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題 讀者投稿 所有年段 學齡前 國小低年級 國小中年級 國小高年級 國中 高中職 大學 如何避免子女涉入校園事件?第一線校園調查人員的觀察 教育部統計校園事件多達上萬件,對孩子也造成極大影響。校園事件是親子共同面對的一堂課,本文張金章主任由校安調查實務出發,探討易社入校園事件的家庭教養圖像,以及面對校園事件的法律與親職對應建議。 2025-11-17 張金章 AI × SEL:利己社會氛圍讓孩子們學會同理思考 在文言文課堂中可以怎麼教同理、結合SEL?吳奇老師透過 AI 與 SEL 結合的課程設計,讓學生從古人的視角反思自身情緒與行為,並發展出具體、可實踐的行動策略。課程讓學生不僅理解文學,更練習情緒管理與社會溝通能力。 2025-11-12 吳奇 從「餵食」到「引導」:AI時代教學心態的輕鬆升級 在AI快速崛起的時代,知識早已不再稀缺,教師的角色也悄然轉變。面對隨手可得的資訊,老師不再只是「給答案」的人,而是陪孩子一起「找到問題」的引路者。從灌輸知識到引導探究,教育的價值或許正在從手中的課本走向孩子心中的火花。 2025-10-27 羅宇順 從桃園客運事件引導SEL教學:應對衝突的10個教學 桃園客運司機與學生間的衝突事件引發社會關注。國小教師彥佑老師從教學角度出發,整理出10點情緒管理與應對衝突的策略,進而導入SEL(社會情緒學習)概念,盼能協助孩子與大人建立更良好的情緒與人際關係應對方式。 2025-10-27 彥佑 訂戶專屬 台灣正走向教育版荷蘭病?中小學教師荒的警鐘已敲響 在台灣,半導體與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被譽為「護國神山」,但當全國為此歡呼時,中小學教師荒卻悄然浮現。當年輕人前仆後繼投入高薪產業,基礎教育卻因待遇落差與社會信任斷裂而日益空洞。這是否正是教育領域版的「荷蘭病」?本文嘗試從國際數據、教育現場與官方政策三個層次切入,探討台灣當下的教師缺口與未來隱憂。 2025-10-22 宋紫晴 訂戶專屬 學校行政面對投訴事件應備觀念及應對作為 近年校園投訴案激增,無論是性平、霸凌還是校事會議,皆成為行政與教師共同的「高壓地雷區」。本文由資深承辦人張金章主任深度解析從接案、調查、訪談到善後的完整流程,並提供第一線可行的應對建議,協助行政人員穩健處理,也展望從根本因應濫訴問題。 2025-10-16 張金章 國中生也能當國際志工!峇里島海龜保育五日服務學習 當學生願意在炙熱陽光下蹲在沙灘守護海龜,甚至在活動結束後主動淨灘收拾,那份踏實與責任,正是教育最動人的回饋。本文林佳紋老師記錄聖心女中國中部師生於峇里島參與五日海龜保育志工活動的歷程,透過多元任務輪替體驗,打造一場富有行動力與情感連結的服務學習經驗。 2025-10-16 林佳紋 如何與青少年溝通?用尊重與地位取代「命令」的藝術 為什麼「命令」對國高中生不管用?青少年渴望被尊重與擁有自主權,命令與責罵反而造成反抗。透過提問與理解,建立合作與信任,才能真正促進青少年的成長與溝通。本文將分享與青少年對話的有效策略。 2025-10-16 孫東騰 讓孩子在知識中徜徉,課程活動簡單也能豐富視界 在「快樂學習」的今天,教育不該只追求「有趣」,而是要在樂趣與專注之間找到平衡。當活動與課程排滿校園,教師如何兼顧知識深度與學生學習動機?本文探討多元學習下的現實挑戰,從課堂共識、基礎練習到延遲快樂,引導孩子在就算不那麼有趣的過程裡,培養長遠的學習力與自信。 