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適合學生的學習策略,讓學習擲地有聲
孩子努力讀書,卻總覺得事倍功半?或許問題不在態度,而是缺少「對的方法」。陳麗如教授提醒,學習策略不只是少數學霸的專利,而是每個孩子都值得擁有的能力。透過適切的策略教學,孩子能在努力後真正看見成果,找回學習的成就感與自信,讓學習的每一步,都能擲地有聲。
策略,讓學習擲地有聲。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為什麼孩子需要學習策略?
在學習生涯裡許多座右銘引領著我們努力去學習:勤能補拙、有志者事竟成、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1% 天賦 99% 努力……,於是安排補習、請家教,一學再學反覆練習,卻沒想到若埋頭苦讀仍得不到相對應的成績,對學生心理的傷害力何其大?
尤其是對一位在乎成績的孩子,更尤其是對那些生長在成績至上的家庭或校園之中的學子:自我否定、習得無助、放棄學習等心理態度接連形成。於是一天 24 小時要做什麼?
難怪手機沈迷、流連網路、憂鬱自殘或怨天尤人,甚或躺平族、繭居族等等各種家庭社會問題因而形成,因為這個環境不屬於他的,於是自然地發展了一些負向的生存狀態。(延伸閱讀:讓手機成癮變學習成癮的「自拍學習法」)
這其間的教育問題很大,但非本文重點。此時作者要強調的是:在孩子學習時,請關注如何讓他/她擲地有聲地學習。
教學現場如何協助孩子找到適合的學習策略?
適當的學習策略使孩子在努力之下得到相對應的成績,得以有成就地主持自己的學習。
有些孩子得天獨厚地善於自己發展策略,他們過聽不忘過目不忘,成為我們稱羡的學霸。多數孩子有自己的學習罩門卻拙於發展策略,以致於很辛苦地讀著書,過著難熬的學生生涯,他們需要屬於他們的策略,卻因為教育體制下教師被教學進度追著跑、學生在學習進度下喘不過氣,師生同時忽略了這件重要學習技能的養成。
請關注每一位學子學習策略的發展:
- 必須讓學生知道為什麼要學這個策略,策略的教導方不會流於下指令給教訓,有機會激起學生學習策略及運用策略的動機;
- 在教導策略時必須具體不八股,為他所理解的策略內涵與運用步驟才能讓學生抓穩運用策略的技巧而輕鬆地擁有它們;
- 必須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個別狀態後發展策略才能「對症下藥」,因此要評估其學習風格,帶他善用既有的優勢學習風格,以及了解影響著其專注力表現的弱勢學習風格並進而改造。
(延伸閱讀:常見的學習策略有哪些?)
當一位學生學到了屬於他/她的學習策略並習慣去用它們,其學習特質就改變了,他/她的學習能力自然地造就了他/她的學習成績,所以我主張「10% 天賦、30% 努力、60% 策略」。
愛因斯坦說:「教育就是離開學校後,仍然記得的東西。」
(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everything he learned in school.)
我們的經驗,當學生擁有了個人的學習策略之後,他/她的學習努力可以得到相對應的成績回報,那會是擲地有聲的學習歷程。在他離開校園之後這些技能仍附著在他/她身上,他/她得以持續運用在生活上、職場上,教導學生學習策略是教育所帶給學子們的最大學習資產。
請關注,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教導。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