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好的評量?常見的評量類型&方法全解析

評量的其中目的是能幫助老師認識學生的學習狀態,也能藉此調整教學方式與教材。翻轉教育站上有許多老師分享評量方法,透過多元評量方式也能觀察到學生不同面向的學習潛力。幼兒園評量、國小評量的評量方式有哪些?老師如何設計素養導向評量?

什麼是好的評量?常見的評量類型&方法全解析。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什麼是好的評量?常見的評量類型&方法全解析。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評量是什麼?評量的目的

對教學者來說,評量(英文: evaluation)的目的是能幫助自己了解學生的起始程度、學習成就,確認教學的效果,並能藉此修正教學方式與教材,也從中思考能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參考閱讀:什麼是「好的評量」?)

根據教育百科,教學評量包含了學生學習成就評量,課程設計與實施的評量等。評量類型根據時機與功能有許多不同形式,如安置性評量,診斷性評量(diagnostic evaluation),形成性評量(formative evaluation)、總結性評量(summative evaluation)等。

就教育趨勢來看,「專題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PBL)近年來成為全球教育界的熱門關鍵字,歐美許多學校以 PBL 做為教學核心系統。在專題式學習中,評量很重要,是幫助師生辨識方位的工具。

專題探究教學力》一書介紹兩個設計評量的原則:

  1. 逆向設計(Backward Design):以課程結束時預期學生能達成的成果作為起點來構思全部的課程。

逆向設計的精神強調在設計課程時,老師就先問自己,在學期或某單元最後一堂課結束時,希望學生有什麼樣的改變、進步?例如,某個主題的學科知識能夠學會、能用正反立場資料進行論述。

另思考,為達成這些改變,該採用什麼樣的方式、工具、時程、標準進行評量,並針對蒐集到的學生學習成果等資料加以判別?針對認知、情意、技能等學習,在教材、教學模式、教學流程上應如何設計?

參考:PBL專題課程教案設計流程與步驟範本下載。

PBL 專題式學習 評量方式1

圖片來源:翻轉教育

  1. 評量即學習(Assessment as Learning):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扮演更主動的角色,運用老師設計好的評量標準,設定自己的學習目標,並依此學習規準隨時反思、調整學習。

為此,老師需有周延的規劃,如在新課程學習初始,仔細說明學習目標、表現任務,公布具體評量方式、工具、時程、標準等,並確實依照事先公布的評量方式規準等執行,並依據這些評量資訊引導學生與溝通。

延伸閱讀:專題式學習PBL是什麼?課程設計、教學、評量一次看

PBL 專題式學習 評量方式2

截圖自PBLWorks:Tiny House Project(https://youtu.be/B2gBFlPEZ2Q)

不同的學習階段與學習需求,評量方式與要點也有不同,以下會介紹幼兒園評量、國中小學評量,以及台灣教學現場常見的、不同學習需求與形式的評量類型與相關資源網站,如多元評量、學習扶助科技化評量,以及素養導向評量的概念等。

幼兒園評量內容:六大核心素養

幼兒園課程大綱中的六大核心素養分別是覺知辨識、表達溝通、關懷合作、推理賞析、想像創造以及自主管理

教育部委託台灣師範大學以幼兒園課程大綱要培養的六大核心素養製作《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幼兒學習評量手冊》,針對幼兒園的評量方式有具體說明。

幼兒學習評量手冊

圖截自幼兒學習評量手冊

手冊中提到,今日對評量的定義是「有系統的收集詳細的資料,據以判斷優點或問題的歷程。」透過這個定義,得知評量包含兩個歷程,分別是「收集評量資料(assessment)」與「評鑑(evaluation)」。

在教室中,教學者有系統地藉由各式方法持續收集幼兒在短期目標上的表現或進步的資料,稱為收集評量資料,接著再根據特定的標準,來判斷幼兒的表現達到某些特定的目標程度,稱為評鑑。

