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ST雲林拯民國小校長林郁杏:一生活在「不被看好」,守護小事成為造浪者

翻轉雲林拯民國小廢校命運的校長林郁杏,是 KIST 體系的教育領袖之一,也是拯民經驗「整場輸出」的推手。林郁杏是怎樣的人?為何她敢接下帶領拯民的「不可能任務」?

KIST雲林拯民國小校長林郁杏。黃建賓攝影

KIST雲林拯民國小校長林郁杏。黃建賓攝影

本文重點摘要

在台灣公校實驗教育過去風起雲湧的 10 年,雲林縣 KIST 拯民國小校長林郁杏,是偏鄉小校逆轉勝的代表人物。她花七年時間,帶領拯民走出廢校命運,成為全台小校取經典範,學生人數從 27 人到 165 人。拯民國小不只是一間小學,現在也成為全台十一所 KIST 學校教學研發基地、年輕校長培育搖籃。「拯民經驗」更開始整場輸出,拯民累積的經驗和人才也協助嘉義縣光榮、台南市仙草、新北市老梅三所小校和今年還要持續增加的偏鄉小校轉型成 KIST 實驗學校。

拯民

由空軍子弟小學轉型,拯民國小占地四公頃,有兩處歷史古蹟——防空洞,成為特別的校園風景,黃建賓攝影

堅持守護小事的造浪者

KIST 最初是移植美國的特許學校體系,但十年後發展出台灣的在地特色,林郁杏是轉化的關鍵推手。她有系統的將美國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公辦民營學校系統的理念和方法,轉化成適合台灣的文化和教學環境;將七大品格融進教學專業和每天的生活;還參考華德福的圍圈文化,設計出晨圈、夕會,營造團隊信任感。

不僅有系統的架構課程,她還培育年輕人才,結合理想和現場經驗,手把手帶領最資深僅兩年的年輕老師團隊,培育專業,如:各種課程怎麼教、評量怎麼出、聯絡簿怎麼跟家長溝通⋯⋯同時也支持老師。

身材高挑、標準衣架子的林郁杏,個性簡潔明快,不講客套話,談起教育充滿感性。若用 google 搜尋,找到的都是她和先生雲林樟湖國中小校長陳清圳是夫妻校長檔的相關新聞。她自己沒有社群帳號,陪伴兒女分別到升國、高中的年齡,才開始擔任初任校長,從此全力投入教學。林郁杏總把「都是團隊的努力」掛在嘴邊,她自認只是一個小齒輪推動大家一起運轉。 10 年過去,在實驗教育的投入,她像是造浪者,處理「在大局面前的小事」,努力堅持守護小事的她,堅持面對「每個面對小事的自己」。

她從進入教育界就一直待在邊緣(特教老師、女性、代理主任、「滅校校長」 ⋯⋯),但是這種誠實面對小事的堅持,讓她所處的邊緣,總是能更發揮影響力反轉,最後都能把邊緣做成備受矚目的中心。與林郁杏共事多年的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吳明柱對《親子天下》形容,「郁杏幹練、清圳浪漫,我們很幸運有這兩位 style 不同的校長。」

她也是激勵高手。接手拯民時,校門被丟棄在一旁,原有老師全走光,林郁杏帶領一批有熱情但欠缺教學經驗的 TFT (Teach For Taiwan,為台灣而教)老師,將熱血轉化為成長型思維。透過「晨圈」凝聚共識,在「夕會」裡討論當天遇到的難題,不是開朝會一人宣講,而是彼此交流學生狀況,溝通如何把握機會,將品格教育融入其中,也講不如意的事。

不只守護學校,也把家長當成資源

「領導不是指導,是激勵的工作,」林郁杏以身作則,也「領導自己」,看見自己的優勢、並接受他人反饋讓自己更好。她強調,

幫助老師成功,就是學校成功,校長是一個小齒輪,透過領導力,帶動全部的齒輪動起來,學校大齒輪的成效就會成為穩定存在,會以穩定的方式往前走。

拯民

林郁杏用 7 年時間,翻轉拯民,讓學生人數從 27 人增加為 165 人,圖為林郁杏在 2023 年 12 月拯民紅瓦教室整修落成開幕典禮上,感謝共同努力的各方貴人、拯民家長和老師們。黃建賓攝影

