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 評測新項目出爐!不只閱讀、數學跟科學,還要測學生「數位學習力」

了解全球15歲學生能否因應未來世界的 PISA 評測不斷推出新的領域。在下一次、2025年的評測中,要加考非英語地區的外語力,還要比較全球孩子的數位學習力。什麼是數位學習力?要怎麼測?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三年一次的全球教育界大事、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又有新發展。PISA 在下一次、2025年的評量中,要比較各國學生的數位學習力,看看大家如何用數位工具自主學習(self-regulated learning)。

在2000年問世的 PISA,宗旨是想要了解全球15歲的學生面對未來的能力,並且讓不同的國家互相觀摩好的做法,所以從2012年開始,陸續因應時代發展,加入新的評測內容。學生受測的領域已經從一開始的閱讀、數學、科學,一路增加過學生的創新、心理健康、國際素養創意性思考等面向的表現、或態度與行為問卷

原訂2021年進行的評測因為疫情延到2022年進行,報告將於2023年年底公布。下一次的 PISA 評測則將在2025年舉辦,會特別深究學生的科學與探究能力,包括數位科技學習力,也會針對母語非英語的國家、地區加考英語,台灣也在其中。

在全球教育經歷了疫情的數位轉型後,數位學習力是 PISA 在2025年評測的一大亮點。但是規劃單位著眼的,是更長遠的未來──學生應該成為數位世界的成功學習者

OECD 的 PISA 文件指出,在疫情中的經驗顯示,學生透過數位學習的效果不佳,彼此也感到疏離。同時,各界也未投入足夠的關注,教學生應有的技巧與心態,得以成為自主的科技使用者,來面對真實世界開放性的問題。對學生進行相關的評測與行為問卷,加上調查教育體系、教育工作者的做法,有助於了解現狀與分享成功的經驗。

此外,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軟體工程師,但都需要知道在電腦扮演愈來愈重要角色的世界,做出正確的決定,運用科技學習新知識和技能,以數位工具跟相關專業的人與物互動,解決問題。有鑑於科技進展迅速,今天的學生就應該要培養在還不熟悉、新奇的數位環境中的能力,確保能夠終生學習。

但數位學習力要怎麼測呢?

兩大重點評量學生數位學習力

PISA 的文件指出,屆時會用數位工具了解學生怎麼應用運算和科學探究等流程,來建構知識和解決問題。具體而言,這項評策會觀察學生怎麼運用數位學習的兩大重點:

一、自主學習:

包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於認知、後設認知(對自己認知的認知)、行為、動機與情感等層面的觀察、監控、與控制;這也包括自我規範與調節的能力。

二、運算與科學探究實踐:

是指用數位工具探索系統、表達想法、並且用運算邏輯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以,學生在評量中可以針對題目、任務的描述,自行發展要怎麼解決該複雜問題的策略,決定解題的時間分配,要花多少時間在該任務的子題上,運用哪些可得的資源(例如案例或是個人輔導)給學生的回饋,來彌補知識的落差,並自己監控與評估進展。

至於對學生表現的評斷,不只取決於他們的答案正確與否,也取決於他們用運算模型或程式來表達他們的理解進展的能力。

在跨國比較中,PISA 會納入學生自主學習的進展比較,包括運用分析模型產生的學生動機與情緒調節等表徵。

對於這樣看似繁複的評測,各界難免好奇要如何進行,以及具體問題、任務的樣貌。PISA 預告,在2025年正式上場前,將在2023年11月份出版評測架構的完整初稿,並且在2024年進行實地測試。整體報告則將在2027年年底公布。

(資料來源:K-12 DiveOECD

(責任編輯:特約編輯許如鎧)

延伸閱讀

黃敦晴 黃敦晴

黃敦晴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特約專欄作家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