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學生學習「卡」在哪 KIST老師設計「出場券」助教學更精準

誠致教育基金會舉辦KIST峰會,連續3天的議程談論多元的教育議題:AI應用、教師的幸福感、PBL、SEL,也有多個領域、主題的工作坊。其中一場工作坊,以「學習目標與出場券的校準與設計」為主題,帶老師思考命題如何對應到學習目標、學生「學會了」時呈現什麼樣貌?透過出場券,及時釐清學生學習卡關點。

誠致教育基金會舉辦 KIST 峰會,有多個領域、主題的工作坊。圖為花蓮三民國中老師張依庭設計給七年級學生的出場券。截圖自張依庭於工作坊分享的文件

誠致教育基金會舉辦 KIST 峰會,有多個領域、主題的工作坊。圖為花蓮三民國中老師張依庭設計給七年級學生的出場券。截圖自張依庭於工作坊分享的文件

本文重點摘要

平時測驗、期中考,發現幾位同學都錯類似的題型?課程一堂接一堂上,確認過學生的眼神,看起來好像都懂了,但寫單元複習作業時卻錯誤連連?

縮短「老師教過」與「學生學到」之間的差距,在誠致教育基金會推動辦學的 KIST(KIPP Inspired Schools in Taiwan )學校裡,許多老師會在每堂課設計「出場券」,在一節課結束前用 5 到 8 分鐘的時間,用出場券來檢核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對上學習目標,有哪些知識點或技能還不熟悉,讓教學更加精準

誠致教育基金會參考美國最大公辦民營集團 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的理念與架構,承接台灣多所偏鄉小校推動辦理實驗教育。目前全台共有 11 所 KIST 學校。112 學年台灣 16 所公辦民營實驗學校裡,就有 7所是 KIST 學校,近年誠致教育基金會也以公辦公營的方式和學校合作辦學。

一月底,學校師生們才剛放寒假沒多久,誠致教育基金會便舉辦為期 3 天的 KIST 峰會。三個整天,從早上到下午安排了多元主題的專題講座、工作坊、真人圖書館活動,為 KIST 學校體系約兩百位老師們增能。其中有一場工作坊,便是在談學習目標與出場券的校準與設計。

誠致教育基金會舉辦KIST峰會

誠致教育基金會舉辦峰會,三天議程包含了多元的教育主題,實作工作坊。圖片提供:誠致教育基金會

用出場券答題結果,執行「策略性重教」

工作坊中,KIST 老師們設計製作不同領域的出場券內容,有填空題、計算題等各種不同題型。為了讓學生能在十分鐘內作答,出場券的題數並不多,用一張 A5 紙張就能呈現。

七年級學生的出場券

此為花蓮三民國中老師張依庭設計給七年級學生的出場券。截圖自張依庭在工作坊時分享的文件。

常見的學校測驗施行方式,可能是老師教完一個單元,四、五堂課過後執行小考,但這時或許會發現學生其實在第一堂課就有概念不懂。未釐清的部分持續累積,加深了「老師教過」與「學生學會」的差距。

KIST 學校推行的「出場券」參考美國KIPP學校的做法。花蓮三民國中校長林國源表示,出場券能夠檢視每一堂課的學習成效,從學生的答題狀況,可以觀察班上有多少比例學生沒學會,沒學會的地方又是什麼。

根據這些作答狀況,老師能思考重教的範圍、對象,例如若大部分同學都答錯、答不清楚,全班再教一次;若是少數幾位同學沒學會,能小團體重教。老師也較能掌握要重教的內容。

林國源說:「透過每堂課的出場券產生的(答題)數據決定老師的策略性重教,(重教的)對象是誰?要教多大的範圍?材料是什麼?這樣老師的教學才會比較精準。」此外,有些老師會根據上一堂課「出場券」的答題狀況,來規劃下一堂課的「入場券」,即再測試一次學生先前不理解的知識點,重教後是否已吸收。

設計出場券的核心概念是老師要非常理解學生在這一堂課的學習目標,並思考自己的命題是否能檢核這些學習目標?而除了設計題目,老師也需先準備作答範例。林國源說明,老師藉由書寫作答範例,能反思自己設計的出場券是否有對準學習目標,也能知道學生掌握關鍵理解後,在出場券上作答的內容會是什麼,更清楚學生學習成功的樣貌。

