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H 莎拉老師的數學課怎麼教、怎麼學?從與數學的傷痕和解開始

談到數學課,真的可以說是大多數人傷痕學習的代表。在 HTH 我們看到一堂不一樣的數學課,莎拉.絲特容老師(Sarah Strong)邀請每一個人從與數學的傷痕和解開始⋯⋯

HTH 莎拉老師的數學課怎麼教、怎麼學?邱紹雯攝

HTH 莎拉老師的數學課怎麼教、怎麼學?邱紹雯攝

本文重點摘要

先想想究竟為什麼要學數學?

為什麼要學數學?你的答案是什麼? 為了追趕成績?不知道為何要學?因為成績好以為自己很喜歡?還是你真心覺得有趣、覺得學數學很有用?還是你一方面覺得數學好玩,另一方面又覺得沒意思?

數學課

邱紹雯攝

畫出你的學習感受圖

似乎大多數人在小學低年級時,數學學習經驗都還不差,但之後每個人在不同的年級開始經歷各種震盪起伏。有些人甚至在某些年級後對數學學習的口味如江河日下,頭也不回的直奔放棄數學的那條路。

老師邀請在場每一個人在座標軸上畫下每個人數學學習經驗圖表。X 橫軸代表過去就讀年級,Y 軸則代表你對數學的學習感受程度,繪製個人的數學學習經驗曲線圖。莎拉老師也秀出自己的學習曲線圖。

在她的數學學習曲線圖中,七年級搞不懂「分數」的概念 、八年級害怕「幾何」考試,學習感受降到最低點,也曾因數學考得好被稱讚而回升;十年級後因著有成長心態、講解得很清楚的老師、跟同學一起、透過專題,讓她對數學重新產生好奇心,學習感受逐漸攀升,高中畢業那年才恢復真正的喜愛⋯⋯

學習感受

圖由邱紹雯攝

寫下你的數學故事,傾聽學生的心聲

然後,再邀請學生寫一封信給數學,把數學當成好朋友,以「親愛的數學」開頭,告訴它你的數學故事,你會想跟它說些什麼呢?

老師提供一些寫信內容的建議:

  • 小學/中學時你覺得數學課上自己表現很好/很差,發生了什麼事?
  • 朋友們在討論數學時,他們都說些/做些什麼?
  • 舉一個數學幫助你成長的例子
  • 一個數學對你最大的挑戰
  • 如果可以,你會想如何改變數學課?
  • 什麼會讓你更多一點喜歡數學課?

學生掏心掏肺寫出自己的數學故事,而老師收到近九成的信,都表達對學數學強烈的負面情緒:

「親愛的數學,我從來沒有喜歡過你,也永遠不會喜歡你,你讓我痛苦得要命」
「親愛的數學,我的朋友們都懂你,只有我不懂,你讓我覺得自己不夠聰明」
「親愛的數學,你的基本知識很有用,但那些進階數學根本用不到,我又沒有要當科學家,為什麼要學」⋯⋯

這時,該如何處理?莎拉老師設計下面幾個特別的活動,來表達「聽到學生的心聲了」。

  • 對全班唸幾封匿名、比較有代表性的信,並且跟學生說,我的目標是設計課程活動,讓你找到下堂數學課的價值,每一周我們會討論一次。

  • 或者讓學生互換信件來閱讀,不論是匿名或具名,這樣會立即產生連結和理解(原來他也和我一樣⋯⋯),立即啟動建立同理心的練習。

  • 安排學伴增強數學課上的歸屬感。每組四人,每天放學後彼此問候一下,上課做再一起,合作完成比較有挑戰性的問題,彼此知道各自的強弱處,學伴小組可以每個月更換一次成員。

學習摘要

邱紹雯攝

每個單元結束後,製作「學習摘要」

藉著每週數學檔案的老師回饋、調整,學生在每一單元結束後,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圖像化、摘要出該單元的學習內容。學習摘要可以簡單、清楚解釋即可,例如何謂函數製圖、因式分解、配方法、二次方程式等,藉由這樣的練習,不僅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查出學會及了解了什麼,讓老師不會只聚焦在學生「還不會什麼」

另一方面,從中也可以看出學生的個人喜好,當中不乏結合學生的繪畫天分,讓數學學習可以很「美麗」。喜歡心理學的學生用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伊德來解釋三角函數,喜愛賞鳥的學生利用倒掛枝頭的各式鳥類,來解釋角平分線,處處都能看到學生獨特的創意。

創意學習

邱紹雯攝

多元數學的專題學習

因為每個學生進入數學課前的能力、興趣、體驗都不同,唯有專題和有歸屬感的教室,才能讓每個學生獲得不同的成就感。沙拉老師的數學專題課很多元:

  • 用數學解釋同理心

將全班24位同學各自10~15項特質建立「資料庫」,利用統計數字看平均值,探討如何用圖表、平均數字、離群值(或異常值)能否訴說一群人的故事?如何利用量化的資料分析,去同理別人?

線上教案1

圖片取材自 Sarah Strong 線上教案

  • 學生貸款專題

結合利率、信用卡債務、投資、收入,以及數學指數型成長的概念,產出聰明的理財策略,並向家人、朋友講述問題嚴重性和解決方案。

線上教案2

圖片取材自 Sarah Strong 線上教案

延伸閱讀

賓靜蓀 賓靜蓀

賓靜蓀

親子天下記者

曾在不同國家生活,喜歡觀察世界各地的社會、文化、價值和教育,期許自己成為台灣和世界間的一座橋樑。

邱紹雯 邱紹雯

邱紹雯

親子天下記者

媒體中心與翻轉教育網站主編,擁有一對可愛女兒,同時也是一個童心未泯、想陪孩子一起重新長大的大人。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