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題 讀者投稿 所有年段 學齡前 國小低年級 國小中年級 國小高年級 國中 高中職 大學 如何避免子女涉入校園事件?第一線校園調查人員的觀察 教育部統計校園事件多達上萬件,對孩子也造成極大影響。校園事件是親子共同面對的一堂課,本文張金章主任由校安調查實務出發,探討易社入校園事件的家庭教養圖像,以及面對校園事件的法律與親職對應建議。 2025-11-17 張金章 AI × SEL:利己社會氛圍讓孩子們學會同理思考 在文言文課堂中可以怎麼教同理、結合SEL?吳奇老師透過 AI 與 SEL 結合的課程設計,讓學生從古人的視角反思自身情緒與行為,並發展出具體、可實踐的行動策略。課程讓學生不僅理解文學,更練習情緒管理與社會溝通能力。 2025-11-12 吳奇 首創SEE Learning實驗班 推動慈悲文化 臺南市左鎮區光榮實驗小學成立全台第一個SEE Learning實驗班,從偏鄉啟動「慈悲文化」。校長蔡坤良以行動帶領教師共學、結合 108 課綱與社區資源,打造安放情緒、培養同理的學習環境。 2025-11-11 陳燕錚 、 張書銓 效率與人性化的拔河:安親班提升管理如何不扼殺動機? 當行政者對「效率」的執著,對「規範」的掌控,正逐漸侵蝕著孩子們最純粹的自主與善意。我們這些旁觀的父母,如同站在霧氣瀰漫的海岸,難道能遙遙望著那艘搭載童年夢想的小船,是否會在無形的規訓中,悄無聲息地偏離航道? 2025-11-07 欲言 玩出學習力-用遊戲開啟SEL與PBL的學習轉機 孩子對考試感到焦慮、對課程提不起勁,但一場小小的「遊戲」,卻能讓他眼神發亮、重新投入其中,旭日教育基金會劉韋吟老師,將「遊戲式學習」帶入教室,讓學習不再只是我說你聽,而是一場充滿挑戰、探索與成就感的歷程。 2025-11-04 旭日教育基金會 低年級的兒童哲學課:怎樣才是朋友? 一起玩的人就是朋友嗎?幼兒時期,玩伴通常會被孩子當成朋友。可是隨著長大,隨著見識越多,孩子會發現同學不一定是朋友,朋友不一定是閨蜜。哲學教師楊舒淵運用創作設定集的方法,帶領二年級學童從看圖說故事開始界定概念,用照樣造句引出經驗,逐步思考「朋友」的合理設定,説出怎樣是他們在理性與情感都認可的「朋友」。 2025-10-29 楊舒淵 從「餵食」到「引導」:AI時代教學心態的輕鬆升級 在AI快速崛起的時代,知識早已不再稀缺,教師的角色也悄然轉變。面對隨手可得的資訊,老師不再只是「給答案」的人,而是陪孩子一起「找到問題」的引路者。從灌輸知識到引導探究,教育的價值或許正在從手中的課本走向孩子心中的火花。 2025-10-27 羅宇順 從桃園客運事件引導SEL教學:應對衝突的10個教學 桃園客運司機與學生間的衝突事件引發社會關注。國小教師彥佑老師從教學角度出發,整理出10點情緒管理與應對衝突的策略,進而導入SEL(社會情緒學習)概念,盼能協助孩子與大人建立更良好的情緒與人際關係應對方式。 2025-10-27 彥佑 訂戶專屬 台灣正走向教育版荷蘭病?中小學教師荒的警鐘已敲響 在台灣,半導體與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被譽為「護國神山」,但當全國為此歡呼時,中小學教師荒卻悄然浮現。當年輕人前仆後繼投入高薪產業,基礎教育卻因待遇落差與社會信任斷裂而日益空洞。這是否正是教育領域版的「荷蘭病」?本文嘗試從國際數據、教育現場與官方政策三個層次切入,探討台灣當下的教師缺口與未來隱憂。 2025-10-22 宋紫晴 訂戶專屬 學校行政面對投訴事件應備觀念及應對作為 近年校園投訴案激增,無論是性平、霸凌還是校事會議,皆成為行政與教師共同的「高壓地雷區」。本文由資深承辦人張金章主任深度解析從接案、調查、訪談到善後的完整流程,並提供第一線可行的應對建議,協助行政人員穩健處理,也展望從根本因應濫訴問題。 2025-10-16 張金章 國中生也能當國際志工!