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e Maker 高中生社創人才培育計畫,帶領高中生走出舒適圈,培養改變社會的能力

高中生可以發揮影響力、改變社會嗎?「 Change maker 高中生社創人才培育計畫」,如何用一年時間,培養高中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未來改變社會的創新領袖?

8 組來自全台高中團隊,6 月 3 日聚集台中,發表實踐一年的社會創新專案,圖為中壢治平高中團隊。照片提供 iEarn

8 組來自全台高中團隊,6 月 3 日聚集台中,發表實踐一年的社會創新專案,圖為中壢治平高中團隊。照片提供 iEarn

本文重點摘要

高中生可以發揮影響力、改變社會嗎?答案是可以的,但需要更多界定問題、解方思考的協助和練習,以及打破舒適圈的勇氣。

6/3 日全台 8 所高中團隊在台中發表經過一整年學習磨合、產出的社會創新解方和行動成果,每隊利用 15 分鐘,侃侃報告探究和行動歷程,範圍從環境永續、關懷街友、騎樓停車、文化傳承、永續旅行等面向,更重要的還反思團隊的困境和遇到的挑戰。

這項Change Maker高中生社創人才培育計畫,由林堉璘宏泰教育基金會資源贊助,2023 親子天下教育創新 100 之一 iEARN Taiwan 團隊(臺灣國際教育資源網學會)提供學習輔導,結合設計思考和專題式學習PBL,協助學生自主選擇社區面臨的各項問題,最後找出解方並以行動實踐。特別的是,這項計畫還包括 iEARN Taiwan 資深 PBL 團隊組成的輔導團入校陪伴,協助學生發展提案、進行實作。

輔導團團長、前南科實中、台中女中退休校長戴旭章,罕見在臉書po文表示,他輔導三校整整一年肯定,「這群高中生雖然被學業所限,仍然關心社會議題,儘管社會歷練不足,但提供適當資源和支持,依然可以是 change maker。」

經過前半年要找出周遭發生的問題、後半年用實際的行動去解決問題,參加計畫的高中生多半利用自主學習、彈性學習課程,或是社團時間進行專案,也都發現自己的成長,以及改變的潛力。

以肉身阻擋機車停放騎樓

新北竹圍高中以「騎樓不應是歧樓」專題,直面挑戰連公權力都無法解決的問題——騎樓停滿機車,影響行人權益,也正好搭上最近「行人地獄」的話題。

竹圍高中 行人地獄

竹圍高中學生用肉身去阻擋機車停放騎樓,有短暫效果,但發現長遠解決之計必須從使用者角度出發去思考。邱紹雯攝

團隊表示台灣的「機車真的很機車」,除各縣市,學校附近也是停滿機車,對老人、小孩、學生、身障者不但危險且不便。除了透過公權力介入、引用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列、「人行空間改善原則」來解決,他們不願意用「麻痺了、沒辦法」的心態去容忍,提出並實作學生版的解方。

「我們在下班下課尖峰時刻,用肉身擋車的方式淨空騎樓,」六位學生可愛但有點危險的行動讓人忍俊不住。她們很快發現必須透過宣傳,才能號召更多行人、騎士、商家一起關注。最後她們自行設計寫著「別讓你的方便成為行人的阻礙」的衛生紙包,放在合作商家,提供大家自行取用。

竹圍高中胡芳瑜表示,自己過去常用自己的出發點去思考,「現在學會必須考慮使用者的角度,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街友專案不過度美化 突破既定觀念

街友是一個社會問題?還是一個社會狀態?中壢治平高中團隊透過「中壢無家者心篇章」專案,突破自己和許多人的科版印象,也學到課本上沒有的同理心。

他們先做街訪,得知大部分人對街友的印象是「孤獨/沒安全感/髒亂/貧窮」。實地和社工一起發放物資時發現,「街友們沒有搶購,會排隊、也會說謝謝」;兩次深入探訪兩位街友後更發現,他們平常並非無所事事,會去打零工賺取日薪,也不會打擾民眾,「阿鍾阿伯是因為 921 大地震失去所有才升為街友,但他會要三個便當,去餵食流浪狗,因為他也想幫助比他更弱的動物。」學生動容的分享,其實許多街友就像自己的長輩,「除物質協助外,更需要社會的關心和尊重。」

他們繪製了中壢街友地圖,促成在地民眾與街友和平相處,因為「街友和我們沒有不同」。他們的發現和故事也會成為團隊同學李昱群自製的 Podcast 節目《夜深人靜時》第 15 集。

伯拉罕合作社創辦人、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秘書長林依瑩,也是 6 月 3 日成發的評論指導,她表示,學生取得家長認同,跳脫舒適圈,並結合社工,「他們不是手心向上的救助慈善,而是願意去理解與自己生命不同的社會邊緣人,這是最打動人心的。」

打掉重練的勇氣

有些團隊無法界定問題,有些團隊提出的解方現階段無法做到,必須限時改變。

台南聖功女中團隊原本一致認為女性公廁髒亂是重要議題,提出解決之道包括:設計屬於自己的永續馬桶,或設計實名制廁所,誰弄髒誰掃⋯⋯但都太過天馬行空,沒考慮經費和可行性。

時間壓力下,他們只好改變方式,轉而規劃一個新北大觀國小營隊,自行刷洗女廁陳年汙垢,並製作使用手冊教導小女孩們如何保持廁所清潔。

「重點在適合與做得到」,輔導團成員肯定聖功打掉重練的勇氣,並找到著力點。 

保持廁所清潔的文宣品 聖功女中

為推廣廁所清爽概念,聖功女中學生自行設計馬桶造型的糖果盒、以及保持廁所清潔的文宣品。邱紹雯攝

永續旅行不是贈送環保袋

疫情解封後,高雄高商團隊想解決的社會問題是:避免報復性旅遊。學生的解方是推廣永續旅遊,他們踏查高雄老城鹽埕區,訪問歷史悠久商家,為各商家設計永續圖案,並將這些圖案放在自己設計的環保袋上(以減少一次性塑膠袋使用),上附 QR code,掃描即可獲知當地美食、地圖等各樣旅遊資訊,期待旅人揹著此多工環保袋在旅途中放慢腳步,成為永續旅人。

「談永續可以不要再做環保袋、環保杯,」三位評論指導都建議高雄高商團隊調整倡議重點,「回到永續旅人的7大定義上,並結合市政府更多資源。 

高雄家商 永續旅遊 鹽埕

高雄家商團隊倡議永續旅遊,以實地踏查找出鹽埕區老店家,推薦旅人放慢腳步欣賞歷史之美。邱紹雯攝

不論從哪個面向切入,參加學生都在過程中發現自己在各項非認知能力上有成長。「高中師生都應用所學走進社會,不畏挫折與真實世界學習成長,」iEarn Taiwan 理事長、國北教大師培暨就業輔導處專任副教授,也是 Change Maker 計畫主持人陳劍涵開心肯定。計畫第二年將有些調整,除了會擴增至10校,陳劍涵說,「設計思考部分會跟台大苗圃計畫合作,引進大學教授教練團來輔導各隊; 也將強化與社創組織的連結,在學生受訓階段就引介來介紹目前工作,媒合可能的行動。」

期待 Change Maker 計畫能培育更多關懷社會、並能以創新作法解決問題的高中生。

延伸閱讀

賓靜蓀 賓靜蓀

賓靜蓀

親子天下記者

曾在不同國家生活,喜歡觀察世界各地的社會、文化、價值和教育,期許自己成為台灣和世界間的一座橋樑。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