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老師潮下的真相:每10位國小老師就有1位「無證」,孩子怎麼辦?

「缺老師這件事反映出,我們的師資培育概念及相關法規,還沒跟上真實的狀況。」114學年已開學,許多學校還在找老師。最後站上講台的,越來越多是沒有教師證的代理老師。無教師證老師全台估計人數破萬,孩子每年都要適應新老師。如何在最短時間幫助「素人老師」,成為能帶領孩子的好老師?

新學期各級學校都缺老師,甚至是無教師證的代理教師上場(僅示意圖)。黃建賓攝

新學期各級學校都缺老師,甚至是無教師證的代理教師上場(僅示意圖)。黃建賓攝

本文重點摘要

今年開學前夕,全台出現教師荒,連在首善之區台北市和新北市的正式老師甄試,都無法足額錄取,必須大量徵求代理老師,很多學校的課表,直到開學前一天才終於定案。現場有教師證的教師不足以補足缺額,大量無教師證代理老師上場。 

全台無證代理老師究竟有多少人?立委陳培瑜根據教育部提供數據統計,110年全台無證代理老師約5,500人,112年約9,000人,113年估計人數將首次破萬。 資深教育界人士私下說,全台無證代理教師以不分科的國小階段最多,約佔總數一成,目前各校三招之後考進來的,全部都是無證代理教師,可是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不敢面對教學現場有這麼多無證教師的現實。

所謂無證代理教師,指的是大學唸非教育相關科系、沒有修過教育學程,等於拿掉門檻,所有大學畢業生都可以站上學校講台。

過去在師資培育正統體系下,設計有教師證及教師檢定雙重檢核機制,有志從事教職的大學生考進有開設教育學程的大學,或是師培大學(如台師大、彰師大、國北教大等),就有機會在四年內修完教育學程,然後參加教師檢定、考教師證,最後再報考各縣市舉辦的教師甄試,成為正式老師。

近年因大環境各種不利,師培大學招生日益困難,而考進來的學生願意修完教育學程、考教師證的比例,也愈來愈低。以師培龍頭台師大為例,應屆畢業生修完教育學程的人數占比,已經不到一半。而好不容易考取教師證的人,平均又有四成流失到其他行業,形成有證教師越來越少的現況。

想考教師證的偏鄉老師,三年內成長7倍

偏鄉代理教師潛在人數及「想補證」的強大需求,更是值得社會關注。以國教署近年開辦的「偏遠地區學士後教育學分班」開班情形可看出,112年首度在台南大學開辦,國小師資一班收60人,就有195人來報名,隔年同樣的班報名人數暴增到268人。

因應這股強大需求,114年小教學分班直接增開為十班,總共有高達1,476人來報名,想要修完學分再考教師證、享有較接近正式老師薪資與福利的偏鄉無證代理教師,三年內成長了7倍。 

近三年國中小老師退休人數多,各縣市教甄大量招考新人,有教師證的師培生「上岸」(指考取正職)機會大,空出來的原缺就需要代理教師補足。所謂代理教師聘期是以一學期為單位,不同於以單堂課為單位的代課老師,穩定度相對比較高。

不過代理教師又細分為有教師證、無教師證兩種,有證的代理教師可以連續獲聘三年,中間不必再次報考。且今年8月起新制上路,目前全台只要有教師證的代理老師,都可以跟著軍公教調薪且有全年聘期(包括寒暑假有薪水)。無證代理老師的待遇相對更差,即使表現再好,也必須每年重新走一次招考程序,且無法隨著年資而調薪。

每年暑假,全國各校忙著展開第一次、第二次代理教師招考,第一招要求有教師證、第二招只要修完教育學程就可以報考,但如果這個階段沒有合適的人來報考,第三招之後就開放一般大學生即可報名,而一般大學生通常沒有教學經驗,或許有熱情、喜歡小朋友,或嚮往教師工作,缺的就是經驗與方法。

 

沒被支持的老師可能待不久,孩子每年被不同老師實驗...無證師培怎麼做?

