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 AI 加速改變!2024年全球數位科技翻轉教育8大趨勢

生成式 AI 在2022底問世,大幅翻轉2023的數位教育發展。接下來,各種演進只會愈來愈快。在2024年,全球產、官、學眼中的教育工作者,會面臨哪些數位教育的挑戰與關鍵議題?

AI如何影響教育。shutterstock

AI如何影響教育。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歲末年初是回顧與展望的時節,國際教育界也積極運籌帷幄,迎接新的年度。OECD 在歐美各級學校展開寒假之際,出版了《OECD數位教育展望》(OECD Digital Education 2023),並且邀集各國產官學等教育工作者,召開國際會議。

與此同時,包括《教育周刊》(Education Week)、《EdSurge》、《eSchool News》等專業教育媒體也在各類回顧與展望的議題中,提出對於未來教育與科技的看法。《翻轉教育》整理相關報導與論述中,最受關注的8大議題如下:

一、重視教育大數據,避免演算法的偏見

教育科技大量使用學生的過去成績、行為、人口統計等各種資料,藉以產出對學生學習與行為面的建議,像是怎麼幫助學生突破學習困境、降低缺席或輟學、提高畢業率、個人化的考試與學習建議、以及老師們如何設計學習活動。然而,許多研究已經發現,這些系統可能將個別與整體學生的性別、種族、家庭背景、學習經驗、標準化考試等數據過度一般化,所產生的建議與學習路徑也就有了偏差,嚴重時甚至會傷害學生的機會,或是導致錯誤的建議。

就如社群媒體的演算法,宰制了使用者的經驗、行為與認知,教育科技的演算法也可能帶來超乎預期的傷害。這需要教育工作者在使用教育科技的過程中,不斷地檢視系統產生的建議,以及學生的學習狀況,並視實情與需要修正。

此外,這個議題也與如何保護教育體系的資料安全,以及學生的隱私,息息相關。

二、全力培養教育工作者的數位素養

有關老師們需要的數位技能,許多國家正在為老師跟學生訂出數位能力的標準,激勵教育工作者持續發展專業所需的數位能力,以及為各類教育相關事務的利害關係人開發更廣泛的支援生態系統。

事實上,在多數的教職員、教育工作者的養成過程中,並沒有經歷這麼多、這麼新、這麼快的科技工具訓練與洗禮,他們也很焦慮或希望加速進修。所以,在《教育周刊》的調查中,老師們表達了諸多期望再加強的領域,像是關於 AI 的基本概述、如何教學生怎麼負責任又有效的在學業上使用 AI、如何看出學生是否適恰的使用AI、如何帶學生準備好未來工作所需的科技技能、怎麼用人工智慧或其他科技節省行政工作的時間與文書作業等。

綜合各界的研究或努力,以下為幾項可為教育工作者賦能的舉措:正式的認證或考試流程,將這些標準與老師的教學能力認證相連結,探索教育工作的新職涯路徑與技能認可形式,提供教育工作彈性、靈活且容易取得的培訓機會,專門的支援組織,更廣泛的創新,以及學校行政與教學的數位化新計畫

三、公部門跟教育科技廠商合作,需不斷協調與共同成長

教育科技產業在數位教育與轉型扮演關鍵的重要角色。因為他們有能力開發與推廣新的數位工具,所以政府與公共當局如何跟他們合作就很重要,以便實現教育科技解決方案間的互通性,或確保教育工具跟資源的效益。

這些討論與其他領域的教育服務供應商(如校車、午餐)很不相同,因為這影響的是不只是一次性、或隨時可以喊卡的採購交易,而是下一代的能力與整體社會的發展,並且需要更緊密的合作,不斷協調與共同成長。

四、以人為本,公私協力完成教育體系的數位轉型

教育體系也跟其他機構一樣要進行數位轉型,已經是各國的共識。各界也都認同,教育教學與行政體系的數位轉型,無論對教職員、學生與家長,都能用更快、更簡單的方式,獲得更好的規劃、行政、教與學、溝通與輔導等成果。

