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超巿裡的數學、動手學植物!2堂小學跨學科教學實踐分享

跨學科學習與傳統單一學科學習在模式上形成鮮明對比,前者一般將多個學科的內容、概念和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學生透過學習過程發現知識和實踐技能,以促進思維統合和能力發展。本文把學理應用到日常教學,提出兩個具體方案,探討跨學科學習對教育的價值和實踐途徑,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成長與進步。

跨學科的實踐讓學習更有意義!2種小學實踐方案分享。圖片提供:羅宇順

跨學科的實踐讓學習更有意義!2種小學實踐方案分享。圖片提供:羅宇順

本文重點摘要

跨學科學習的意義和價值

跨學科學習鼓勵學生從多角度理解和分析問題,以找出各種解決方案,提供多元化體驗,幫助學生發展批判性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能力。

學生可以深入學習和探究各個學科知識,然後統合應用於實際解難過程中,把知識與技能真實地實踐。

此外,跨學科學習還促進學生協作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學生需要與同儕和教師合作,共同解決複雜問題,並提出更多的見解和方法以完善問題,通過理解、合作、解難、回饋和創新的過程,不僅能夠體會他人的觀點和經驗,還能激發出自我創造力和創新能力,對於整個學習體驗具有重要的價值和促進。

2種跨學科學習的具體實踐案例

單一學科學習專注於某一學科的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過程,研究和探索該學科領域的核心概念、原則、理論和技巧,目標是讓學生對該學科的內容和方法有充分理解,並能夠應用該學科知識和技能來解決相關問題。

隨著教育的發展和社會需求的變化,越來越多人開始意識到單一學科學習的局限性,並倡導跨學科學習和綜合能力的培養,現代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科與學科之間的連結和整合,以應對不斷複雜的問題和挑戰。

因此,教育工作正朝著不同知識的統合和跨專業的方向發展,以下提出兩個小學階段的實際方案。

方案一:超巿裡的數學

學科與知識

學科

知識

 數學、常識、品德與公民。

 數字大小比較及計算、不同種類的貨幣與應用、誠實品格的重要義意。


活動內容

以實踐和互動的方式建立數字大小順序的概念,透過不同商品數量與價格比較,鞏固計算能力。活動同時要求學生計算找零錢數目,目的是再強化數字的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更好地理解金錢交易,提高學生在購物時的自信,並且理解誠實購物的價值觀。

活動解釋。圖片提供:羅宇順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難點

  1. 比較數字大小的意義;
  2. 四則運算的數學能力;
  3. 誠實購物的重要性。
  1. 實際環境中貨物價格會有小數,或會影響對數字的比較;
  2. 計算商品總價和找零錢需要對數字有較靈活應用的要求;
  3. 超巿環境容易分散注意力,學生需要保持專注以完成任務。

校外行前提示。圖片提供:羅宇順

教學目標

新知識

情意

技能

  1. 比較和計算實際商品的價格;
  2. 找零錢的技巧;
  3. 正確使用貨幣及誠實購物的意義。
  1. 通過不同情境應用數學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2. 把知識綜合應用,使學習更有真實感,增加信心和敏感度;
  3. 將誠實購物的價值觀應用到日常生活,培養量力而為的購物觀念。
  1. 能透過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 能從購物過程中履行誠實品格;
  3. 能理解別人的想法,然後推己給人,促成團隊成功。

數據記錄。圖片提供:羅宇順

團隊合作與分工。圖片提供:羅宇順

活動細則

任務提示

成績計算

獎勵分配

  1. 每組 4-5 人,資金 50 元;
  2. 角色分配如下

A) 組長x 1:管理資金和遇到重要問題時聯絡老師;

B) 風紀x 1:監測採購路線和核對商品是否符合要求;

C) 組員x 2~3:記錄購物清單和管理物資。

  1. 購買商品種類為「零食」;
  2. 遵守公平原則,不能使用私人資金。
  1. 使用金額數為得分數,50 元全用得 50 分、零錢找 1 元得 49 分,如此類推;
  2. 每一種類零食得 5 分,可購種類數目不限;
  3. 總成績為前 1 + 2 點的分數總和。
  1. 各組可輪取 50 元內的物品作為禮物;
  2. 高分先取,件數不限,組長取物。

 

成績結算。圖片提供:羅宇順

成果分享。圖片提供:羅宇順

方案二:動手學植物

學科與知識

學科

知識

 常識、資訊科技、品德與公民。

 植物的組成與特點、Keynote 編輯文件與分享的方法、愛護鄰社的重要義意。 

活動內容

到公園學習有許多好處,不僅有利於身心發展,也有助學業進步,在自然中學習,學習就能變得份外真實。

因此,從課本知識出發,拓展到公園進行實地考察,體驗知識的實用價值,並且加入資訊科技作為知識呈現工具,透過 Keynote 把學習成果具體地與他人分享。

活動解釋。圖片提供:羅宇順

重點與難點

重點

難點

  1. 植物的結構和組成;