110年起開全國先河、舉辦無證代理教師專業培訓的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藍偉瑩說,在偏鄉入校陪伴時遇過很認真的無證代理教師,經常來向她求助,可是教學卻一直不得法、抓不到重點。

「如果這些老師沒辦法得到幫助,他就算想當一位好老師,也做不到,可能明年就離職了;而偏鄉的孩子就這樣,每一年就被不同的無證代理老師實驗」,體會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是藍偉瑩下定決心要做無證師培的初心。

瑩光教育協會從110年在台東開辦無證師培,第一年參加的只有10個人,第二年開全國共學團,消息傳開後報名馬上增至300人。不但全國各地的無證老師踴躍報名,也有學校跑來詢問「手上有沒有無證老師可以介紹」,被戲稱為「熱門的人力仲介平台」,藍偉瑩才發現「原來全台灣到處都是無證老師,也有這麼多學校需要無證老師。」

每年暑假是招考代理教師的熱季,瑩光設計的課程就從8月開始,有兩天完整的線上課,之後每個月依據教師工作需求與期程,都有不同的課程如:教材教法、班級經營親師溝通教師法規介紹等,希望能透過暑假密集集訓,應付開學後的種種挑戰。

此外,考量到新進教師最不擅長的特教生問題處理,以及開學後強大壓力可能帶來的身心困擾,這套課程還包含特教諮詢心理諮商,只要新老師察覺自己的心理出狀況、或學生有特殊狀況不知如何因應,都可以申請免費的心理諮商服務。

除了線上課,每周一天的晚上還有資深教師帶領的小團體陪伴,「他們沒有任何歸屬,都很寂寞啊!我希望這些散落在台灣各地的無證老師,能找到一個團體的凝聚感」,向來冷靜理性的藍偉瑩,難得感性這樣說。

 

如何穩定師資?留住無證代理老師,就是幫助更多孩子

被瑩光請來擔任教練的資深老師們,都是藍偉瑩靠個人私交去拜託與說服,這些教育職場老兵也都體認到,無證老師確實很需要手把手扶持與經驗傳承,因此僅拿一份鐘點費,卻花上二至三倍時間上課與陪伴,甚至有人還將鐘點費回捐給協會,只盼望能幫助到更多無證代理教師。

留住無證代理老師,其實就是幫助孩子,尤其偏鄉教師流動率更高,長久以來造成偏遠地區孩子的基本學力難以提升。這樣的師資培訓營已進入第五年,但今年特殊現象是,有學校原本已提前替新老師預約報名,最後卻因招不到人,只好放棄資格,藍偉瑩提及今年全國各校大缺師的狀況,深深感到憂心。

藍偉瑩說,缺老師是全世界共同趨勢,因此縮短取得合格教師證的時程,也是各國普遍採取的做法。例如新加坡就縮短修完教育學程的時間,從一年半改為一年。

藍偉瑩建議,國家認證的教師證可視為證照概念,但不保證就業;現在大學學歷普及,不論是返鄉青年或嫁到當地的婦女,多具有大學學歷,若能協助他們盡快取得教師證,反而能成為穩定偏鄉師資的力量。 

「既然政府都知道缺人,為什麼對想要進場的老師這麼苛刻,這些年輕老師想要上岸、考取正式資格,為什麼不給他資源」

陳培瑜質疑,師資學分班年年爆滿,表示仍然有人願意當老師,只是不得其法,因為本身不是念教育相關科系,一邊工作還要回頭念研究所,卡一個教育學程,其實難度很高。她極力主張教育部應給予更多協助,在北北基、中彰投等各區至少開一個專班,讓這群無證代理教師只要修完法定學分,就可以去考教師證。 

「缺老師這件事反映出,我們的師資培育概念及相關法規,還沒跟上真實的狀況。」

藍偉瑩也說,年輕人對職業的需要與嚮往,跟過去差很多,他們要的不是很固定的工作,需要更多自由。儘管無證代理教師修完教育學程、考取教師證之後,不見得一輩子都當老師,但至少提供多一點公平、合理的選擇,改善無證代理教師的就業條件,打造出每一個孩子都能好好學習的理想環境。

更多【114開學教師荒】專題文章

更多【台灣教育現場】相關報導

 


精選新學期熱門急救資源,讓老師依序檢核與應用,游刃有餘規劃新學期!

延伸閱讀

王韻齡 王韻齡

王韻齡

親子天下記者

教育線記者,對教育政策觀察、現場故事和人物寫作有極大的熱情,以「一日媒體人,終生媒體人」為榮。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