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補救教學、課業輔導如何更有效?9大成功策略 一對一教學、補救教學、個別輔導要能成功,不只是老師會不會教、學生是否認真學習。美國實證發現,這還需要周邊人事物、整個系統的配套協助。而且,其中很多秘訣只是一個小巧思,就能帶來大效果!本文分享規劃、進行補救教學輔導時,可以注意的9件事。 2023-12-25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AI加速改變!2024全球數位科技翻轉教育8大趨勢 生成式 AI 在2022底問世,大幅翻轉2023的數位教育發展。接下來,各種演進只會愈來愈快。在2024年,全球產、官、學眼中的教育工作者,會面臨哪些數位教育的挑戰與關鍵議題? 2023-12-18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COP 28 後教育體系新定位:綠色轉型的策略部門 舉凡跟未來有關的事,都要靠教育培育人才與量能。那麼,永續發展呢?學校錯失了不少可以帶領社會與下一代走向綠色未來的機會。不過教育界隨時都可以重新自我定位,扮演更策略性的角色。 2023-12-11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泰勒絲經濟學教什麼?巨星啟發 用偶像教學生經濟學 創作歌手泰勒絲的巡迴演唱會在全球掀起追星風暴,個人相關的產值超過50個國家,也成了經濟學的絕佳教材。即使是中學生追星族,也可以從偶像的活動中學到新學識,還可以拉近師生關係。 2023-11-27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可汗學院再顛覆計劃!要用AI改作文、教作文 當老師們擔心學生用AI作弊寫文章時,可汗學院的AI助教Khanmigo已經練功、晉級,可以代替老師教學生怎麼改文章,還會彙整學生的問題,讓老師針對學生的弱項加強補救。 2023-11-27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現代青少年的流行病──孤獨危機,老師可以怎麼做? 幾十年來,全球學生的孤獨感逐年普遍與加重,與同儕互動的時間則年年減少,已經演成「孤獨危機」,讓美國醫務總監多次發布報告警醒。孤獨、寂寞藏在心裡,看不到也摸不到,美國老師們怎麼在教育現場對抗孩子的孤獨危機? 2023-11-20 黃敦晴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教室設計與佈置的科學 小小改變讓成績進步16% 教室佈置不只是比創意、比美學。好的教室空間可以讓上學更好玩、有專屬感,還可以讓學生的學業進步16%。研究發現,教室設計與佈置是一門「科學」,而且不用花大錢就可以用小改變帶來大效果。 2023-11-13 黃敦晴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如何成功駕馭數位工具?哈佛成立「數位成長中心」研究 科技工具就像一枚硬幣,有著雙面的矛盾效果,讓使用者難逃利弊得失。哈佛大學成立「數位成長中心」,希望幫助人們學習正面使用數位工具,就像世界適應車輛發明後要學開車、訂交通法規一樣,善用其利促進成功與繁榮。 2023-11-13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哈佛揭開數位環境陷阱!課程資源助青少年看見思考陷阱 數位工具與平台猶如一刀的兩面,讓孩子快速學習成長,卻也可能讓孩子上癮與傷害心理健康。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多年追蹤,找到趨吉避凶的密碼,讓孩子享受數位世界的美好,也認識與拋棄負面思考的陷阱,增進數位健康與福祉。 2023-11-06 黃敦晴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教學神隊友!美國老師愛用的13種 AI 工具 ChatGPT 問世後,AI 與教育的距離從紙上談兵變成教師的日常與真實挑戰。但有老師更進一步把 AI 融入工作,善用 AI 讓教學與行政、溝通都事半功倍,也留下更多時間給學生與自己。哪些工具是他們的神隊友? 2023-10-30 黃敦晴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為什麼長大這麼難?青少年這樣自理「成長痛」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迅速惡化中,《時代》雜誌從孩子的視角探索,為什麼這一代成長好難。結果發現,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痛,而且只能自己療傷。你的孩子為何而痛?除了讓孩子自理成長痛,大人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 2023-10-23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STEM「有目的」讓偏鄉學生發明專利 偏遠學校缺乏 STEM 資源,但一位偏鄉小鎮老師卻讓學生與課程華麗轉身,將學生推上發明專利的舞台,真正翻轉了他們的命運。 2023-10-17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如何跟學生談以巴衝突?爭議議題教案懶人包來解圍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衝突一爆發,美國許多教育單位在第一時間就發信給所有教職員與家長,提供如何跟孩子談這件事的重點與資源。他們如何教學生處理心情,又如何帶學生認識這件複雜的事情?台灣的老師也可以運用這些資源教繁複又爭議的議題。 2023-10-12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不是神童也能功成名就?華頓企管大師:走多遠才是關鍵 華頓商學院教授、暢銷書作家葛蘭特在新書《隱藏的潛能》中指出,父母和老師對孩子最大的責任,就是讓他們快樂的享受學習活動,尤其是基本又簡單的閱讀與寫作。他還提供線上測驗和討論題庫,解鎖孩子潛能的個人化處方。 2023-10-02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分數到底代表什麼?重新思考成績與評分的意義 很多人說:「成績不是最重要的。」但卻有很多事情都要看成績!分數究竟可以用來判斷什麼?在教育工作者的眼裡,如何評分、成績、分數真的有很多問題。在美國的同業,正嘗試種種突破,讓成績展現、發揮真正的意義。 2023-09-25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擔心學生用AI寫作業?六招揪出作業中的AI痕跡 開學了,老師們是否擔心學生使用 AI 的功力大增,交出用 AI 完成的作業呢?在美國,與 AI 相關的教學研討會大受歡迎,老師們分享了如何揪出學生用 AI 寫作業的痕跡。 2023-09-17 黃敦晴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全球缺師荒的解方:請給新老師一位個人職場導師! 各國中小學缺老師,已經缺到不需要教育、心理輔導等背景或教學訓練,就可以上場教學生。這麼多新老師,要怎麼讓他們不負所託,而且還願意留下來?試試也給他們一位職場導師! 2023-09-11 黃敦晴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2X10」策略 開學就讓師生感情加溫、歸屬感飆升 新學期開始兩、三週了,面對班上看起來疏離、令人擔心的孩子,該怎麼辦?試試神奇的「2X10」策略,一天二分鐘,打開學生的心房。 2023-09-11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疫情中的不得已變常態?美國虛擬學校翻轉遠距教學印象 當各界積極彌補疫情時遠距學習帶來的學力落差、心理健康問題與教育的長新冠效應,全美最大的學區卻開設永久的虛擬學校,而且這類學校還不斷蔓延,也向下延伸到幼兒園與小學。他們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2023-09-03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班班有冷氣卻班班吸廢氣?這樣做兼顧舒適、健康與永續 天氣炎熱,不吹冷氣影響孩子在教室裡的學習、身心健康。開了冷氣,又怕通風不良,讓孩子吸廢氣。其實這是全球共同的挑戰,但是班班有冷氣可以不等於吸廢氣,還可以兼顧舒適、健康與永續發展。 2023-08-27 黃敦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