  2. 有利植物的生長環境和因素;

  3. Keynote 的基本操作與文件編輯。

  1. 透過實際觀植物,分析和比較相關結構特點;

  2. 公園的植物種類繁多,不同植物的生活習性與需要不盡相同;

  3. 學生較少在 iPad 上處理文件。

到公園觀察植物。圖片提供:羅宇順

教學目標

新知識

情意

技能

  1. 植物不同部分、功能與特點;
  2. 有利植物生長的因素;

  3. Keynote 文件編輯與分享方法。

  1. 感知植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
  2. 建立尊重生命的良好品格;
  3. 推動愛己、愛人,從社區到大自然的良好互動。
  1. 能分析植物的外形、葉子、花、果實等等,並能描述它們的特點和區別;
  2. 能判斷有利植物生長的自身和環境因素;
  3. 提升解難時的觀察力、分析力、合作與組織能力;
  4. 能掌握 Keynote 基本操作,包括打開,關閉,新建,保存,分享等等功能。
     

Keynote文件編輯

Keynote文件編輯。圖片提供:羅宇順

學生能解釋有利植物生長的因素。圖片提供:羅宇順

活動細則

任務提示

成績計算

獎勵分配

  1. 每組 4~5 人,一組一 iPad;
  2. 角色分配,如下

    A) 組長x1:管理iPad、拍攝、分配工作;

    B) 風紀 x1:管理秩序、決定行進路線、確認任務完成度;

    C) 組員 x2:支援任務、協助解難、接受訪問;

  3. 任務範圍為石排灣效野公園奇趣植物園及藥用植物園小山。

  1. 找出組成植物的三大部分,並正確對應名稱;

     

  2. 找出一種特殊獲得營養的植物;

  3. 透過影片解釋兩個石排灣郊野公園有利植物生長的因素。

  1. 必需團體活動,不得擅自離群;

     

  2. 禁止製造讓他人困擾的行為;

     

  3. 不可破壞植物,例如踐踏、摘取、傷害……

     

  4. 準時集合,配合集體。  

學生們在公園中分析與記錄。圖片提供:羅宇順

團隊一起回到教室整合資料。圖片提供:羅宇順

跨學科教師角色的轉變

跨學科學習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影響,也對教師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單一學科模式下的教師角色主要是知識的傳遞者和評估者,而跨學科學習中的教師則更像是學習的引導者和協作者。

教師先要有廣泛知識背景,同時熟悉不同學科的內容和概念,然後設計豐富多樣的學習環境和活動,並提供適當的挑戰和支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潛能。教學過程運用不同的策略,引導學生進行探索和學習,因此需要具備協作和溝通能力,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和團隊同工。

結語:跨學科教學是挑戰,也是機遇

學科之間的界線正在變得模糊,學生們需要更多的整合和應用能力,單一學科教學模式與跨學科學習的特點存在一定差異,而隨著跨學科學習的興起,教師同工的教學必定面臨新的挑戰和困難。

轉變的陣痛在所難免,然而,這些困難並非不可克服,同工不妨先調整和轉變心態,擁抱跨學科教學的價值和優勢,同時了解自身的限制,然後尋找現實中可行實踐的方向。跨學科教學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機遇,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學生的潛力,一起努力,一起成長,共同創造更美好的教育環境。

 

參考文獻

[1] 魏國棟。綜合課程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

[2] 陳碧瑜。綜合實踐活動理論與實務—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教學參考[M]。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3] 小學常識,三年級下。澳門教育暨青年發展局。

[4] 現代小學數學。香港:現代教育出版社。

[5] 何琦瑜、賓靜蓀、陳雅慧、《親子天下》編輯部。翻轉教育:未來的學習,未來的學校,未來的孩子[M]。台灣:親子天下。2013。

[6] 強納森.柏格曼,艾倫.山姆。翻轉學習:10個老師的跨學科翻轉手記,讓學習深化、學生更好奇[M]。台灣:天下雜誌。2015。

[7] 黃國禎。翻轉教室:理論、策略與實務。台灣:高等教育[M]。2018。

[8] Purkey, W.W. Teaching class clowns ( and what they can teach us ) [M]. California : Corwin Press ,2006.

[9]  Zeeman, R. D. School practices for building selfesteem [M]. North Branch, NJ : Midland Publications ,2002.

延伸閱讀

羅宇順 羅宇順

羅宇順

澳門石排灣公立學校教師

我單純的相信,越努力的人越幸運;而幸運的是,我能夠在教育工作中努力。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