此評量定義的實務意涵是,這兩種歷程缺一不可。如果未經過系統性的收集評量資料就判斷幼兒的學習情形,評鑑容易誤判。而若收集了評量資料,卻不加以判斷,就難精確知道幼兒在所期待的學習目標上的困難與優點。

另一個意涵是,因為最後要判斷幼兒在某(些)目標標準上的表現程度,教學者需要收集哪些資料來做為判斷,取決於最初評鑑的目的,因此程序上要先確認評鑑目的及希望達到的狀況,再據此確認評鑑內涵,收集後續評量資料。

手冊中的幼兒學習評量指標是奠基於「以幼兒為主體」、「表現評量」與「課程本位評量」三個基礎。其中,表現評量也稱作「實作評量」,強調看見幼兒的真實能力。「課程本位評量」的評量內容緊扣課程與教學,反映學生接受課程的歷程,以及課程結束後達到教學目標的情形,教學者再利用評量結果調整教學、課程設計。

手冊也指出,幼兒園課程大綱的幼兒學習評量特性有幾個特色,包含以幼兒為主體,真實性、充裕的收集評量資料時間,多元的資料收集來源,與課程緊密關聯以及持續性。更多幼兒學習評量指標的介紹可參考手冊

國中、國小評量方式有哪些

根據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成績評量準則,國中小學生成績評量應依據領域學習課程、彈性學習課程與日常生活表現,分別評量。

此準則提到,在評量方法上,教學者應視學生的身心發展、個別與文化差異、及核心素養內涵等,採取適當的評量方法。

多元評量的方式如紙筆測驗及表單,採書面報告、口頭報告、製作作品、展演等實作評量,以及透過資料與相關紀錄製成檔案,展現學習歷程與成果的檔案評量等。

以下介紹國中小老師使用的評量方法,本文後續也有詳細的實踐經驗分享。

  • 試卷命題:一份試卷要同時具備「分辨、篩選、診斷、評鑑」的功能,要編寫一份好的試卷,老師需要投入許多心力,在高雄市勝利國小任教的黃慧瑜老師分享設計考題需歷經的階段與命題原則,以及學校命題的審題檢核表,可參考:國小考卷考題命題原則!符合生活經驗,測出學生真能力

試卷命題 評量方法1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另也可參考翻轉專欄作家芬紛聊天分享芬蘭小學的紙筆測驗設計:不看分數,而是看答對幾題的芬蘭小學紙筆測驗

多元評量方法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一位國中老師分享在研習中學習到的多元閱讀評量方式,如戲劇、繪圖、文字書寫。這位老師也嘗試讓學生用繪圖取代文字、表達閱讀心得,並將學生的書評張貼在教室與同學分享,帶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與討論。閱讀評量與推動方式可參考:3種閱讀評量與晨讀活動分享

  • 考後檢核:幾位在國中小任教的老師都提到,考完試後的訂正與反思很重要。

黃慧瑜老師也提到,透過考試後完整的檢討,學生能反思自己的學習方式,搭配學生填寫的考後檢核表,能幫助老師調整接下來的教學策略及輔導學生的參考。小魚老師分享的考後檢核表可參考:「考試完就算了?讓評量展現孩子真正的能力(附考後檢核表)

評量

圖片來源:小魚老師

彰化田中高中附設國中部葉奕緯老師和學生分享「試後100分」才是考試的價值與意義。帶學生訂正考卷時,葉奕緯融入「家教給分法」,讓全班互動與學習,也讓學生確實地將概念釐清,避免之後錯相似的題目。

葉奕緯老師分享的檢討考卷步驟可參考:如何讓學生主動檢討數學考卷?「教學大亂鬥」帶著全班動起來

  • 自我評量:學期末時,導師會依據學生的學業與生活表現製作學期成績單。

除了老師給的觀察與描述外,北市志清國小李衿綺老師設計給學生的「自我評量表」,邀請學生當自己的最佳觀察員,從不同面向給自己建議。自我評量表範例可以參考:期末自我評量表:回顧反思與未來展望~給自己的成績單

期末自我評量

圖片來源:翻轉教育

素養導向評量是什麼?