峇里島海龜保育五日服務學習 當學生願意在炙熱陽光下蹲在沙灘守護海龜,甚至在活動結束後主動淨灘收拾,那份踏實與責任,正是教育最動人的回饋。本文林佳紋老師記錄聖心女中國中部師生於峇里島參與五日海龜保育志工活動的歷程,透過多元任務輪替體驗,打造一場富有行動力與情感連結的服務學習經驗。 2025-10-16 林佳紋 如何與青少年溝通?用尊重與地位取代「命令」的藝術 為什麼「命令」對國高中生不管用?青少年渴望被尊重與擁有自主權,命令與責罵反而造成反抗。透過提問與理解,建立合作與信任,才能真正促進青少年的成長與溝通。本文將分享與青少年對話的有效策略。 2025-10-16 孫東騰 一堂打開學生思維的文言文課!〈五人墓碑記〉教學流程 讀文言文如酷刑?文言文也能談公義與民主!其實讀懂文言文只是高階思考的第一步,進一步更是激發學生深層思考的媒介。張琳老師探討張溥〈五人墓碑記〉的教學實踐流程,藉由引導學生預習、理解、討論與反思,發展學生的批判思考與歷史文化意識。 2025-10-08 張琳 我的孩子好像高焦慮,需要看醫生嗎? 孩子天生具有不同的氣質特性,有些容易在團體中產生焦慮反應,進而影響學校生活與親子互動。長期在拒學議題耕耘的特教教師幸織老師分享,若觀察到孩子持續出現某些狀況,建議家長可及早評估與協助,避免問題惡化。 2025-10-08 幸織老師 讓孩子在知識中徜徉,課程活動簡單也能豐富視界 在「快樂學習」的今天,教育不該只追求「有趣」,而是要在樂趣與專注之間找到平衡。當活動與課程排滿校園,教師如何兼顧知識深度與學生學習動機?本文探討多元學習下的現實挑戰,從課堂共識、基礎練習到延遲快樂,引導孩子在就算不那麼有趣的過程裡,培養長遠的學習力與自信。 2025-10-07 詹皓鈞/毛毛雨的晴天 低年級的兒童哲學課:編一篇「愛」的故事 不知道什麼是哲學也能夠跟孩子進行哲思對話!擔任故事志工的哲學教師楊舒淵老師,在跟二年級學童一期一會的80分鐘裡,運用極短篇的繪本,帶領孩子從簡單的看圖說故事、照樣造句開始,引導孩子從自己的話語中提出「愛」有哪些要素。當孩子發覺自己有能力編出一篇深刻的故事,他們也就有了動力與信心繼續深思。 2025-10-01 楊舒淵 跨越數位落差的世代協作:一同應對教育現場的數位轉型 數位科技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教師專業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教學技能,資源應用能力已是必備素養,也因此加劇了「數位落差」,不僅影響操作,更觸及理念、世代溝通與專業發展,因此更需要跨世代攜手合作,一同面對數位轉型。 2025-09-25 羅宇順 人都有情緒不佳的時候:帶孩子從《腦筋急轉彎》學情緒 社會情緒學習 SEL 政策已在校園萌芽,不少教師正在為孩子的情緒教育努力,在家庭中又可以如何與孩子談情緒?詹皓鈞老師分享透過《腦筋急轉彎》、《腦筋急轉彎2》動畫電影帶孩子認識自己,也透過同理讓彼此關係更靠近。 2025-09-23 詹皓鈞/毛毛雨的晴天 給國中新生家長的一封信:15個暖心備忘錄 孩子進入國中階段,將展開挑戰與成長的歷程。家長與老師攜手合作,是孩子茁壯的關鍵。本文晶瑩老師提出「五大面向 × 十五提醒」的暖心備忘錄,期盼新學期班親會作為起點,達成共識,陪伴孩子走過青春的每一步。 2025-09-22 晶瑩 超完整學前融合教育實務分享:從具體任務到合作策略 面對多元需求的孩子,學前融合教育該如何落實?本文為一線幼兒園主任統整擔任「融合教育實務」講師的分享,深入剖析普教與特教教師在課堂上的合作模式與挑戰,並提出解方與現場觀察。從教學設計到家長溝通,從團隊協作到壓力調適,完整提供給在推動融合教育的老師們不可錯過的實戰參考。 2025-09-21 陳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