出場券

設計出場券時,教學者要先清楚該節課的學習目標是什麼。此為工作坊時請參與者填寫的表格(表格內文字出自三民國中老師張依庭,對應到上方的出場券。截圖自張依庭在工作坊時分享的文件)。

包含命題,出場券的設計多需要來回修改。工作坊中,有老師便分享,先前設計出場券時,曾經這個也想考、那個也想考,可能有時一個題目涵蓋了兩個概念,學生做錯了,卻發現難釐清學生不懂的地方究竟為何,後來便調整為一個題目盡量就是一個知識點。

林國源表示,KIST 學校老師們已在製作每堂課的出場券,但接下來期待老師們能擴大規模設計,從期中評量的命題,倒回去思考每節課的出場券要如何規劃,形成以終為始的評量。

藉此,老師能更清晰的掌握一個學習階段內學生應該知道、能夠達到的知識或技能,並思考如何落到每一周,每一堂的課程中。

以數據驅動教學,盼提升學生學習表現

從出場券蒐集學生答題的數據狀況,做出下一步的教學規劃、例如策略性重教,評估學生學習狀況來調整教學策略,這般「以數據驅動教學」,是KIST學校接下來發展的重點之一,也是在 KIST 峰會中不斷聽到的字詞。

誠致教育基金會成員去年赴美國 KIPP 學校參訪,觀察 KIPP 透過數據分析來推動領導者和老師的決策,也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吳明柱與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胡茵為文指出,KIPP 執行數據驅動分成不同階段,如課堂開始為 3 至 5 分鐘的「馬上做」(do now),再透過每堂課結束前的出場券、週考、期中考、德州學年測驗(每年三次,類似學力檢測)等,嚴密追蹤學生學習資料。

參訪回來後,誠致教育基金會便思考這樣的做法能如何轉化到台灣現場。為許多大企業思考經營策略的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名譽教授李吉仁,也是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當他身處 KIST 峰會、站在學校操場受訪時,腦中思考的策略,從商業世界切換到如何提升 KIST 學生的學力,希望學生不僅是減 C,而是能達到 B,國中畢業後更有能力前往自己想選擇的高中。

李吉仁指出,國中會考成績要達 B 或是 B+,需要達對某些關鍵題。基金會希望讓學生在小學就能逐漸培養答對這些關鍵題的能力。透過有策略的設計與推行入、出場券,一是能加快教學與學習的循環,盡早發現學生不懂的地方;二是透過蒐集與觀察出場券的數據,能執行策略性重教,讓教學更精準,累積起來也有助老師未來的教學設計。

他表示,接下來基金會希望發展出不同科目、逐堂的出場券,建置完成後,老師的教學運用能更快速,KIST 體系外的學校、有需求的老師都可以應用。

用KIST Model 提出教育解方

在峰會開場時,李吉仁展望 KIST 學校再過三年將要成立十周年,反思 KIST 學校為何而在時,他說:「我們有沒有辦法用 KIST Model 讓困難的學校,給孩子一個公平發展天賦(的可能)?」

李吉仁也表示,偏鄉學校,或是未必是在偏遠地方、但學校人數少,發展的條件與環境沒有那麼好時,學校運營與教學就會需要不一樣的 Model,這時,「KIST 就能夠把這樣的解方拿出來。」他如此說。

KIST峰會的真人圖書館

KIST峰會的真人圖書館環節中,三位教學年資加起來六十年的老師以「資深熱血老師的華麗轉身」為題,分享持續教學熱忱的動力,以及在實驗學校的新學習。許家齊攝

在少子化的情況下,KIST 幾所學校學生數逆勢增長,有家長「用腳選校」,願意花一個小時的車程送孩子到 KIST 學校上學,也有資深老師選擇加入 KIST 學校體系,展開新學習。

KIST 學校數逐年成長,不過即使校數成長到目前的十倍,在全台三千三百多所國中小裡佔比仍是少數,但已經可以看見,KIST 學校開啟許多教育工作者對教育、教學的不同想像。 

延伸閱讀

許家齊 許家齊

許家齊

親子天下

媒體中心企劃。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