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活動 文章/專題 台灣現場 TFT 董事長劉安婷:先做能接受失敗和不完整的大人 「為台灣而教」董事長劉安婷談到 AI 時代的成功路徑,已經完全不同於工業時代,作為大人,要先被教育、被改造,才能去談「用生命影響生命」...... 2023-10-05 賓靜蓀 文章/專題 台灣現場 呂冠緯:教育AI可以成為下一個台灣的世界級創新 各種教育問題排山倒海,偏鄉、雙語、創新、數位、人才⋯⋯但是換個角度,善用數位科技,公私協力,結合各方資源,問題可以是轉機。為何均一教育平台董事長說,教育AI可以成為下一個台灣的世界級創新? 2023-09-25 賓靜蓀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Point B創辦人塔文納:AI時代,PBL是解答 ChatGPT 重新定義學習,也打破許多既有的進路思維。美國頂峰學校創辦人塔文納看見,要幫助高中生準備好的未來,不一定只有進大學一途。為什麼她要創辦起點平台?為什麼她確定,PBL 是面對未來最好的答案? 2023-09-19 賓靜蓀 、 陳雅慧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老師如何更快樂?幸福學大師:反思「我為什麼當老師」 快樂要怎麼教?老師要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快樂?哈佛大學史上最受歡迎的正向心理學教授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透過觀察與研究,提出「快樂學」的概念。此次專訪班夏哈,他也與我們分享如何幫助老師更快樂、提升學生幸福感的獨特見解。 2023-09-13 賓靜蓀 、 陳雅慧 文章/專題 台灣現場 當中研院院士遇見15歲的少年:先做一個完整的人 在台積電衝到全台十幾所女中開微課程、「預約人才」的現在,為什麼14位中研院院士和台大教授要到高中開人文大師課搶救人才?全台高中設置語文資優班的班數,107學年度共73班開始遞減,111學年度只剩53班⋯⋯這會帶來什麼危機? 2023-09-11 賓靜蓀 文章/專題 人物故事 AI來了,AI創業家:這是文科生的黃金時代 大家知道新北市三百多位中小學校長,最想知道關於 AI 的什麼問題嗎?近年讓教育圈擔憂的「文科無用論」是否因 AI 的興盛加劇?面對「文科生還有未來嗎?」這個問題一起看看 AI 新創公司 iKala 執行長程世嘉怎麼回答。 2023-08-31 賓靜蓀 文章/專題 人物故事 苗博雅:面對霸凌事件,最重要是支持和輔導孩子的心理 處理霸凌事件,大人可能爭的是程序正義、誰對誰錯,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支持和輔導牽涉其中孩子的心理需要,不論是霸凌或被霸凌的孩子,都值得更多資源、專業人力的投入,台大法律系畢業的台北市議員苗博雅這樣說⋯⋯ 2023-08-28 賓靜蓀 文章/專題 人物故事 科技新創CEO程世嘉:AI時代會「非常非常缺老師」 iKala 愛卡拉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是台灣科技新創的代表,集學霸、AI 專家、文青於一身,他熱愛閱讀、寫作,把辦公室布置成「漫畫出租店」,他如何看待 AI 時代老師的角色? 2023-07-26 賓靜蓀 文章/專題 台灣現場 Change Maker計畫,幫助高中生改變社會 高中生可以發揮影響力、改變社會嗎?「 Change maker 高中生社創人才培育計畫」,如何用一年時間,培養高中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未來改變社會的創新領袖? 2023-06-07 賓靜蓀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HTH數學課怎麼教、學?從與數學的傷痕和解開始 談到數學課,真的可以說是大多數人傷痕學習的代表。在 HTH 我們看到一堂不一樣的數學課,莎拉.絲特容老師(Sarah Strong)邀請每一個人從與數學的傷痕和解開始⋯⋯ 2023-03-15 賓靜蓀 、 邱紹雯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沒有教科書的學校 教出真正的思考者 23年前還沒有太多人理解 PBL 時,High Tech High 就覺得 PBL 很重要,全面實施,該校的故事甚至被拍成獲獎無數的紀錄片。 2023-03-01 賓靜蓀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如何設計PBL國小教案?開箱HTH小學PBL專題! PBL 國小教案如何設計?如何規劃專題式學習的學習架構及流程呢?本文以 HTH 教師如何規劃專題為例,提供台灣老師從零開始授課的參考。 2023-03-01 賓靜蓀 、 邱紹雯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2025年PISA加考英語?獨家專訪談目的、建議 每三年舉辦一次的 PISA 評比,測試全球85國15歲青少年的閱讀、數學、科學素養,2025年要對母語非英語的國家加考英語,台灣也報名參加。《親子天下》獨家專訪 PISA 分析專家,第一手了解如何考?又為何考? 2023-01-05 賓靜蓀 文章/專題 人物故事 「敏迪選讀」創辦人:我沒有怨天尤人、放棄自己的本錢 「敏迪選讀」是許多人獲取國際新聞的來源,去年推出的《國際觀察曆》,更創下台灣史上日曆集資破千萬台幣的最速紀錄。許多人以為創辦人敏迪是「海歸中年男子」,但她其實是從小父母離異,被姑姑、阿嬤以愛養大。她如何突破出身的限制,往要去的方向前行? 2022-11-11 賓靜蓀 文章/專題 台灣現場 簡立峰:培養未來人才的關鍵,是讓一個班有30個第一 要如何培養未來所需的人才?他們又該具備哪些能力?《翻轉教育》專訪 Google 台灣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從未來產業發展和108課綱回看教育,並提出師長需做出的改變,讓未來人人都能是人才。 2022-08-24 賓靜蓀 文章/專題 台灣現場 老師非萬能|雙語、本土語加數位混成,老師速成求增能 108課綱帶來巨大改變,促使從國小到高中的老師必須「跨」界學習,跨科目/領域、跨虛實、跨年段,甚至要跨越自己求學、成長階段完全不曾體驗過的形式和內容。隨後又加入雙語、本土語、生生用平板等新政策,讓老師們應接不暇。超能力的增能轉型,帶來哪些壓力和辛苦? 2022-05-03 賓靜蓀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課堂教學 平板融入教學不酷炫,林琬茹教「自己會的功能」 生生用平板即將讓都會區每6個孩子就可配置一台平板,但老師如何引導善用科技工具?國小高年級導師林琬茹不迷信酷炫的科技,平實的融入平板,也能培養孩子的自學力。 2022-04-19 賓靜蓀 訂戶專屬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人物故事 姜義村|腦麻孩的眼淚 推動他為身障運動權發聲 大學念獸醫系,姜義村之後卻投身服務身心障礙族群,並推動身心障礙者參加運動賽事,甚至一起組團比賽,透過自身行動倡議運動平權。 2022-02-24 賓靜蓀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SDGs是什麼?牽動全球教育,學習不再有標準答案! 為什麼SDGs將是牽動全球教育的新關鍵字?隨著全球化問題加劇,聯合國提出17項永續發展目標,需要更多跨國、跨領域、跨世代、跨文化的協同合作,而打破框架的實驗教育,可能更有機會回應全球化永續發展的新價值。 2021-09-22 賓靜蓀 文章/專題 台灣現場 明道中學SDGs教育 學生研究專題推動「校車減量」 2019年,台灣大部分中小學都還不認識 SDGs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正值建校50周年的私立明道中學,就宣布以 SDGs 為未來願景,並希望將 SDGs 融入教育和校園生活。2020年明道更榮獲國家永續發展獎,是該年唯一的中學代表。 明道校園是教育部的永續校園。除了陸續建置... 2021-09-15 賓靜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