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大學!Palantir 月薪16萬搶高中生,為何第一堂課不學程式,反教人文素養?
大學文憑還是進入科技職場的唯一通行證嗎?美國知名 AI 軟體與數據分析公司 Palantir 祭出「菁英獎學金」,以超過月薪16萬高薪直招高中生,顛覆傳統學歷迷思與產業招募標準,共同創辦人更公開直言「大學教育出問題了」。這場科技巨頭的新用人實驗,帶給我們哪些反思與啟示?
負責 AI 軟體與數據分析的美國知名科技公司 Palantir 祭出「菁英獎學金」,以超過月薪16萬高薪直招高中生,顛覆傳統學歷迷思與產業招募標準。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想進入科技大廠工作,大學學歷是必要的嗎?近期,美國一家知名科技企業,AI 軟體與數據分析巨頭 Palantir 用一份令人震撼的徵才計畫,挑戰社會對「大學學歷」必要性的認知。Palantir 宣布推出「菁英獎學金」(Meritocracy Fellowship)招聘方案,直接繞過大學,招募高中畢業生參與高強度職場實戰培訓,並開出達 16 萬台幣的月薪。
此舉已引發全球教育圈與產業界的熱烈討論。但最衝擊教育界的是,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這群菁英的第一個月培訓,不是魔鬼程式營,而是為期四週的「人文研討會」——他們在讀歷史、研究林肯與邱吉爾。
這家頂尖科技公司到底在想什麼?這對身處 AI 浪潮下的教育現場,又帶來什麼樣的啟示?
什麼是 Palantir「菁英獎學金」?月薪 16 萬的「大學替代方案」
Palantir 是一家以服務美國軍方、情報機構(如 CIA)及大型企業聞名的數據分析巨頭。其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Alex Karp 公開直言:「大學教育出問題了,入學標準有缺陷,菁英制度與卓越不再是其追求。」
基於這樣的理念,他們推出了「菁英獎學金」(Meritocracy Fellowship) 計畫,核心內容十分顛覆:
- 招募對象: 「最聰明、最優秀的高中畢業生」。
- 計畫內容: 為期四個月的培訓計畫。
- 薪資待遇: 參與者每月可獲得 5,400 美元(超過 16 萬台幣)的薪資。
- 最終目標: 若表現優異,參與者無需大學學位即可獲得 Palantir 的全職職位。
這個計畫的吸引力是巨大的,首批便吸引了 500 多名高中生申請,最終錄取 22 人。
其中最具衝擊性的案例,是 18 歲的 Matteo Zanini。根據《華爾街日報》與《經理人月刊》的報導,他當時同時收到了常春藤名校「布朗大學」的錄取通知和 Palantir 獎學金。可想而知,他身邊「所有親友、師長和升學顧問都集體反對」,但他最終選擇了 Palantir。這項決定,直接衝撞了許多人根深蒂固的「學歷崇拜」。
科技巨頭的第一課:為何不教程式反教「人文素養」?
當外界以為這 22 名菁英會被丟進「程式魔鬼訓練營」時,Palantir 的課程設計卻讓所有人大感意外。培訓的第一個月,是紮紮實實的「人文研討會」。
學員們的課表包括:
- 閱讀 19 世紀廢奴運動領袖 Frederick Douglass 的自傳
- 研究西方文明的根基、美國歷史
- 進行林肯與邱吉爾的案例研究
- 上「即興表演課」(Improv Class)
- 甚至到蓋茲堡戰場進行實地考察
為什麼一家頂尖的 AI 公司,要這樣「浪費時間」?
