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專題 讀者投稿 低年級的兒童哲學課:怎樣才是朋友? 一起玩的人就是朋友嗎?幼兒時期,玩伴通常會被孩子當成朋友。可是隨著長大,隨著見識越多,孩子會發現同學不一定是朋友,朋友不一定是閨蜜。哲學教師楊舒淵運用創作設定集的方法,帶領二年級學童從看圖說故事開始界定概念,用照樣造句引出經驗,逐步思考「朋友」的合理設定,説出怎樣是他們在理性與情感都認可的「朋友」。 2025-10-29 楊舒淵 文章/專題 讀者投稿 低年級的兒童哲學課:編一篇「愛」的故事 不知道什麼是哲學也能夠跟孩子進行哲思對話!擔任故事志工的哲學教師楊舒淵老師,在跟二年級學童一期一會的80分鐘裡,運用極短篇的繪本,帶領孩子從簡單的看圖說故事、照樣造句開始,引導孩子從自己的話語中提出「愛」有哪些要素。當孩子發覺自己有能力編出一篇深刻的故事,他們也就有了動力與信心繼續深思。 2025-10-01 楊舒淵 文章/專題 讀者投稿 低年級的兒童哲學課:與SEL社會情緒學習結合 「請問你會想要再因為受到爸媽的處罰而哭嗎?」「不想。」「你不想的是『被處罰』還是『哭』?」兒童哲學和 SEL 結合,會迸出什麼樣的火花?哲學教師楊舒淵老師在夏令營活動中用「什麼是哭」為題目做了嘗試,將孩子的生活經驗轉化為情緒的語言,踏出自我理解的一步。 2025-09-15 楊舒淵 文章/專題 讀者投稿 低年級的兒童哲學課:孩子令人驚豔的哲思 當孩子問:「什麼是哲學題目?」你會怎麼回答?這是一堂持續尋找答案的課,但孩子卻在對話中綻放思考的光芒。從自身經驗,兩年的兒童哲學課紀錄,陪伴低年級學生如何成為思想的主人,也讓每位大人重新思考——我們,想讓孩子留下怎樣的學習記憶? 2025-07-25 楊舒淵 文章/專題 讀者投稿 低年級的兒童哲學課:從「心理會摔跤嗎」帶孩子談挫折 兒童哲學該怎麼上?低年級孩子能談「挫折」嗎?哲學教師楊舒淵在晨光時間的課堂上,原本想引導孩子討論「什麼是幸福」,沒想到孩子想談的竟是「摔跤」——從身體到心理,從摔跤到挫折,這場自由對話課,也摔出師生彼此的深刻學習。 2025-07-03 楊舒淵 文章/專題 讀者投稿 低年級的兒童哲學課:「犯規」這件事 當低年級孩子討論「犯規」,會激盪出什麼火花與挑戰?竹科實中哲學教師楊舒淵老師在兒童哲學課中,透過對話引導學生從規則的模糊地帶、鑽漏洞來思考關於「犯規」這件事。過程也讓老師反思,如何在啟發思考同時,避免種下「詭辯」的觀念,引導孩子們走向求真、求善、求美的品格。 2025-06-13 楊舒淵 文章/專題 讀者投稿 低年級的兒童哲學課:讓思想綻放、培養好品格的方法 孩子口中的「髒話」也可以成為哲學對話的起點!志工家長、竹科實中哲學教師楊舒淵老師從一堂低年級的哲學課說起,分享如何透過友善的聆聽與開放的提問,帶領孩子們探索語言、情緒與價值觀的世界。只要方法得當,每個大人都能陪孩子一起思辨、一起長大。 2025-05-23 楊舒淵 文章/專題 讀者投稿 低年級的兒童哲學課:為什麼不要說髒話? 怎麼跟低年級的孩子討論「為什麼不要說髒話」?從「什麼是髒話」、「為什麼會講」、「能不能不講」到「憑什麼叫別人不要講」,這堂課引導孩子透過對話,思考自我管理與道德規範的意義。 2025-05-13 楊舒淵 文章/專題 讀者投稿 低年級的兒童哲學課:從「髒話」開始的對話 「髒話」對低年級孩子而言,是一個既好奇又掙扎的詞彙,常在模仿與守規間拉扯。此時與孩子們討論,能讓他們先思考:「髒話」這個看似敏感的題目,不一定只是表面預想的「髒」。當孩子們一一說出自己說髒話的情境、不說髒話的理由,進行一場哲學與思辨的探索,也是在品格塑形前,先展開一場理解情緒與尊重他人的練習。 2025-04-17 楊舒淵 文章/專題 讀者投稿 低年級的兒童哲學課:有沒有聖誕老公公? 孩子從幼兒園升上小學後,原本充滿童真的想像逐漸被同學口中的「幼稚」壓抑,我們該如何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鼓勵他們思考、又同時幫助他們保有這份珍貴的童真?竹科實中哲學教師楊舒淵老師分享自己擔任國小志工家長時的一堂兒童哲學課,透過「有沒有聖誕老公公」這個問題,帶領孩子們學習推理。 2025-03-21 楊舒淵 文章/專題 讀者投稿 低年級的兒童哲學課:從「玩」想起 你常擔心無法回答孩子的「為什麼」嗎?深耕哲學教育的楊舒淵老師分享自己擔任志工家長時,在低年級的兒童哲學課中,孩子們透過討論「玩」展開的思辨之旅。從「為什麼要玩?」到「什麼是玩?」的提問,引導他們分類、推理、觸類旁通,甚至思考學習與遊戲的關聯性。 2025-03-14 楊舒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