困境。 2024-05-09 羅宇順 專欄/投稿 讀者投稿 超巿裡的數學、動手學植物!2堂跨學科教學實踐分享 跨學科學習與傳統單一學科學習在模式上形成鮮明對比,前者一般將多個學科的內容、概念和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學生透過學習過程發現知識和實踐技能,以促進思維統合和能力發展。本文把學理應用到日常教學,提出兩個具體方案,探討跨學科學習對教育的價值和實踐途徑,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成長與進步。 2024-04-08 羅宇順 專欄/投稿 讀者投稿 科學素養連結不同學科的重要意義:助學生全面成長 科學素養不只是解題算數!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更有助於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羅宇順老師分享自己設計跨學科課程的經驗,如何從課程設計、教學模式改變著手,促進科學素養與其他學科共融,讓素養核心直接影響學生。 2024-01-30 羅宇順 專欄/投稿 讀者投稿 擁抱跨學科帶來的成長機遇!跨域學習的角色轉變 近年來,跨領域/跨學科學習的概念在教育界興起,將傳統的單一學科學習模式推向新的境界。羅宇順老師分享,在這樣的趨勢下「學」與「教」的角色轉變,教師面臨現實工作環境的各種條件限制和壓力,也需要兼顧考慮到知識的整合、是否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2024-01-17 羅宇順 專欄/投稿 讀者投稿 互補而非對立!創造跨學科與單科的互補優勢 跨領域/學科學習在強調素養學習的現在備受重視,但由於教師間合作需較長備課時間、部分學校仍注重升學導向,常讓人默默分成跨學科派、單一學科派。來自澳門的教師羅宇順老師為文分析跨學科與單一學科學習與限制,並分享到:其實倡導跨學科與重視單科並非是對立的兩面,而是需互補的存在。 2024-01-03 羅宇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