曾任國家教育研究員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主任的任宗浩在國家教育研究院的一期電子報中為文寫道,素養導向評量指的是用來評估、回饋與引導素養導向課程教學的實施。

透過適當的素養導向試題,除了能讓老師們掌握核心素養精神,改變教學,也更能落實素養導向教學的效果,反映在學生的評量成果上。任宗浩建議能用以下兩個要素,當作紙筆測驗中素養導向試題的命題依據,分別是:

  1. 佈題強調真實情境與真實問題
  2. 評量強調總綱核心素養或領域/科目核心素養、學科本質及學習重點。

教育部發行的《面向未來的能力:素養導向教學教戰手冊》指出,新課綱強調跨科知識的整合,以及知識、技能在真實情境中的運用,升學評量也會逐年增加素養導向試題,以落實素養導向教學。素養導向試題有以下幾種特色:

  • 題目描述接近真實情境,以解決真實情境脈絡中問題為主
  • 閱讀量高,除了文字,也須讀懂圖表、數據
  • 題型不只選擇題,也會有非選擇題;不只單題,也常以題組呈現。
  • 所用到的學科知識不一定困難,但是需要理解、思考、應用、分析判斷的能力,藉此評量學生對學科知識的多層次思維、跨科整合與運用能力。

素養導向教學教戰手冊》談及評量的篇章提及,只用紙筆測試形式的素養導向試題,難以全面培養核心素養,應透過多元化的學習,像是團隊合作、體驗實作、問題解決,以及多元化評量,如實作評量、檔案評量、動態評量,長期培養素養。

素養導向教學教戰手冊

圖截自素養導向教學教戰手冊

在教學現場,老師們也在課堂設計素養題帶學生練習與思考。如葉奕緯老師為文分享四種課堂上的素養練習策略,透過提問、引導,一道常見的比例問題,一題多解的方式,讓學生練習素養題型,鍛鍊運算思維。

台中建功國小郭至和老師將新聞報導入題,讓學生在試卷中透過閱讀找重點,呼應社會領域所重視的「整理及分辨資料能力」。

郭至和為文分享自己是如何分析能力指標、將節慶與家鄉特色融入設計評量。透過學生在考試後的心得分享,他也觀察到,培養學生根據上下文與其他線索進行猜測,是學生在蒐集和整理大量資料的過程中所需具備的能力。

多元評量是什麼?

新課綱上路後,多元評量愈來愈成為趨勢。先前疫情嚴峻、停止到校期間,教育部也曾宣布各校採彈性、多元方式進行評量。(延伸閱讀:實體、多元評量或線上?疫情變數下,期末考的考前部署

許多老師開始思考教學與評量的多元可能,而透過多元的評量方式,也能看見學生的學習潛力。林彥佑老師也曾為文分享自己曾運用過的多元評量方式。以下節錄他運用的幾種評量方式:

  • 聆聽:語文課時請學生關上課本,指派一位同學朗讀課文,並擬出題目做簡單施測。老師也可以擷取故事、新聞音檔,讓學生做練習。

  • 說話:觀察學生在課堂互動時說了些什麼,可作為參與表現、學習態度參考。

  • 上台表達:評量時可以採取自評、他評的方式。

  • 朗讀:讓學生對語言學習內涵有更深的理解。老師能指導學生正確、流暢、斷句等基本原則。

  • 寫作:增加更多開放性的書寫,如句型練習、小日記、閱讀筆述等。

  • 小組合作:觀察學生在小組中如何進行任務分組、分工、溝通協調到小組報告等。老師能在制定評量規準時和學生說明評分項目,讓學生更重視小組合作。

  • 筆記:建立學生做筆記的習慣,銜接國中學習。老師也可以邀請其他老師一起欣賞、評分。

更多評量方式可參考:12種教學多元評量方法:在作業、紙筆考試外看見孩子的學習潛力

宜蘭中山國小林穎俊老師分享如何用線上評量工具幫助老師在教學上省力,也讓學生學得更好,如利用線上互動測驗遊戲平台 Kahoot!、quizizz 執行形成性評量,搭配分組測驗,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參考閱讀:利用線上評量工具,如何幫助老師省力、孩子學得更好?

