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家長為何替孩子轉學?是為了心理健康,而非成績

在台灣,孩子們越區就讀或轉學的原因,多數跟學區、成績有關。但是在美國,激發家長幫孩子換學校的主因,是擔心他們的心理健康。哪些情境促使他們不得不採取行動?他們採用了哪些解方?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現代孟母三遷,或是為了更好的學業、接觸好的品格與行為、或是社區環境。但現在有了新的理由---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美國非營利教育新聞平台《The 74》(取自美國有7,400 萬名18 歲以下的兒童)報導,提供企業與教育機構顧問服務的公司 Tyton Partner 進行調查,希望了解美國父母們對於教育與學校的選擇,在各種體制下,偏好孩子如何學習,像是選擇什麼樣的學校或加強課業的方式。結果發現,激發父母考慮要幫孩子轉學的擔憂與原因,排名第一竟然是心理健康。

在受訪的2,000多名家有幼兒園到高中生的家長中,有46%會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而考慮轉學。交叉分析顯示,這對國中生家長更是心頭上的首要憂慮,有54%的父母會因此採取行動,同屬家有青少年的高中生家長有48%會因此要幫孩子換學校。而被認為最無憂無慮的小學生,也有44%的家長會因此幫孩子轉學。

導致父母要幫孩子轉學的其他原因則包括:為了更好的學業成績(44%)、孩子的社交與情緒發展(32%)、身體健康與安全等福祉(27%),以及價值觀與信念體系(16%)。

報導指出,這顯示孩子們、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威脅與挑戰有多普遍,以及父母也認同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且比功課、成績更重視,更會促使他們採取行動改變現狀。令人難過的是,這也顯示出,父母認為學校發揮不了太大的作用,無法改善孩子的心理健康。即使近年來美國政府在校園心理健康上增加了很多投資,像是增設輔導員、心理健康人員等;在疫情期間與之後,更把這些措施與補助視為重點,仍然不夠給力。

54%國中生家長 因孩子心理健康因素轉學

那麼,是哪些情境、推力構成孩子在學校的心理健康威脅,而且嚴重到要離開該校呢?《The 74》走訪各地探查採取行動的父母與孩子的經歷。他們的故事包括被同學霸凌、因為天生體型、性格、特殊生的身分,而被老師先入為主地認為他們是挑起紛爭或肢體衝突的一方,長期受到老師的不公平對待、與學校的文化不合、被過當處罰……,終究演變為討厭學校的環境、害怕或討厭上學這件事、甚至早上不願起床。

而對想要轉學的孩子與家長,又有哪些選擇與吸引他們的方案?

有些家庭選擇了有比較多心理輔導資源的學校,而且研究顯示,不少孩子在接受相關的輔導、諮商後,無論是出勤、成績、或是問題行為,都有所改善。有些學校人手不足,但是提供或轉介了遠距諮商方案,這也對學生有幫助。此外,美國政府也增加撥款,培育更多學區、地方政府、大學的心理健康專業人員。

有些地方則提供了孩子某些線上課程、混成學習、甚至線上學校,而非強迫他們天天到校接受過多刺激與情緒挑戰。

也有人選擇到規模比較小、人際壓力比較輕的學校,或是能夠提供適合孩子發展的私立學校、實驗學校。

還有人決定回家自學。而且在美國就有一些機構如 Leading Little Arrows Homeschool Academy,透過線上或實體課程、社區活動,幫助自學、半自學的孩子與家長規劃學習活動與完成學業。

也有家長表達,會結合不同的資源,為孩子量身訂做適合他們的學習規劃。

文章也提醒,最重要的就是父母不要讓孩子離開教育的體系。孩子在學校的身心健康與安危雖然是家長放不下的擔憂,但有時只要搬到鄰近地區的另一所學校,就可以解決問題。畢竟鄰近的學校可以就近提供孩子很多課外活動,也能融入當地社區生活。如果孩子離開學校,將錯過很多基本的人生與學習經驗。

(資料來源:The 74Tyton Partners

延伸閱讀

黃敦晴 黃敦晴

黃敦晴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特約專欄作家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