林郁杏不僅帶領老師,更帶領家長。拯民轉型後,家長組成改變,許多中產菁英、醫生、律師、導演、老師,越區把孩子送進來。林郁杏和團隊設計長達 14 頁的入學申請表,家長必須針對孩子在好奇、樂觀、堅毅等七大品格的細項給予評分,新生家長還必須參加兩天的家長品格營,確定入學後再啟動親師對話,整個流程長達數月。

林郁杏促成校園協作文化,清楚定調家長會不是捐錢單位,「我們要的是家長的人和時間,希望家長參與、支持學校運作,共創拯民」。 拯民家長必須承諾和孩子共同成長,在家中實踐七大品格。原本一個月一次的 KIST Family 活動,發展成家長帶家長的 「大人大學」 。一群核心家長甚至在暑假辦兩天一夜的 KIST Family Camp ,讓大人小孩都有各自的成長課程。

「她把家長組織起來,運用家長專長,讓每個都是行政人力;她跟家長開會,彼此熟稔、討論專業到一個地步,我以為在跟老師開會,」認識林郁杏超過十年的雲林辰光國小校長陳彥揚很驚訝,「原來學校可以這樣玩」。

陳彥揚曾在 2016 年於雲林教育處實習,當時就負責實驗教育相關業務。「雖然長官支持,但公校看實驗學校校長是異類,公務員則因無前例可循,對實驗教育普遍心存疑惑,」陳彥揚回顧,當時林郁杏在公校擔任校長,「已經在做一般學校不敢做的事,敢冒險創新,和先生陳清圳都是站在浪頭上的開拓者 」。一直在雲林小校服務的陳彥揚敬佩的說,「她做了我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我從頭到尾 100% 支持她。」

曾經的邊緣 如今站在浪頭上

林郁杏能在不被看好、成敗未卜的情況下逆轉勝,來自她堅持教育理想,以及人生的歷練。父母在菜市場擺攤,家中六個兄弟姊妹都會唸書,但只供得起女兒們讀有公費的師範學院。林郁杏感謝父親當時再辛苦也沒有讓她去當女工賺錢,「經濟條件會限制一個人發展,但若每個孩子都有人支持,就能翻轉命運,」她也許願要當那個支持孩子、給孩子舞台的大人。

極少面對媒體深談,在拯民慶祝校園內七十年老教室紅瓦厝重新啟用的這一天,記者問她,七年前憑什麼相信自己做得到?她透露自己曾經歷「到哪裡都被邊緣化、都要克服被歧視的感覺」,而她始終以行動證明,「只要努力認真去做,把我放在哪一個位置,都可以實踐想要做的事」。

從擔任第一份教職——台北市某國小特教班老師,林郁杏就感受到普通班/特教班的差別待遇。特教班總位在學校最角落,家長帶著孩子,不論是唐氏症、多重障礙、自閉症……每天都要走這麼長的一條路,經過那麼多眼光,才會到達啟智班,「那些家長要多勇敢,才能每天都這樣子過來,」現在想起來都會讓她心痛。後來她轉調普通班當導師,又被挑剔「你是特教班的老師, 家長不想給你教」。

總被母親念「為何就不能乖乖的」,林郁杏教學帶班都有自己的想法,把班級帶得很好,但突破慣例、想做事的她往往動輒得咎。生了孩子後轉調回雲林,她想把作法推廣到更多班級,發現在男性主導的校園組織下,「女老師講什麼校長都不會在意」;在組長任內推廣全校藝文活動,提供孩子舞台,欣賞她的老校長請她代理主任,新任校長卻不滿意。

「那時候我感受到因為代理的標籤被大家看不起,卻沒看到我的能力,」林郁杏下定決心考主任,最後以總成績第三名才獲得肯定。她持續精進,歷練四個處室主任,做什麼像什麼。但她又發現「每一個處室都有本位主義」,很難從更大的格局彼此合作,林郁杏就對自己說,「那我來當校長好了,一定提倡協作文化」。