隨著疫情、生生有平板政策,線上教學、混成式學習成為教學現場愈來愈常見的教學景象。

林穎俊老師提到,有些老師會擔心線上測驗的公平性,但他認為,若能調整定期評量的權重,將一次大考分成多次小考,或鼓勵學生用拍影片、報告的方式來代替考試,透過多元評量檢視學生學習成效,都會比線上測驗時要學生開鏡頭的防弊心態,更能幫助老師確認學生的狀況。

歡迎參考林穎俊老師分享的教學資源:6項Google Docs實用範本,教孩子協作與表達

學習扶助科技化評量是什麼?

學習扶助是教育部國教署執行的學習方案,希望透過多元的教材教法與資源,幫助學生吸收學習內容,弭平學力落差。

學習扶助評量測驗一年辦理兩次。第一次為每年5到6月間的「篩選測驗」,依據當學年度的基本學習內容編製國、英、數三科測驗,用以篩選出需要參加學習扶助方案的學生;第二次為每年11到12月間的「成長測驗」,為依據前一學年的基本學習內容編製的測驗,用以了解參加學習扶助的學生的學習進展。(參考閱讀:學習扶助如何教得有效?由誰來教?測驗、資源、教學準備一次看

學習扶助的目標對象為國中小篩選出國語文、數學、英文三個科目學習低成就、無法順利進行當下學習內容的學生。

學生參加測驗的用意在於,透過測驗能了解學生是否具備就讀年級的基礎學科基本學習內容的學力,老師也能藉此了解學生的學習弱點,規劃學習扶助資源。

據國教署學習扶助科技化評量介紹影片,學習扶助科技化評量是一個因應學習扶助計畫的系統。(延伸參考:《e起愛教育》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補救教學科技化評量系統介紹微電影) 

這個系統平台能建置與管理參與學習扶助學生的相關資料,並提供學校追蹤學生的能力。學習扶助科技化評量系統也能提供老師學生的測驗結果報告,讓教學者能認識學生的能力落點,進而提供相對應的教學與輔導。

若以行政角度來看,學習扶助科技化評量系統能提供學校相關的學習扶助施測數據,像是能夠透過查詢學校不同年度的提報率、施測率、受輔率、進步率、未通過率等,讓學校主管知道執行學習扶助的成效,學生的能力狀況等。(更多資訊請參考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學生學習扶助科技化平台

評量經驗與資源分享

翻轉教育網站上有許多老師分享評量的設計,如台南聖賢國小謝禮仲老師分享國小數學段考範本,創意的情境試題讓考試變有趣;高雄勝利國小黃慧瑜老師分享命題小撇步,以及在考後跟家長溝通考試結果的「考後給家長的一封信」,提供老師親師溝通的方向參考。

彰化原斗國小林怡辰老師設計考試自我反思表,陪伴學生為自己設下目標,安排複習進度,也在考試後進行反思,思考下一次的考試,哪裡能做得更好?鼓勵學生誠實面對自己,也採取行動。

翻轉教育另彙整質性評量策略與學生評語範本,並整理十種形成性評量策略,提供教學者參考。

質性評量策略 學生評語範本

圖片來源:翻轉教育

歡迎加入翻轉教育365訂戶,一天 1 元即無限暢讀每天不斷更新的優質教育文章、無限次下載每週新增的教學資源,並享有免費報名「翻轉教育研習活動」每年至少 6 場線上研習資格,與其他 1 萬多名教育工作者和關心教育的人一起共學,教得更好、活得更快樂!

延伸閱讀

許家齊 許家齊

許家齊

親子天下

媒體中心企劃。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