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數位落差的世代協作:一同應對教育現場的數位轉型

數位科技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教師專業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教學技能,資源應用能力已是必備素養,也因此加劇了「數位落差」,不僅影響操作,更觸及理念、世代溝通與專業發展,因此更需要跨世代攜手合作,一同面對數位轉型。

跨越數位落差的世代協作:一同應對教育現場的數位轉型。澳門石排灣公立學校FB

跨越數位落差的世代協作:一同應對教育現場的數位轉型。澳門石排灣公立學校FB

數位素養:現代教師的專業基石

在資訊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數位素養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附加技能,而是現代教師不可或缺的核心專業素養。隨著科技在教學領域的深度融合,教師的角色也不停轉變,從傳統的知識傳遞者轉變為學習引導者,也是資源整合和個人化學習方案的設計師。

數位素養正是在這個轉型過程中,支撐教師有效履行新職責的關鍵。所需的數位能力涵蓋多個層面,不僅包括熟練操作各類教學工具,更延伸至能夠批判性地評估資源、創造性地運用科技優化教學設計、以及具備各種倫理素養。

圖一:學生運用AI工具撰寫及教對演辯內容.jpg

學生運用AI工具撰寫及教對演辯內容。澳門石排灣公立學校FB

數位工具應用能力是最基礎的。教師需要掌握並靈活運用多種工具,例如多媒體教材製作軟體、線上教學平台、互動式教學工具、協作與溝通平台以及數據分析工具。而對應的教學設計能力不僅僅是將傳統教材數位化,更重要的是能夠基於不同科技工具的特性,重新設計教學活動,優化學習流程。

這包括設計互動式教材、創建個人化學習路徑、設計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模式和工具、運用遊戲化學習策略,以及設計虛擬實境教學活動等。

圖二:學生運用AI工具進行數據分析及圖表製作.jpg

學生運用AI工具進行數據分析及圖表製作。澳門石排灣公立學校FB

教育絆腳石?數位落差造成教育現場的隱憂

數位落差不只是教師在數位技能掌握程度上的差異,更是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深刻地影響著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這種影響除了體現在教學成效上,更深入到專業發展、工作滿意度、世代關係以及教育公平等核心議題,對教師個人專業發展產生衝擊。

年輕教師在數位科技方面一般具有優勢,但可能缺乏教學經驗和對教學本質的深入思考;相反地,資深教師可能對數位科技感到陌生,不過在經驗、班級經營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智慧。如何將資深教師的寶貴經驗與數位科技有效結合,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數位落差也可能影響教師團隊合作與世代關係,能力較弱的教師可能難以參與資源的共建共享,甚至在線上溝通中感到被排斥。不同世代教師在價值觀、教學理念與方法上的差異,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演變為世代隔閡甚至衝突。

調整心態:跨越數位鴻溝的關鍵

面對挑戰,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在於教師心態的調整與轉變,年齡增長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習新知識或科技的難度,但絕非不可逾越的障礙。關鍵在於能否以開放、積極的心態迎接世代轉型,將科技視為教學的助力而非阻力。

教師需要轉變從前的既定認知,不再僅僅將其視為輔助教學的「工具」,而應將其理解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中,科技不僅改變了教學的方式,更重塑了學習的模式、師生互動的關係以及知識傳播的途徑。教師唯有秉持終身學習的態度,才能在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

圖三:教師運用AI工具提升教學呈現和工作效率.jpg

教師運用AI工具提升教學呈現和工作效率。澳門石排灣公立學校FB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參與系統性培訓、建立同儕互助學習社群、專業研討會,將科技融入日常教學實踐,以及培養自主學習與反思習慣等途徑。

另一方面,跨越鴻溝也並非教師單打獨鬥的任務,學校與教育機構應積極作為,為教師提供必要的支持與幫助,營造有利於教師在數位能力發展的環境。包括提供技術支持與諮詢服務、創建資源共享平台、設立教學創新獎勵機制、優化基礎設施以及營造支持性組織文化等,都是有效且有善的正面措施。

世代協作:創造全新的價值與力量

世代協作是跨越數位落差最有效的途徑。年輕教師可以分享他們新穎的科技技能和創新的教學方法,而資深教師可以分享他們的教學經驗和對學生的深入理解。通過互相學習和合作,不同世代的教師可以共同應對數位轉型帶來的挑戰。

學校和教育機構也可以通過組織跨世代的教學團隊、鼓勵同儕觀課和經驗分享、建立導師制度以及舉辦跨世代的專業發展活動等方式促進世代協作,讓不同年齡層的教師有更多正面,且能推動工作成效的深度交流,最終形成校內具素質的教師發展學習共同體。

結語:共塑未來可見的教育願景

科技發展為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和機遇,同時也提出了亟待解決的挑戰。教師間的數位落差是當前教育現場最為迫切的問題之一,應當以更為積極和辯證的眼光看待這一現象。這些問題既是挑戰,更是轉型與成長的契機,面對時需要的不是恐懼與退縮,而是開放的心態、持續學習的熱情以及世代協作的智慧。

科技只是我們為實現更好、更高、更大目標時的必要工具與方法。展望未來,期待看到一個更加數位化、智慧化、人性化的教育圖景,在這個圖景中,科技將不再是教師的負擔,而是讓人得心應手的「寶貝」。

延伸閱讀

羅宇順 羅宇順

羅宇順

澳門石排灣公立學校教師

我單純的相信,越努力的人越幸運;而幸運的是,我能夠在教育工作中努力。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