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活動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人物故事 清大AI樂團音樂總監 林怡君:人與AI 組團 玩奏出新花樣 沒有親眼看到,很難想像真人和AI軟體同台演奏是什麼樣子?十一月中,清大合勤演藝廳,舞台上兩位小提琴手、一位中提琴手,正在練習「三人四重奏」。電影《女人香》主題曲,大提琴由AI演奏,大提琴的拍子有點凌亂,「AI自動伴奏要聽到才能反應。硬體改善,譬如麥克風音量... 2020-01-08 賓靜蓀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人物故事 「AI界網紅」台大電機系李宏毅:踏入AI研究,其實是因為曾經迷惘 這位被稱為「AI界網紅」的大學教授,主要研究 AI 領域現在最夯的語意理解、語音辨識等「讓機器可以聽懂人說話」的科技。在 YouTube 上個人頻道,目前已累積280部深度學習技術的教學影片,有近5萬名訂閱者。 2020-01-07 賓靜蓀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全球趨勢|人工智慧讓未來工作洗牌 教孩子AI不等於學程式 是學「AI素養」 AI不是未來式,是現在進行式,而且變化非常快速。 「AI是最近五十年,繼電腦發明後最大的事,」今年七十四歲、中研院院士、哈佛大學比爾蓋茲講座教授孔祥重說,「AI這項技術是像火、電一樣重要的發明,是有翻轉性的技術,每一個人都會被影響。」他急切的希望台灣可以抓... 2019-12-31 賓靜蓀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人物故事 演活《我們與惡的距離》李大芝 化學咖陳妤賭氣申請戲劇系,意外合拍 如果哥哥是整個社會指責、唾棄的無差別殺人兇手,妹妹要怎樣活下去? 「你們新聞媒體殺的人,沒有比我哥少!」在公視大戲《我們與惡的距離》中,陳妤飾演的李大芝,如此對著上司宋喬安怒吼。 戲裡,無差別殺人案的兇手妹妹李曉文在不知所措下,被媽媽帶去戶政事務所改... 2019-04-17 賓靜蓀 文章/專題 台灣現場 大學不一樣|台大首次辦招生說明會:「台大沒有驕傲的本錢」;「希望入學」3年成長3倍,達百名 台灣高中生出國留學比例,5年內成長72%。一向「坐等學生來」的台大,也開始主動出擊,爭取菁英。3月下旬,有史以來第一次,台大校長親自出馬,帶領副校長、教務長等一級主管,北、中、南走透透,舉辦招生說明會,直接和考生、家長對話。 用國際化迎戰亞洲高教搶人 面... 2019-04-08 賓靜蓀 文章/專題 台灣現場 大學不一樣|清大,3D歷程選才、客制化無菜單料理,培養下個世代領袖 今年,台灣教育的關鍵字是「108課綱」。不僅高中、國中和小學全方面受到影響,連大學端都很關注。 看到《親子天下》記者拿出3月號雜誌,清大招生策略中心主任焦傳金立刻說,「雜誌封面標題叫做『一次看懂108課綱 素養怎麼教?怎麼學?怎麼考?』對我們來說,下一個就... 2019-03-30 賓靜蓀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人物故事 江振誠談學習:學習隨時發生,沒有祕訣、也沒有捷徑,「就是花時間,好好做這件事情」 二十幾年前,江振誠受邀到南法米其林三星餐廳工作,他和家人可能都沒想過,沒有亮眼學歷、沒有華麗背景的他,會在國際發光。他陸續獲得世界知名專業媒體、組織各種最高級的榮耀,從主廚、經營的餐廳,到餐飲領袖。江振誠習慣世界級的挑戰,卻不被光環限制。 他從不重複... 2019-02-27 賓靜蓀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憂鬱症橫掃美國大學校園,學生有憂鬱症狀者多 每10名美國大學生,就有一位有憂鬱症狀,許多是因為從高中過度到大學的適應不良。每年3月起,隨著課業加重,美國大學校園心理諮商中心的候診名單就愈來愈長,各大校園不得不想出更有創意的諮商服務。 2019-01-21 賓靜蓀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別讓孩子只為父母的期待拚命,美頂尖高中、大學呼籲「活得好,才學得好」 學生的壓力可想而知。不僅要維持完美成績,還要想盡辦法參加各種才藝、運動競賽、各類社區活動,增加自己進入常春藤名校的機會。「前一兩年我常失眠,光要跟上班上每位比我厲害很多的同學,就是很大的壓力,」一位校友在《成功邊緣》中表示。這種一定要「成功」、絕不能... 2019-01-14 賓靜蓀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人物故事 「美感細胞」共同創辦人陳慕天,獲選國際素養協會ILA 2019年度人物 他們有的是老師、研究生,致力創新閱讀、改善教育的新方式;也有非營利組織創辦人、志工,把書放進醫生的診間、投幣洗衣間、或移動圖書館,想辦法讓好書到原本無法接觸到書的大人小孩手中。他們熱情和生命意義所在,就是提升所有人的閱讀素養。閱讀的素養不僅助人獲取知... 