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共榮角度看牛排店愛心餐事件:惦記並學習他人付出,讓善意循環

新北市樹林的「樹林大眾牛排店」平日會提供愛心餐,近日有客人因牛排店公休隔天想補拿兩份愛心餐被拒,於是在網路上給店家負評,此舉引起眾網友熱議。特教老師羊羊老師分析這位給負評的客人為何反被撻伐,也連結自身經驗分享付出曾被曲解的心情,用共榮角度思考善意如何才能生生不息,發揮更多影響力。

羊羊老師拍攝的起司牛排。右圖截圖自樹林大眾牛排臉書留言。

羊羊老師拍攝的起司牛排。右圖截圖自樹林大眾牛排臉書留言。

新北市樹林一間樹林大眾牛排店,平日會提供「愛心餐」給有需求的民眾。所謂的愛心餐,是指無論任何人,只要生活遇到困難、食不果腹,即便不用付錢,也可以向店家免費索取一份鐵板麵和玉米濃湯回去享用。

不被惡意澆熄的心意

「我可以領取一份愛心餐嗎?」店家表示,雖然他們沒有設立任何條件,但仍然希望是真正有需要的人再來取用。

本來是一片美意,但近日店家的Google評論卻出現了這麼一則一星負評:「這種爛店,給愛心餐給得心不甘情不願,來拿這麼多次,麵的份量有時候多兩口有時候少兩口,要給就乾脆一點,不然你們不要做算了。還有你們星期一公休,我星期二來多拿星期一沒拿到的份,有什麼不對嗎?在那邊很為難的樣子給誰看啊?想紅就讓你們紅啦!」

這篇評論公開後,馬上引來網友一片撻伐:「好像老闆欠你似的。」「貪得無厭欸。」「給又不是義務。」「這種社會底層的心態,再多的幫助都是枉然。」

然而店家的回應卻非常有高度:「其實愈來愈理解,為何很多一開始願意做『愛心餐』的店家,最後卻不再願意提供了,因為很多時候會被這些『理所當然』和『嫌東嫌西』的人給澆熄了熱情。但我們不會因為這樣而不再繼續提供『愛心餐』,因為我們是為了需要幫助的人而存在的,既然決定繼續做『對的事』,我們便不會因為任何的貪婪和惡意而澆熄這份心意。

從「品格量尺」對照付出與行動

為什麼風向會一面倒的挺店家呢?我想用我之前做的教具「品格量尺」來解析。

pic

羊羊老師製作的品格量尺教具。圖片提供:羊羊老師

如上圖,0 分的範圍屬於「義務」,是一定要做到的;綠線以上加分的範圍是沒有一定要做,行有餘力再做就好的;而紅線以下則是絕對不可以做的。

以牛排店家而言,他們提供愛心餐是「不但自己好,甚至還幫助別人」,屬於 +2 分;領愛心餐的人則屬於 -1 分,畢竟他們可能暫時無法照顧自己的溫飽、還需仰賴他人的協助。然而這樣一個受恩於他人的人,非但沒有表示感謝,甚至還去攻擊幫助他的人,難免令人有「得寸進尺」與「恩將仇報」之感,也難怪會被炎上了。

我自己也曾遇過這樣欲深溪壑的身障者,最近的一次是暑假在寫專欄文章時。我寫《不普通的普通大人》專欄,初衷是希望人們可以更認識隱性障礙者,但後來卻有身障者毫不客氣的指使我應該如何如何為他付出,若沒有為他付出便是有「道德瑕疵」的。

雖然自己最終的選擇和店家一樣,但過程中不免無奈。莫非這就是為什麼有人會說「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嗎?其中一個原因便是心態問題。弱勢者如果濫用特權、無限上綱,只會連原本想幫助他們的人都避之唯恐不及。

成為手心向下的人,讓善意循環

我心中的共榮,是有能力的人願意伸出援手,而暫時沒能力的人在接受時也願意惦記、願意努力,有一天也能夠成為手心向下的人,如此「善」才能循環、才能生生不息。

我很佩服樹林大眾牛排店的豁然,所以看到新聞的當天便立刻前往光顧了。我很幸運的避開了店休與尖峰時段,也很開心的吃到了美味的起司牛排。

曾聽過一個說法:「上天會讓好人會遇到壞事,目的是為了看看好人願不願意維持善良;上天也會讓壞人遇到好事,目的則是為了看看壞人願不願意變得善良。」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雖然在這日新月異的時代,卻仍舊天天上演著「好人遇到壞事、壞人遇到好事」的情況。

但我想這次的牛排店事件,不但證實了多數人仍是明理的,也或多或少有教育到少數人,適當的分寸吧。

延伸閱讀

羊羊老師 羊羊老師

羊羊老師

國小教師

無論老師或學生,每個人身上都藏著魔法、都有別人所沒有的能力。讓我們透過教學相長,引導出彼此的潛在力量,一起閃閃發光吧。

羊羊老師的痞客邦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