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起教育部10倍補助加持,為何老師愈來愈需要心理諮商?【教師情緒風暴1】

「台中市某高中老師上課失控咆哮,學生用手機錄下畫面,下課後上傳至社群網站......」這樣的情節在今日世界早不陌生,老師們私下苦笑,「生對師的霸凌為何都沒人重視?」長期處在有苦說不出的鬱悶下,教師情緒風暴一觸即發。支持教師才能支持孩子,現今的老師需要哪些後援?

教育部明年起將提高心理諮商補助金額,幫助老師們重新建立心理安全感。Shutterstock

教育部明年起將提高心理諮商補助金額,幫助老師們重新建立心理安全感。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面對新一代學生,從國小到國高中都很有自主意識,教師們常感嘆「很難教」;孩子們的「自我展現」看在師長眼中是種挑釁,過往師培課程中也沒學過情緒管理,教學現場各種衝突不斷,老師一旦失控,學生身心受傷,來自家長、社會的批判加上內心自責懊悔,更是壓力山大。為此教育部長潘文忠在112年全國局處長會議中直接承諾,下學年將增撥10倍預算,補助全國教師免費心理諮商,從600萬增至6000萬元。

109年6月30日起修法通過並施行的《教師法》第33條第4項規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各主管機關應建立教師諮商輔導支持體系協助教師;其辦法由各該主管機關定之」。也就是說,全國22縣市政府,應針對地方管轄的各級學校教師,主動提供諮商輔導協助;原屬中央管轄的國立級學校等,則由教育部國教署負責規劃。

新北市啟動,另支10倍預算服務教師諮商

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在112年全國局處長會議中提出,希望中央能增加地方補助,因為111年度的額度43萬元已全數用完,市府還需另外編列10倍的預算支應,尤其新北市教師人數最多,可說是供不應求。根據新北市統計,111年首度啟用教師諮商服務,提供電話、線上、實體、個人或團體諮詢等服務達 990 人次以上;112 年預計服務目標更提高至1190 人次,其中個人諮商需求成長最明顯,系統1月1號開放登記,一個人至多6次,到8月初已經是額滿狀態。

過去教育局處在各校舉辦團體諮商行之有年,但團體型、工作坊都必須面對面揭露身份,在其他老師、同事面前說出心事和困擾,多所顧忌下效果不彰。個人諮商則因單次價格較高(平均2,000元至2,500元),預算緊縮下,一直無法大力推廣。這次修法有了法源和中央補助,各縣市陸續開辦教師專屬的個別輔導管道,也發現新冠疫情帶來的焦慮和低潮,在後疫情時代仍餘波盪漾。

《親子天下》綜整教師心理風暴的壓力源來自:

壓力來源一:時代變化太快,擔心自己跟不上。

前兩年疫情下傳統教學法被迫改變,一線教師必須馬上調整為線上模式,克服各種技術困難和突發狀況,挑戰非常大。再加上新課綱上路後,許多跨域課程要重新設計,教師常在假日裡趕場參加各式研習,疲於奔命。 

而校內各處室行政工作也是另一個「沒人敢接」的業務。台北市某國中輔導室組長就說,行政等於是一個全新的職業,天天都有大量交辦事項,如巨浪般不停撲上來,讓教學近二十年的她首次萌生「拒學」念頭

壓力來源二:自我要求高,又怕被發現心理出狀況。

教師被期待能解決學校內各種問題,背負著「全知全能」的形象包袱,多半不願意說出自己哪些方面需要協助。一位高雄市教師工會前幹部私下說,不少老師已「疑似憂鬱症」卻隱忍不就醫,怕家長得知會要求換老師、怕同事異樣眼光、怕校長或教育局得知,會不會影響職涯甚至未來的考核?

