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活動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台灣現場 教育部最新中長程計畫出爐!中小學將迎來哪些改變? 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峻,教育部宣布推動為期 5 年的社會情緒學習(SEL)中長程計畫,要國小、國中、高中更有意識地養成學生的非認知能力,打造受用一生的韌性和幸福感。 2025-03-03 賓靜蓀 、 陳雅慧 、 潘乃欣 、 趙宥寧 訂戶專屬 文章/專題 台灣現場 簡立峰:德智體群美教育,只有智育可以交給AI 我們是人類史上第一個AI世代,行政院經濟發展委員會創新經濟顧問簡立峰,提出AI人才的實踐心法,提醒當AI近乎萬能,教育要改變「解題」思維、紙筆評量,才能培養出善用AI當副駕、掌握方向盤的人才。 2025-02-06 賓靜蓀 文章/專題 台灣現場 老樹與蜂炮PBL專題 台南小學生體會真實世界的兩難 每年元宵節施放的蜂炮,已成為台南鹽水的重要民俗慶典,這跟老樹有什麼關係?鹽水國小師生如何反思民俗和城鄉永續的關係? 2025-02-06 賓靜蓀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可汗學院創辦人:真人老師才能拍拍你的肩說相信你 AI已成為近年全球的焦點,在教育現場不免引發焦慮,「AI是否會取代教師?」然而,擁有2億使用者的可汗學院創辦人薩曼.可汗(Sal Khan)提出見解:真正的教育核心仍在於真人支持圈,而老師的激勵,更是AI無法取代的獨特力量! 2024-11-19 賓靜蓀 文章/專題 台灣現場 高中開選修、國中小辦競賽!113學年校園AI大趨勢 在 AI 全面改變世界的今天,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隨著 AI 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者、校長和家長需要攜手合作,推動個人化適性學習,確保孩子保有學習動機。開學日看見 AI 如何重塑教育的全球趨勢,及台灣各級學校學習新風貌。 2024-09-02 賓靜蓀 、 潘乃欣 文章/專題 人物故事 開發DPIP地震速報App 18歲林睿:不光靠熱情 不是為了參加科展,也不是老師指定的作業,林睿高一時,因為想知道「有沒有辦法更快知道地震要來了」,和伙伴研發出「DPIP災害天氣與地震速報」App,並和氣象署簽約。他怎麼做到的? 2024-07-26 賓靜蓀 文章/專題 台灣現場 增聘專輔師、強化在職增能!看懂學生輔導法修法5重點 《學生輔導法》上路 10 年來首度大修。立法院三讀通過《學生輔導法》修正草案,中小學將再增加 603 位專輔老師,同時規定加強校園輔導人員在職進修,可用研習、工作坊、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參訪交流等方式辦理,持續協助老師增能。 2024-07-10 賓靜蓀 、 潘乃欣 文章/專題 台灣現場 黃仁勳:Nvidia的性格是發明未來所以不在意失敗 6 月 4 日記者會上黃仁勳被問到:「假如世界上只剩下兩家 AI 公司,另外一家會是誰?Nvidia 的的敵人是誰?」為什麼黃仁勳說自己和公司不在意失敗? 2024-06-04 賓靜蓀 文章/專題 台灣現場 黃仁勳演講的教育反思:我來,因為想親眼看到未來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6月2日的台大演講掀起熱潮,對不太懂科技趨勢、不為掌握產品先機的人來說,到底為什麼要關注黃仁勳?「我來,是想親眼看到那個未來。」《親子天下》總主筆紀錄當日參與這場盛事的重點與心得,並思考當黃仁勳引領全球走向他創造出那個未來、科技不斷往前進展時,我們的中小學孩子到底該學什麼? 2024-06-04 賓靜蓀 文章/專題 台灣現場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接新任教長,上任後將面臨3挑戰 總統賴清德520即將上任,新內閣名單陸續公布,新任教育部長由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接任,當過國小老師的他擁有少數經歷國教、高教歷練,也擔任過地方教育首長,在高雄市教育局長、中山大學校長任內長於溝通,面對問題常主動出擊。