不過,這一切有賴整個教育體系各方面的相互協調與合作,才用同心一志完成教育轉型的願景。在 OECD 的會議中,就提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全球教育聯盟」的「數位轉型協作組織」(Digital Transformation Collaborative),其中的夥伴包含了國際組織、技術供應商、電信服務業者、非營利組織、各種基金與基金會。「數位轉型協作組織」的運作框架包含了5個以 C 開頭的英文字:coordination 協調、cost 成本、connectivity 連結、capacity 能力與 content 內容。此外,會議中也強調,數位轉型必須以人為本,在各種協調中,要確保有助於實現每個學生的受教權。

雖然我們不是聯合國的成員,但是上述「數位轉型協作組織」的組成與工作架構可以提供參考,用以檢視我們的教育體系數位轉型協調是否完善,或是在各種教育的數位轉型計畫中,建構類似的機制。

五、更有效、公平的運用數位評測與考試

愈來愈多國家用數位的方式進行中央舉辦、用於評估、標準化、對學生個人影響較小,意在了解整體教育成就或分析的考試。少數國家也正在嘗試將這些功能與其他目標結合,用數位工具進行比較複雜的評測,例如,評估更多科目的創新方法、自動計分、將成績資料轉移到其他系統等。

不過,針對比較高風險、對學生個人影響比較大的考試,像是升學相關的考試,仍然很倚賴使用紙本,以避免電子作弊、系統出錯、糾紛與爭議。但隨著科技愈來愈進步,美國申請大學常需要的學術能力評估測試(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SAT),將於2024年從紙筆改為在電腦上進行,是近期受矚目的重大變化。

OECD 也建議政策當局可以從數位評估生態系統的角度出發,如何更有效的運用數位工具協助評測相關事宜。

六、政府建立完整數位教育生態系設施與數位治理

每個國家有不同的政府組織與教育體制,自然會牽涉到不同的利害關係人。但是在數位教育生態系中,各類組織與成員彼此網網相連的狀況下,愈來愈多國家嘗試要為其數位教育建立完整的基礎設施和治理。例如,考慮不同的數位工具與資源提供、採購模式、教師如何在這些體系中培養相關專業、各工具的共通與相容性及相互支持等。更重要的是,各種利害關係人、生態系成員,可以藉此共同創造更好且負責任的數位資源,裨益教育發展。

七、教育應用 AI,提供更個人化學習與體驗

人們熟悉的生成式人工智慧的運用,無疑的將愈來愈廣泛,而且透過更互聯、智慧校園的設施,幫助教、職員與學生。例如,自動彙整行政與教學體系的數據,產生綜合報告、分析與洞察,快速評估學生的紀錄與預測趨勢,帶給學生更個人化的體驗與學習,更明確與精準的建議跟協助,以及規劃老師的授課內容。

與此同時,也還有許多教育科技公司或教育類非營利組織試圖整合更多工具,創建更完整的 AI 平台。例如,OECD 的創新學習評估平台(Platform for Innovative Learning Assessments,PILA)就匯集了教育科技設計、學習科學、教育學、數位教育政策等專家的合作,在平台上為師、生提供互動式的學習素材,並且內建測驗功能

八、數位資訊治理、集中存取數據與注意安全

隨著各種數位措施的漸進,教育體系的數據愈來愈多。這有很多好處,除了幫助校園內的決策、協助學生的個人化學習與干預,更可用以進行教育與相關政策的研究。另一方面,因為影響深遠,資料治理也更重要,而且在很多地方都還付之闕如。數位資訊的治理內涵包括法規、政策、專業人員培育與資源配置、確保資訊保護跟隱私、政府監理等。

(資料來源:OECDeSchoolEdSurgeEdWeek

延伸閱讀

黃敦晴 黃敦晴

黃敦晴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特約專欄作家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