「我的確先去查了一下法規,如果有精神方面就醫紀錄,會不會影響日後的調動或升遷?」台北市某國中老師不具名表示,校內很多人想求助但也怕被汙名化,得知「諮商倫理」中有強調所有對談紀錄與個資絕對保密,且不必透過學校申請,才讓她敢安心使用免費的諮商服務。

壓力來源三:家長難應對,教職不再被尊重。

選擇當老師的人大多早早在腦海裡建構出圖像,要成為什麼樣的老師,並用各自的方式去實現夢想,等到真的成為老師卻發現,人生的腳本哪裡不對勁,怎麼跟想像的不一樣?那種「老師不再被尊重」的時代背景落差,以及家長常傳達出的不信任與親師衝突,造成許多教師沮喪、受挫與消沉,完全提不起勁。

與台北市政府合作、提供教師心理諮商的「行動心理師」林德慧觀察,疫情之後心理健康廣泛被重視,因為之前長期被隔離在家,一個人容易產生孤獨感,情緒也變得焦躁、恐慌,她在聯合醫院門診接到不少案例,過去並沒有精神病史,卻被疫情誘發了各種心理健康上的問題,看診需求忽然從四面八方而來。 

教師影響未成年孩子,建立心理安全感更重要

教師工作特殊之處,在面對的大部分是未成年孩子,心理上若出問題,比其他行業影響更大,因此林德慧非常認同疫後開始補助教師個人諮商,希望透過專業對話,有助於認識更健康的壓力觀。

教育部也看見需求,因此潘文忠承諾即將編列的113年度預算,將增撥10倍補助全國教師心理諮商。此舉必然大幅挹注全國各縣市加速與擴大服務對象,從現職正式教師、代理教師、校長、公立幼兒園長等,逐步放寬至校內運動教練、教保員及助理教保員等,未來都可望提供一定額度的免費心理諮商服務。 

現況則是,從北到南各縣市資源落差很大,點開「教育部教師諮商輔導支持中心」網站可看到,在縣市立教師資源對照表中,動作最快、最積極的縣市,集中在資源相對豐沛的六都,如台北市設有教師研習中心,它是二級機關、有獨立預算,早在修法前就已提供個別諮商;新北市則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合作,媒合6間心理諮商所,分別位在6條不同的捷運路線上,減少交通障礙,讓教師選擇更方便。

從111年3月起開辦免費教師諮商的台中市,則與暨南大學、張老師合作,強調分為個別和伴侶共同諮商,從夫妻關係到婆媳問題都可以談,希望全面照顧老師及家人的身心健康;高雄市的規章中直接註明「每位教師、每學年可使用免費支持方案3~6次;但有特殊狀況者,經專業人員評估得增至最多12次」,且預計113年度將教保服務人員也納入,並提高經費額度。至於學校公務、約聘僱人員及職工如有諮商服務需求者,可洽詢市府所設「員工協助方案」。

六都多已建立一套制度運行中,但六都以外縣市受限於財源、人力不足,不少區域的表格資訊至今仍是一片空白、尚未公布。 

「過去師資培育過程和整個教育現場,很少人關心老師的身心,學校不提這件事,也沒有協助的機制,心理諮商算是比較新的觀念。」

出身基層的張明文感嘆,教育環境令人悲觀,社會普遍把教育當成服務業,親師關係只會愈來愈緊張,希望讓更多老師能有機會,把心裡的苦水倒一倒,這才是穩定師資的良方。

教學資歷已有26年的台南市海佃國小老師沈佳霓,也曾感受到大環境不友善,「老師」背負的社會責任成為一種枷鎖,只能踉踉蹌蹌應付著接踵而至的新課題。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她申請台南市心理諮商服務,「原來把自己不願多想的問題全部攤開,會有種輕鬆的感覺浮現,被壓得緊緊的彈簧好像有了彈起來的力氣」,沈佳霓大方分享這段接受諮商的心路歷程。 

從多位受訪者表示不願具名、擔心被汙名化,甚至被視為「不適任教師」的憂慮可看出,接受心理諮商的正確的觀念仍有待建立和普及,尤其在內心需要強大安全感的教師界,

要讓大家都覺得,老師不是『有問題』才需要去諮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而且不應該等到快要崩潰的時候才去求助」,張明文語重心長這樣期許。

(責任編輯:劉映均)

【教師情緒風暴】系列報導:

老師記得先照顧好自己!當一個更快樂、更自在的老師:

*歡迎按下方作者欄「♡ 追蹤」,不錯過未來的文章、教學資源與活動。(翻轉教育訂戶專屬功能)

延伸閱讀

王韻齡 王韻齡

王韻齡

親子天下記者

教育線記者,對教育政策觀察、現場故事和人物寫作有極大的熱情,以「一日媒體人,終生媒體人」為榮。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