落實新課綱、面對雙語政策下半場、教師學生情緒議題,是新教長三大挑戰。 2024-04-12 王韻齡 、 賓靜蓀 、 潘乃欣 、 趙宥寧 文章/專題 台灣現場 每個設計都鼓勵學習!開箱華砇實驗教育機構校舍和課程 成立5年的華砇實驗教育機構,重新設計租來的教學大樓,每個設計元素都鼓勵學習,中西合併的課程吸引都會菁英家長,三語、十力如何落地養成? 2024-03-22 賓靜蓀 文章/專題 人物故事 KIST雲林拯民國小校長林郁杏:站在浪頭的改革者 翻轉雲林拯民國小廢校命運的校長林郁杏,是 KIST 體系的教育領袖之一,也是拯民經驗「整場輸出」的推手。林郁杏是怎樣的人?為何她敢接下帶領拯民的「不可能任務」? 2024-02-26 賓靜蓀 文章/專題 人物故事 鋼琴家帶領芳和國中轉型 黃琬茹攀登自己的高山 台北芳和實驗中學從一開始就備受矚目。學音樂的初任校長黃琬茹使命必達的決心和行動力,帶領一批為保住學校不被裁併、願意轉型的熱血老師,用八年時間翻轉芳和命運。他們一起完成不可能的任務,也成為自己生命旅途中的英雄。 2024-02-01 賓靜蓀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台灣6度參與PISA:閱讀、數學、科學教育5大挑戰 2022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PISA)結果將在12月5日晚間6時公布,這是疫後全球第一個大型學習素養測驗。台灣至今已是第6度參與,《親子天下》從2009年起持續追蹤報導,在最新結果發布之前,先帶你回顧台灣歷年成績的重要觀察與發現。 2023-11-29 賓靜蓀 、 趙宥寧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專訪Google教育版:師生間連結需求永遠不會消失 AI 已經衝擊教與學的體驗,科技是為了替老師節省更多時間,而不該是老師們手邊「在 100 件事情之外必須完成的另一件事」,Google for Education 如何協助全球老師保持數位平衡、幫助自己又幫助學生? 2023-11-14 賓靜蓀 文章/專題 人物故事 全台第一位新住民校長楊小梅:文化沒有優劣,只有差異 全台第一位新住民校長貢寮國小楊小梅校長,原本對自己的成長歷程和身分沒有自信,校長甄試考了5次,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行政工作,為何她甘之如飴? 2023-11-01 賓靜蓀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10妙方 不費力把幽默帶進教室 幽默也能教SEL?用幽默來教學不僅學生學得有勁,也對老師有益處?有安全感、好玩的班級、校園文化,要如何塑造? 2023-10-26 賓靜蓀 、 呂國維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問 YES-NO-MAYBE,5 分鐘學 SEL 21年前,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動情緒教育的摩瑞斯.艾里雅斯教授,發文給聯合國140個會員國的教育部,敦請各國把SEL納入課綱,現在他幫孫子選小學時,也會特別注意學校有沒有教SEL。40年的經驗,他如何用簡單的教學策略讓SEL發生在每一堂課? 2023-10-26 賓靜蓀 、 呂國維 文章/專題 國際觀點 可汗:AI家教不僅教知識,有情緒困擾也可直接對話 未來幾年內,AI 助教、AI 家教不僅會協助教學和學習,還會建議家長、老師、同儕,如何幫助孩子好好生活....可汗學院創辦人薩曼・可汗,分享AI家教、助教的多元可能。 2023-10-05 賓靜蓀 、 黃馨慧 文章/專題 台灣現場 龔建嘉:如何不被 AI 取代?培養容易被感動的能力 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也是乳牛獸醫,他認為選擇職業,其實就在選擇你要的生活樣貌。在 AI 時代,感受力更重要,因為有感動,才會看到問題,並找尋解方⋯⋯ 2023-10-05 賓靜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