校長之路依然要面對意想不到的挑戰。初任六班小校校長,她感受到大家互不信任,「第一次開校務會議,每個人都很冷漠,坐在自己位子上直視隔板,但沒有一個人看校長」。林郁杏用真心和行動,讓大家相信可以一起好好辦學,把學校轉變成一個學習型組織,最後還入圍教學卓越獎 。

這些逆轉的經歷讓林郁杏相信自己可以把拯民做起來。「方大哥(誠致基金會創辦人方新舟)和誠致的夥伴那麼有理想和熱情,我又被啟發、學到好多,當時自我效能爆棚,非常有想像的畫面:我可以自己去做一個想要做的學校,去當一個不一樣的校長,」林郁杏說。

從自我效能爆棚 到自我懷疑 終見證教育奇蹟

求好心切的她設計各種制度,只想幫助年輕老師快速成長。 七點十分晨圈,七點半要求老師進到教室,七點五十到八點半進行第零節課,符合 KIPP 「更多學習投入時間」的理念。下午四點半全體老師回到校長室,做教學省思,十位老師都要講他今天的教學,她可幫助老師做滾動式調整,全部講完已經接近六點。除此之外,老師還要準備差異化教學、寫工作本、設計多元評量考卷……

「第一年我們操兵操得非常嚴重,高強度到第二年讓大家很崩潰,老師們受不了跟我反映能否減少開會天數,哪些地方能否再調整,」面對老師們高漲的情緒,林郁杏又找來團體動力教練想幫大家舒緩壓力,老師們以為又要上課,產生很多磨擦和誤解。「那時候我很沮喪、很挫折、很灰心,甚至自我懷疑,我這個領導是不是很不行,」林郁杏的自我效能瞬間跌到谷底。

誠致基金會進來幫忙,大家圍圈用愛心說真話,梳理調整作法,震盪期才緩解。但TFT計畫兩年一期,每一年都離開兩、三位,培訓新老師變成必要課題。 2023 年特別困難,十九位老師中有八位新老師,林郁杏開玩笑說「好像第二次創校」。但拯民團隊迅速調適的能力很強,「我們不會讓一件事到了無藥可救的時候才調整,我們可以一看見徵兆就開始調整,」林郁杏驕傲於團隊的補位和互信。至今,在拯民教學依然充滿壓力,老師們間流傳一個不成文的指標:「在拯民崩潰大哭過一次才叫長大了,哭過還能夠留下來,代表你是拯民同事 」。

一所學校的成功需要多股力量的撞擊。除了老師團隊、家長,林郁杏始終感謝兩個基金會(誠致和文曄教育基金會)的協力,而誠致基金會也希望林郁杏未來承擔更多大任。誠致執行長吳明柱表示,誠致的目標是促成更多台灣的偏鄉學校轉型跟發展,「希望郁杏可以在整個 KIST 聯盟裡面擔任更重要的角色,協助基金會系統性擴張和發揮更大影響力。」

拯民

近60年歷史的紅瓦教室重新啟用,象徵傳統可以賦予新生命,林郁杏(右二)和拯民的貴人(左起:文曄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秋寶、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李吉仁、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誠致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方新舟)共同啟動夢想,期許拯民成為為台灣教育孵夢器。黃建賓攝影

經過七年,林郁杏確定自己在現場見證教育奇蹟。她依然低調不想成就自己,依然最喜歡當「站在舞台後面的那個人」支持大家。但方新舟多次建議她參加師鐸獎,她曾經抗拒,但今年 55 歲的林郁杏終於被說服了,「我是 KIST 培養出來的,若得獎就會是一個里程碑」。被這個新的使命感驅動,她期待和有革命情感的夥伴們,再一起走下去,共創台灣教育的未來。

林郁杏小檔案

  • 台南人,55歲
  • 現任雲林KIST拯民國小校長
  • 曾任北港東榮國小校長、斗南僑真國小教/訓/總/輔四處室主任、台北大直國小特教老師
  • 先生為雲林樟湖國中小校長陳清圳,育有一子一女

延伸閱讀

賓靜蓀 賓靜蓀

賓靜蓀

親子天下記者

曾在不同國家生活,喜歡觀察世界各地的社會、文化、價值和教育,期許自己成為台灣和世界間的一座橋樑。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