2019-01-14 賓靜蓀 訂戶專屬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PISA主席獨家專訪:比排名更重要的是他們為何成功 每3年舉行一次、全球矚目的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比),吸引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超過百萬名15歲中學生參與。台灣從2006年開始加入,從此不能自外於世界教育潮流。除了閱讀、數學、自然科學,PISA近年也加入「非認知能力」的評比,如團隊合作、全球素養、創意思考和想像力等,這些都很重要,但該如何評量? 2018-10-08 賓靜蓀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人物故事 2018師鐸獎得主|中山大學教授嚴成文:幸好兒子在關鍵時刻沒聽我的話,自己做出人生抉擇 中山大學特聘教授嚴成文,是真正「跨領域」的關鍵少數。他身體力行終身學習,研究專長從機器學習,跨越睡眠醫學。他示範1萬個小時的刻意練習,讓自己學術生涯再創第二條X曲線。他的「機電醫療實驗室」培養出100多位跨領域博碩生。 嚴成文同時也是一個愛學生如家人的老... 2018-09-26 賓靜蓀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人物故事 洪士薰:跨域睡覺課、靈動少女秘密,推動教育快速改變 洪士薰老師,任教21年,他一直在探究,如何讓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和人生更有幫助。洪士薰老師參與數學教科書的編纂,認為「108課綱立意良善,素養這一塊必須要跨領域,而且一定要做大幅度的改變」。 2018-09-03 賓靜蓀 訂戶專屬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台灣現場 台灣原聲教育協會辦原民實驗高中,音樂為主軸必修合唱,走回部落走向世界 不論是在維也納聖彼得教堂,或是登上玉山山頂,原聲合唱團清亮的拍手歌都讓世人驚艷。8月20日上午合唱團來到新北關渡的基督書院,為「原聲國際學院」的開學獻聲祝福。這是全台第一所由原住民自行籌辦的實驗教育機構,也是原聲指揮、靈魂人物馬彼得多年來的心願。他在典... 2018-08-21 賓靜蓀 訂戶專屬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人物故事 印度河濱學校校長吉蘭‧瑟西:教孩子做對的事,而非容易的事 原本,設計師出身的吉蘭,嘗試在教育中加入設計流程,希望透過「感受、想像、實踐、分享」(FIDS)4個步驟,培養孩子「I can」的自信和行動力。2009年,她創立非營利組織DFC(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推廣「FIDS方程式」;今天,DFC跨越國界、宗教和文化,擴展到60個國... 2018-08-16 賓靜蓀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台灣現場 全台首位視障心理師朱芯儀:接納自己的限制,轉身,成就更喜歡的自己 全台首位視障心理師朱芯儀,也是師大特教系、心理輔導研究所畢業的校友,6/23在師大畢業典禮上致詞。朱芯儀15歲時罹患腦瘤,因而失去視力、右耳聽力、右半邊肢體靈活度,她分享接納自身視障、轉身勇敢追夢的心路歷程,十分感人,且具有說服力。她勉勵學弟妹,面對被淘汰... 2018-06-23 賓靜蓀 文章/專題 台灣現場 旺宏電子盧志遠,台大畢業典禮致詞:創業需要一個願意全心投入的目標 台灣大學在6月10日上午舉行畢業典禮,由旺宏電子總經理、欣銓科技董事長盧志遠向畢業生致詞,勉勵前程充滿各種可能的年輕世代,不論深造、就業、或創業,都當用探險的心態,全力以赴,即使履試屢敗,都有收穫。 第九十屆台大畢業典禮的演講貴賓,特別萬眾矚目。教育部... 2018-06-10 賓靜蓀 文章/專題 人物故事 一堂課3種教學同步,科技、講義、同學都是老師的分身 在這堂數學課,老師只講課十五分鐘,其他時間有的學生開直播解題,有的學生上網看教學影片,沒有人放空,差異化教學勾起每個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 2018-06-06 賓靜蓀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人物故事 在Hahow開Photoshop課的醫學生林協霆:大量閱讀,才是我的自學之道 身高180公分、體重只有52公斤的林協霆,戴著一頂鴨舌帽,樣子和談話都很文青。談起為何對Photoshop產生興趣,竟然是因為「國一時家中只有一台電腦,裡面只有Photoshop這一個軟體」。爸媽都是在桃園任教的小學老師,「家中網路不發達」,也沒太多玩伴,當時爸爸讀研究所... 2018-05-30 賓靜蓀 訂戶專屬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北京——中國矽谷掀教育投資熱 北京世貿天階購物中心前。一個由六個大型電視屏組成、全長兩百五十公尺的「夢幻天幕」就在頭頂,每逢整點播放太陽系、海洋世界等各種主題影片,只要抬頭,就彷彿身歷其境,宇宙盡收眼底。同時,它也是付費廣告平台,讓北京人共享告白、求婚的驚喜。 2018-05-03 賓靜蓀 訂戶專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