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會考英文|難題變少卻變長,考前做這4件事提升閱讀力

今年會考英語科變簡單,但仍保有素養化、重視閱讀理解等特色,篇幅較長的題組題將是決勝關鍵。如何有耐心讀完文章、精準抓出關鍵字拿分?國中英語教師提供以下建議。

今年會考英語科變簡單,但仍保有素養化、重視閱讀理解等特色,篇幅較長的題組題將是決勝關鍵。黃建賓攝

今年會考英語科變簡單,但仍保有素養化、重視閱讀理解等特色,篇幅較長的題組題將是決勝關鍵。黃建賓攝

本文重點摘要

19萬8673人報名的108課綱第二屆國中會考5月20日、21日登場,英語科變簡單,但仍保有素養化、重視閱讀理解等特色,篇幅較長的題組題將是決勝關鍵。如何有耐心讀完文章、精準抓出關鍵字拿分?考前衝刺期間,該如何規劃C/P值高的準備策略?國中英語教師提供以下建議。

111學年起的新型會考英語科變簡單,拿A人數有望提升、拿C人數有望下降。主辦會考的台灣師範大學心測中心公告,會考成績分A、B、C級,過去要達到A級,要能理解主題較抽象或嚴肅、訊息或情境多元複雜、語句結構長且複雜的文本;去年起,只要理解以生活或社會議題、時事或新知、個人經歷或想法為主題,且敘述稍長、脈絡清楚分明的文本,就能拿A級。

基礎題變多,讀懂並推敲上、下文意涵就能拿分

台師大心測中心副主任曾芬蘭描述,往年的英語閱讀題,除考驗學生的英語詞彙、文法知識,還須進行複雜的邏輯推論;新型會考多數題目只須讀懂上、下文意涵,並略加推敲,就能選出正解。

會考英語包括閱讀和聽力2部分,新北市新莊國中英語教師曾麗娜進一步解釋,英語閱讀減少1個長篇閱讀題組,取而代之的是3個簡短的基本題,雖然題目總數不變,但更簡單;聽力題數也和往年相同,但基本題將多1題,同時減少1道較難的言談理解題。

曾芬蘭強調,台灣正朝雙語國家目標邁進,國中會考想告訴考生「活用生活中的英語,比苦讀艱澀知識更重要。」

具體來說,會考英語如何更貼近生活?桃園市青溪國中英語教師許綉敏指出,以前試題曾出現百貨公司銷售報告,不一定存在每個考生的生活中;今年基本上不會再出此類題材,具一定程度的考生,只要有耐心、有意願讀完題目,並發揮分析、歸納、比較能力,基本上都能順利答題。

資訊檢索、跨領域分析、類推,3大新考法一次看懂

曾麗娜則說,會考有望新增資訊檢索題,比如心測中心英語科參考試卷第17題,描述 Tammy 想去東京,在考慮要不要帶外套和毛衣,她該如何蒐集資訊?此題的選項中,列出4組網路搜尋關鍵字,考的不是傳統文法,但貼近考生日常經驗,是生活中真的能用到的英語。

111年國中會考英語科參考試題。取自心測中心官網

「跨領域分析題」也是今年會考英語科一大新趨勢。曾麗娜舉例,參考試卷第27到28題,列出海獅和海豹的特徵、習性,題目問「若學生 Vincent 要把兩者異同整理成表格,該列出那些項目?」

111年國中會考英語科參考試題。取自心測中心官網

有些題目不只要讀懂,也涉及「類推」能力。同份參考試卷中的第29到31題,題幹描述一種環保餐盒的設計理念。讀完文章,發現選項問的內容無關餐盒,而是列出湯匙等多種容器和工具的設計理念,要考生選出何者符合環保精神。

111年國中會考英語科參考試題。取自心測中心官網

別怕讀陌生長文!文章背後結構其實有跡可循

雖然考題變簡單,但在國中會考素養化趨勢下,英語科勢必也會考出「落落長」的題目。此類題組題的重要性將提升,也將是高分群考生決勝關鍵。

針對長文題,許綉敏指出,雖然每次考出的文章都不同,但它的結構有規律可循,比如「說服文」通常會先說某事重要性,接著舉例子,並強調採取行動的理由。教師平時帶領學生練習習題時,若能歸納出題材背後的文章架構,有助考生讀懂下一篇文章。

上陣應考時,許綉敏進一步分享3大答題策略:連結、圖像化、提問。她建議,看到題組文章,可以嘗試連結自己的生活所知或經驗;連結曾經閱讀過的文本,例如其它英文繪本、類似背景的科普文章;或者與世界多元連結。第二,是在看到文字敘述後,嘗試把訊息簡單畫下,透過資訊圖像化幫助思考。第三,則是要有文字敏感度,要主動向文章提問「作者在鋪什麼哏?」並隨時做小統整、寫下筆記。

正值考前衝刺期間,許綉敏建議考生「還是要讀熟1200個基礎單字」,因為這是讀懂會考題目的基本功。曾麗娜則鼓勵「分散學習」上課專心30分鐘,然後休息,讓學習更有節奏。行有餘力,建議「眼觀四面,耳聽八方」,課後收看英語影集、看國際新聞、聽廣播和西洋歌,都有助提升閱讀和聽力。

會考衝刺資訊包

延伸閱讀

陳奕安 陳奕安

陳奕安

親子天下

記者。對世界總是抱持開放的心,喜歡聽故事,期許用文字敲開透光的縫,讓世界變好一點、鬆綁一點。

潘乃欣 潘乃欣

潘乃欣

親子天下記者

資深記者。分類控。希望教育能將每個人放進合適的角色、舞台,或創造獨特的分類,進而喜歡自己的樣子。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