2025-10-07 詹皓鈞/毛毛雨的晴天 跨越數位落差的世代協作:一同應對教育現場的數位轉型 數位科技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教師專業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教學技能,資源應用能力已是必備素養,也因此加劇了「數位落差」,不僅影響操作,更觸及理念、世代溝通與專業發展,因此更需要跨世代攜手合作,一同面對數位轉型。 2025-09-25 羅宇順 人都有情緒不佳的時候:帶孩子從《腦筋急轉彎》學情緒 社會情緒學習 SEL 政策已在校園萌芽,不少教師正在為孩子的情緒教育努力,在家庭中又可以如何與孩子談情緒?詹皓鈞老師分享透過《腦筋急轉彎》、《腦筋急轉彎2》動畫電影帶孩子認識自己,也透過同理讓彼此關係更靠近。 2025-09-23 詹皓鈞/毛毛雨的晴天 給國中新生家長的一封信:15個暖心備忘錄 孩子進入國中階段,將展開挑戰與成長的歷程。家長與老師攜手合作,是孩子茁壯的關鍵。本文晶瑩老師提出「五大面向 × 十五提醒」的暖心備忘錄,期盼新學期班親會作為起點,達成共識,陪伴孩子走過青春的每一步。 2025-09-22 晶瑩 用AI評量強化寫作教學!讓國文老師從修正者變引導者 AI 技術快速進步,寫作的本質也面臨重新思考。本文吳奇老師將探討如何透過 AI 評量回饋,協助國文教師提升教學效能,讓學生在練習中獲得即時指導,進而強化思辨與寫作表達,並重新建構獨特的寫作品味。 2025-09-19 吳奇 訂戶專屬 誰來守護第一線導師?從行政交辦到教育本質的省思 有時候,一場會議結束後,帶走的不是共識,而是壓力。名為「導師會報」,卻往往成了行政單位交辦百件瑣事的清單。從繳費單收取、家長代表調查統整,到校慶海報、班級場地佈置各項提醒。會後抱著厚厚一疊未整合公務,腦中盤旋的問題卻是:這一切瑣碎,真的都是我的工作嗎? 2025-09-16 晶瑩 訂戶專屬 【投書】台灣教師荒的深層反思:教育專業不再被尊重 台灣教育正面臨教師荒,背後代表的可能是社會輕視教育專業的重要性。本文為第一線老師的投書,深入探討教師荒背後的制度問題與價值觀危機,當教育失去尊嚴,教師失去動力,影響的將不只是單純的體制問題。 2025-09-15 厭世訓獸師 新生班導的一天:寫給在體制縫隙中努力呼吸的導師 新生班導的一天,常常像是一場無止境的接力賽。清晨推開教室門,本以為第二週總該稍稍步入軌道,沒想到迎面而來的,仍是一波又一波的「機會教育」。 2025-09-11 晶瑩 開啟青少年心房的40分鐘:高含金量的晤談引導手冊 學生晤談的目的是解決問題,還是幫助成長?本文孫東騰老師分享教師實務經驗,透過「晤談金字塔三步驟」——建立信任、引導思考、賦予責任,讓每次對談成為青少年聽見自我、設計人生的關鍵時刻。 2025-09-10 孫東騰 分組不再是煩惱?國高中老師必學的三種「高效分組法」 分組怎麼做才能不被學生抱怨、又能促進學習?本篇精選三種「高效分組法」,破解老師常見的分組煩惱:從能力平衡、撲克牌隨機到雙人配對進階分組,每種方法都可即刻上手,讓課堂討論更有趣、更有效! 2025-09-09 孫東騰 用NotebookLM打造自主學習與補救教學神器 學生程度落差大、課程時間壓縮、教材難以統整怎麼辦?本文介紹 NotebookLM 如何協助國文教師一鍵生成說課報告、心智圖、語音摘要與影片整理,從備課到教學現場、從預習到補救,全面支援差異化與自主學習。當 AI 成為教學夥伴,國文課也能從靜態紙本,躍升為多元互動的學習場域。 2025-09-09 吳品萫 開學第一週:5個給學生的青春周邊應援 新生訓練不僅是一場迎接,更是一段回憶的開始。一張貼紙,映照了學生們的勇氣與情感;而教師送上的「青春應援」五件小物,將在三年間陪伴他們,見證努力與成長。 2025-08-28 晶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