答案藏在 Palantir 的徵才需求中。他們要找的,不是只會寫程式的「工程師」,而是能解決複雜問題的「領導者」。
根據 Palantir 官方資料,他們將工程師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傳統的軟體工程師(Devs - Developers),專注於「一個功能,服務多個客戶」;第二類則是前線部署軟體工程師 (Deltas - Forward Deployed Software Engineers),隸屬於業務發展部門,專注於「一個客戶,運用多種能力」來解決他們的技術和營運問題。
「菁英獎學金」計畫培訓的,顯然是後者(Deltas)。這些高中畢業生在結束人文研討會後,就直接被賦予職位,派往醫院、保險公司、甚至國防項目等第一線。
Palantir 的技術被用來分發救命的糧食援助、安置難民,並支援關鍵的軍事行動。在這種高壓、高風險的真實環境下,同理心、溝通能力、價值判斷、以及對歷史脈絡的理解,遠比單純的程式技巧更為重要。
未來不用讀大學?「高風險豪賭」背後,看見企業用人趨勢
「不讀大學」會是未來的趨勢嗎?必須冷靜看待的是,這項計畫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是一場高風險的豪賭。
首先,這是極端菁英的選拔(500+ 人只錄取 22 人)。曾為該計畫授課的《外交事務》前編輯 Gideon Rose 也認為,跳過大學對多數人而言並「不理智」。如果學員最終沒有被 Palantir 錄用,他們將面臨「沒有大學學位」在就業市場處處碰壁的尷尬處境。
然而,這項計畫適合的,或許正是那些在傳統教育體制中感到格格不入,但渴望自主、渴望解決真實世界難題的「獨立問題解決者」。
對教育者而言,重點不在於「學生要不要讀大學」,而是這項實驗所釋放的強烈訊號:
企業選才的標準,正在快速地從「學歷標籤」轉向「實戰能力」與「解決複雜問題的素養」。
對教育現場的啟示:AI 時代,更需要「真人」能力
Palantir 的顛覆性實驗,除了反映了企業對於當前大學教育的看法、人才需求,一方面似乎也呼應了 108 課綱「素養導向」的核心價值——學習,是為了應用於真實情境。
Palantir 要的,不是能死背 Frederick Douglass 自傳的學生;而是「能運用『歷史人物的決策思維』與『同理心』,去解決『現代難民營管理問題』」的學生。這就是「跨領域」與「情境化學習」的真諦。
當 AI 越來越強大,許多「硬技能」(例如基礎程式設計)的價值可能隨時被取代,但從中也能看到這樣的趨勢:AI 永遠無法取代的,是「人性」——即同理心、批判性思考、溝通協作與價值判斷。
當科技巨頭也回頭重視「補強素養」,教育工作者也應該堅信自己正在做的事的價值。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思辨、討論、同理他人、動手解決問題,這些「無法被量化」的努力,正是在培養 AI 時代最稀缺的「真人」能力。
延伸閱讀看更多:培養 AI 無法取代的3種核心能力
在 AI 浪潮下,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翻轉教育站上也有許多相關文章,邀請您一同關注:
-
【提問力】 Palantir 重視的案例研究,正需要深度提問力
4F提問法是什麼?引導思考範例、應用教學與學習單全搜羅
探究式心智圖:用提問當主幹,找回對文本的真實理解
簡立峰:ChatGPT時代,不問問題會喪失學習機會 -
【實戰力】讓學生動手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
PBL 專案式學習是什麼?PBL 5 步驟、PBL 範例與提問技巧
全球爭相取經的 PBL 聖地:沒有教科書的學校 教出真正的思考者 -
【思辨力】培養人文素養是培養思辨力的基石
小學生也會反思性寫作:辯論會學思辨5步驟
SDGs晨讀設計表!30分鐘打開國中生的視角與培養思辨(附範本下載)
高中教學:用便利貼來場思辨拔河賽!讓思考被看見的國際教育課程
媒體識讀是什麼?媒體素養議題例子、PPT教案一次看
想看更多未來趨勢與教學創新的深度分析嗎?歡迎加入翻轉教育訂閱會員,無限暢讀所有最新文章與下載教學資源,一起成為孩子未來能力的引導者。

關於 Palantir 菁英獎學金計畫
Q1:Palantir 菁英獎學金 (Meritocracy Fellowship) 是什麼?
A1:這是一項由美國知名 AI 軟體與數據分析公司 Palantir Palantir 專為高中畢業生設計的計畫。參與者無需大學學位,可獲得為期四個月的支薪培訓(月薪超過 16 萬台幣),表現優異者可直接獲得全職工作。
Q2:為什麼 Palantir 要先教人文,而不是程式?
A2:因為他們要招募的是「前線部署工程師」(Deltas),需要直接面對客戶(如醫院、國防單位)解決高風險的複雜問題。Palantir 認為,在這種情境下,同理心、溝通力、歷史觀和價值判斷,比單純的程式技巧更重要。
Q3:這樣的計劃是否意味著學生未來不用讀大學?
A3:事實上,這是一項高風險、高淘汰率的「菁英實驗」,不適合大多數學生。但它釋放了一個重要趨勢:企業越來越重視「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文素養」,而不僅僅是「學歷標籤」。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