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文章/專題 班級經營 開學前最重要準備!4原則把握「蜜月期」建立班級基礎 準備開學、備課的老師們,正在準備的,其實是一部史詩級小說的大綱。其中的重點不在盡快展開課程內容,而是在剛開學的蜜月期把握這些事⋯⋯ 2023-08-21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AI當「類導師」?美國公校新嘗試:AI輔助導師工作 數位平台、私立學校使用 AI 或許已經不稀奇了,但是美國第二大學區在新的學年要用 AI 扮演旗下700多所學校、40多萬學生的類導師與個人家教,也讓家長更即時掌握學生概況與需要,還要在兩年內彌平受疫情耽誤的學習落差。 2023-08-21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PISA 評測新項目出爐!要測學生「數位學習力」 了解全球15歲學生能否因應未來世界的 PISA 評測不斷推出新的領域。在下一次、2025年的評測中,要加考非英語地區的外語力,還要比較全球孩子的數位學習力。什麼是數位學習力?要怎麼測? 2023-08-15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遇到問題別馬上 Google!讓孩子先嘗試「回答」 不管遇到什麼問題,先 Google 就好了?孩子們正在不知不覺中學到這個習慣,而且阻礙他們的學習。事實上,孩子靠自己更神,不立刻 Google,往往可以學更多⋯⋯ 2023-08-15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AI 融入所有課程,全美第一所 AI 高中怎麼教? 當教育界還在摸索怎麼面對、甚至管制 AI 時,美國的第一所 AI 高中已經辦學邁入第二年,而且將來整個學區,從幼兒園大班到高中,都要在每一科融入 AI。這所 AI 高中有什麼不同?他們如何將 AI 融入教學? 2023-08-07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孩子該帶手機上學嗎?聯合國呼籲禁用、歐美校嚴格管制 新學年悄悄展開,歐美各國紛紛祭出共同的校園政策--要更加嚴格管制孩子在學校的手機使用。聯合國甚至呼籲,為了把學習者放在第一位,全球應該都要禁止孩子在學校使用手機。但最反對的卻是家長。如何平衡教育與家長的需求? 2023-07-31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教育長新冠」拉低全球學力!孩子的學習落差怎麼救? 大人擔心長新冠後遺症,但是孩子的「教育長新冠」問題已經在全球蔓延。各國正積極衡量與挽救孩子的學力,不但要追趕落差,還要趁機再提升,達成更長期的目標。 2023-07-24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作文像在 PO 文,孩子有「簡訊病」怎麼辦? 簡訊好用,愈來愈普遍,卻默默帶來後遺症。你的孩子、學生有「簡訊病」嗎?簡訊病不只有當下的症狀,還有長遠的影響。該如何預防? 2023-07-10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出身決定錄取與否?美國大學選才風波愈演愈烈 不只看成績,還要看個人多元表現與歷程的個人申請,逐漸成為各國大學入學的綜合考量,卻也帶來了主觀、甚至系統化的新歧視。美國最高法院判定偏好某些族裔學生入學的做法違憲,也引發更多關於個人出身與錄取機會的討論。當「你的公平不是我的公平」的聲音愈來愈大時,其他國家相仿的個人申請制度可以預先思考哪些問題? 2023-07-09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密西西比州的閱讀奇蹟,十年內超車全美閱讀水平 在被認為是窮鄉僻壤的密西西比州,孩子的閱讀能力十年內翻轉,從大幅落後到超車全美平均分數。他們是怎麼做到的?需要改善閱讀的是孩子,但更重要的關鍵、需要更多資源的,是體制與大人。 2023-07-02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樂教弱勢生閱讀 91歲退休老師:這是我的特權跟禮物 熱情爆棚的退休老師遇上需要特別關愛的弱勢學生,會迸發出什麼火花?五歲就立志執教鞭的她,在91歲時仍能享受她的特權跟禮物,也為樂在教育的老師們指出一條終生教學路。 2023-06-26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閱讀障礙專門學校,幫助每個孩子成功! 有閱讀障礙的孩子,在一般學校中被誤認為愚笨、不認真、不專心,背負了污名,人生也被罩上一層陰影。但是在閱讀障礙的專門學校中,化不正常為尋常,還因此被珍視、慶祝,不只翻轉了教育,也完全扭轉了學生的命運。 2023-06-19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美國版素養教學,不以上課時數衡量學習成就 愈來愈多美國州政府大幅改變衡量學生是否及格的定義。修完一門課不再一體適用的看上課時數、「測驗」成績,學習與評量的方式愈來愈多元與個人化,要改變的不只是教育系統與師生,還包括學生身邊的大人。 2023-06-12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千萬粉絲科技網紅,在MIT畢典讓學士帽飛起來 今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畢業典禮演講很另類。這所錄取各路天才的超級名校,請來了背景雷同的超級 YouTuber,用理工人的話語鼓勵學生,擁抱推廣科學與教育的熱情,還在現場搭配音樂跟無人機,精心規劃一場創意演出。 2023-06-06 黃敦晴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小學教室裡的經濟學!用班級經營讓學生了解經濟體系 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也能懂得怎麼選擇賺錢、花錢等當法,還知道付房租、買房、繳稅等必要支出,遇到通貨膨脹會發生什麼事,該如何因應?一位美國小學老師,在教室的小社會,創造人生大社會的真實經濟體系與體驗⋯⋯ 2023-06-05 黃敦晴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世界AI日!幼兒到高中生都需要5大「AI素養」 麻省理工學院發起了「世界 AI 日」,要帶領全球教育工作者幫助學生避免對 AI 因無知而害怕、迷惘,還要讓學生了解人人都可以認識 AI、可以對 AI 做些什麼。那麼,AI 素養包括那些內涵呢? 2023-05-29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問題不在雙語!哈佛研究:培養國際觀,從認識自己開始 語言只是媒介,學生不只要會外文,更需要知道全球與跨文化的知識跟議題,也要滋養他們的人格,也就是,孩子是個什樣的人。哈佛教育研究所分享,除了學外語,在教學現場更重要的事。 2023-05-22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勇敢去改變」芬蘭總理馬林給紐大畢業生3個建議 曾是全球最年輕的國家領導人,有「最美總理」之稱、即將卸任的芬蘭總理馬林,上個月連任失敗,幾天前宣布離婚。在經歷人生重大變化的時刻,馬林趕赴紐約大學接受榮譽博士學位,並且跟畢業生分享如何改變自己與世界。 2023-05-19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快樂行事曆」預防學生憂鬱!帶學生體會不同情緒學習 為了幫助孩子鍛鍊健康的身體,大人讓孩子定期做健身操、上體育課、運動,建立健康習慣。同樣的,針對愈來愈普遍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可以「照表操課」,用快樂行事曆建立快樂習慣,趕走憂鬱。 2023-05-15 黃敦晴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OECD國際教學高峰會 在全球教育地圖上看見台灣 一年一度的 OECD 教學專業高峰會指出了未來教學中最重要的領域,也難得在各種國際比較中,看到台灣的足跡,一窺台灣的教育成就與挑戰。 2023-05-08 黃敦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