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功駕馭數位工具?哈佛教育學院成立「數位成長中心」研究

科技工具就像一枚硬幣,有著雙面的矛盾效果,讓使用者難逃利弊得失。哈佛大學成立「數位成長中心」,希望幫助人們學習正面使用數位工具,就像世界適應車輛發明後要學開車、訂交通法規一樣,善用其利促進成功與繁榮。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汽車改變了人們交通、旅行的方式,讓人們用更快、更簡便的方式,到達更遠的地方。但是,在汽車剛問世時,道路規則亂七八糟,各種意外層出不窮。人們花了一段時間,才理解到要設速限、汽車要上路測試、乘客要繫安全帶、孩子要有安全座椅,人們要學如何駕駛,才能善盡其利。

試想,把上述的汽車換成當今的科技用具,是否情節非常類似呢?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就是這樣比喻,在人們對數位工具又愛又恨之際,成立了「數位成長中心」(Center for Digital Thriving)。

數位工具與新科技既有益又有害,既幫助人們連結又分化人群,既讓人充滿活力又令人疲憊不已。數位成長中心的宗旨就是匯集資源、進行研究,要幫助人們、特別是年輕世代,在快速發展的科技中,重新定義我們與科技的關係,能夠掌控科技,過更豐富、充實的生活,促進人們的成功,而不是被科技搞得焦躁、或受制於科技、甚至上癮。

這是劃時代的目標,用正面、而非過往一元化的方式,加上嚴謹的實證,來看待與確認科技的雙面影響,而且以使用者為中心,用科技為他們賦權與賦能,帶他們一起成長與進步。為了實踐這個目標,數位成長中心把研究重心放在:在這前所未有、網網相連又快速發展的世界裡,什麼是成長茁壯、繁盛成功的樣態?為此,人們(尤其是兒童與青少年)需要哪些支持,才能在充滿科技的世界中成長、茁壯?

哈佛串聯各大學、非營利組織、老師和家庭 用科技賦能青少年

也因此,哈佛教育研究所已經很清楚、也打算要與跨領域人士和機構進行數千次的對話、數十次的實地考察,以及和美國各地許多大學、心理健康專業人士、教育工作者與家庭合作。之後,數位成長中心還會串聯相關的非營利組織,用實證研究與發現的結果,創造知識,並開發出有證據為基礎的教材、課程,提供家長和老師運用。

例如,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已經跟「常識教育」(Common Sense Education)合作,開發出一系列的課程,包括數位健康影片,讓老師、家長、青少年與同儕、甚至醫療臨床體系人員在常識教育的網站依需要免費觀看。數位成長中心的臨床心理學負責人裘卡斯・布萊德利(Sophia Choukas-Bradley)也正帶領團隊進行隨機對照測試,評估這些資源對青少年社群媒體使用行為與幸福感的影響。

除了這些努力,數位成長中心還希望能擴大影響力,啟發更廣泛、更多的改變。因為若要人們像使用汽車般那樣謹慎、正確的使用數位媒體,帶來更多幫助與成功,我們需要父母扮演教練、而不是禁止或裁判的角色;需要老師將啟動數位力量的課程帶入教室;也需要政策制定者根據研究與使用者的心聲做出決策;更需要數位產業優先考慮人們的成功與成長,而不是公司的利潤。

(資料來源:哈佛數位成長中心哈佛零點計畫科技管理網站

延伸閱讀

黃敦晴 黃敦晴

黃敦晴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特約專欄作家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