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努力就好!打破成長型思維的常見迷思

強調人能通過努力而成長的「成長型思維」在近年廣為人所知,但也衍生了許多誤解。Rae Chen與教育認知科學博士Anny Fang希望透過本文揭開人們對「成長型思維」的誤解,讓「成長型思維」不只是口號,而能真正應用於生活和教育中。

不是努力就好!打破成長型思維的常見迷思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不是努力就好!打破成長型思維的常見迷思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是由美國心理學家 Carol Dweck 提出的概念,強調人的能力與智力可以通過努力和學習而成長。然而,隨著這一概念的廣泛傳播,許多人對它產生了一些誤解。本文將揭開這些誤解,並帶領大家重新認識成長型思維。

誤解 1: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許多人認為,只要付出足夠的努力,就可以實現任何目標,但單純的努力並不等同於成長型思維。雖然努力是學習的關鍵,但它不是唯一因素。根據 Carol Dweck 的研究,努力需要搭配有效的策略,並善於反思過程中所遇到的挑戰。有時,老師或家長會過度讚美學生的努力,而忽略了他們是否真正學到東西。 像是「你很努力了!你盡力了!」,雖然能讓學生當下感覺良好,但長遠來看,可能無助於他們的成長。 成長型思維的重點是幫助學生在挑戰和挫折中學習,並從中成長。 當學生遇到困難時,老師可以肯定他們的努力,並進一步引導他們思考「接下來可以嘗試什麼」。

誤解 2:成長型思維是二元選擇

另一個常見的誤解是將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看作二選一的對立關係,但是成長型思維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狀態,而是一個連續的光譜,就像一條線,兩端分別是 fixed mindset (固定型思維) 和 growth mindset。 我們的思維狀態在這條線上遊走,每個人都同時擁有固定型和成長型思維。 當我們面對挑戰時,我們所處的「狀態」會有所不同。 老師或父母對不同科目的觀感,也會影響他們在教導學生時的思維和行為。 事實上,每個人在不同的情境中,都可能在這兩者之間擺盪。就如我(Anny Fang )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中顯示,一個平常抱持成長型思維的老師,如果覺得「有些人就是比較擅長理工」,那在教導物理、化學等科目時,可能會偏向固定型思維。

誤解 3:成長型思維的目的是縮小差距,而非掩蓋問題

成長型思維的本意是幫助學生縮小成就差距,而不是隱藏這些差距。 如果只是為了讓學生感覺良好,而一味讚美他們的努力,甚至說「每個人都很聰明」,這就違背了成長型思維的初衷。 成長型思維強調的是如實看待學生的現狀,然後共同努力,幫助他們變得更優秀。 我們不應將學生的學習障礙歸咎於他們的思維模式,而是應該努力找到幫助他們學習的方法。

避免「偽成長型思維」:言行一致才是關鍵

「偽成長型思維」 指的是,有些人聲稱自己擁有成長型思維,但他們的言行卻不一致。 一些老師可能會在課堂上提倡成長型思維,但實際上卻沒有在教學實踐中體現出來。 父母也可能口頭上認同成長型思維,但卻在孩子犯錯時,反應過度,彷彿錯誤是不可饒恕的。 這樣的行為反而會讓孩子更堅信固定型思維。 因此,真正的成長型思維是一個旅程,而不只是一個口號。

成長型思維的未來方向

根據 Dweck 的建議,避免誤解成長型思維的關鍵在於:不要僅僅強調努力,而是應該將重點放在學習過程和策略上。同時,教育者和家長也需要以身作則,展示如何應對困難和失敗,才能真正將成長型思維的理念內化。

成長型思維常見誤解與正確觀念

觀念誤解

正確觀念

成長型思維=只要努力就夠了

需搭配策略、求助、反思等。

成長型思維是「有或沒有」的選擇

是一個連續的光譜,每個人都處於不同位置。

讚美努力=鼓勵成長型思維

更應關注學習過程,引導學生思考下一步。

成長型思維掩蓋學習差距

應該幫助學生正視差距,努力縮小差距。

口頭宣稱=擁有成長型思維

需要言行一致,才能真正實踐成長型思維。

正確成長型思維是一個動態過程

正確的成長型思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非靜態的標籤。我們需要以更成熟和全面的視角來看待成長型思維,理解它是一個複雜且動態的過程。藉由本文的說明,希望可以幫助大家釐清對成長型思維的誤解,並將其應用於生活和教育中。 要真正實踐成長型思維,需要持續的自我反思和實踐,並非僅止於口號。

延伸閱讀

Anny Fang Anny Fang

Anny Fang

教育認知心理科學家

身為教育認知心理科學家,熱衷於陪伴孩子成長,見證他們的成功。多年來透過輔導留學申請,運用科學方法提升學生的自我意識和反思能力。Anny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自主學習者,在任何環境中茁壯成長。身兼母親、企業家等多重角色,她致力於用教育的力量,幫助學生們形塑自己的未來。

Rae Chen Rae Chen

Rae Chen

數位行銷專家

曾營運多年台美跨境電商、4A 廣告公司與創投,熱衷於將各領域複雜知識與概念以文章方式呈現,希望藉由文章的撰寫與知識的傳遞,能幫助到更多的人。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