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學測作文〈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如何切出不一樣的思考點?

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作文題還能怎麼寫,才能切出新穎思考觀點?我對哪種花草樹木有氣味記憶?作文老師分享自己在 Instagram 詢問學生連結到何種記憶,粗估有60%學生寫親人過世,且有10%的同學可能有點偏題。

學測作文〈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很多人寫玉蘭花和桂花,要如何切出不一樣的觀察視角?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學測作文〈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很多人寫玉蘭花和桂花,要如何切出不一樣的觀察視角?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今年學測剛考完的作文題目〈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讓許多高三生怨氣連連。也有人說「讓全台灣阿嬤死亡率飆高的各種花」、「感覺是鄉下優勢題型」等等。先不論鄉下還是都市,因爲這樣貼標籤很沒意義,對於花草樹木的觀察也不侷限於大自然。

「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大家都寫什麼?

這個題目確實「易守難攻」看起來很容易,但光審題時想要寫什麼,就會開始陷入:咦花草樹木的記憶?我對哪種花草樹木有記憶?等等,題目還寫要氣味記憶,我對哪種花草樹木有氣味記憶!

󠀠學生們好不容易想到要寫什麼花草樹木了,結果寫來寫去,大家想到的都是一樣的。抱持著喜愛觀察的想法,我也在 Instagram 上開回覆框框,問大家連結到何種記憶。於是乎,有了以下大概的統計。

60%寫親人過世、20%寫童年記憶、10%其他,剩下10%粗估已經有點偏題。󠀠

那不寫親人過世、童年記憶,還能寫什麼?身為作文老師,在考完學測國寫當天,也跟學生一樣,自己計時寫完一篇。拿到題目,我也會想「天啊、這個個人經驗好難切,況且學生們真的有那麼豐富的生活經驗嗎?」同樣抱持著懷疑。

關於出題的觀察,廖玉蕙老師提及:

學測國文寫作題目是「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我直覺題目未免窄化,若擴大為「氣味的記憶」,不必寫特定的花草樹木,而泛指所有的氣味,對學生而言,可能更容易發揮。

非常認同。命題的限縮,從廣泛的記憶,縮小到花草樹木的記憶,再縮小到關於嗅覺的記憶,短時間內的寫作考試,讓同學寫來寫去都差不多,反而考不出另類更細緻、兼具廣度與深度的生活觀察。󠀠

然而,在 Instagram 回覆框框內也看到許多亮點,不同的切入視角,有同學回答「草莓的香氣是清甜的童年回憶,夾帶著因空氣污染而得的一絲酸澀」並括號說靈感啟蒙是房慧真《草莓與灰燼》。看到還以為是我的學生,但不是。

又,玉蘭花和桂花很多人寫,不是不可以寫,是你要如何切出不一樣的觀察視角。舉例:

我曾駐足看著他悉心修剪花圃的七里香,夏天時每每途經,都可以聞到中產階級家庭那種新收割的花草枝葉味,而在熙熙攘攘的車道邊,看著玉蘭花的阿嬤⋯⋯。

創造對比性,並從此衝突中拉出思考,比起單純描寫玉蘭花來得更有層次。

作文「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怎麼寫好?

題目出來後,在教學群組也討論起「這個題目要怎麼寫好?」很大的一個共識是,在狹窄的題目中切出不一樣的觀點。你可以不要寫花香,可以寫臭的,也可以寫枯萎的花、死掉的花,化作春泥更護花。題目要寫連結的記憶與感受,不一定要連結到某個人,你可以連結到過往的自己,例如:

考學測前,母親在我桌上擺置了一株仙人掌,爾後那株仙人掌伴著我考試的壓力,一點一滴枯黃,聞著那淺淺飄出的味道,我才發現,原來我就如同看似堅毅的仙人掌,內裡不堪一擊⋯⋯。󠀠

回到題目本身,過去也有新聞指出「當代學生的寫作能力下降」我自己不那麼認為,在教學現場,看到當今學生都能夠從題目切出新穎思考觀點,透過時事議題的思辨,夾敘夾議回到自身經驗。很可惜的是,這個題目較無法連結延伸出世界的觀察,也就讓題材更為侷限,要寫得好就更難了。󠀠

學測國寫自108課綱以來,去年作文題目〈當我打開課本〉從所學知識延伸至外在,前年作文題目〈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連結考生心目中的美好生活想像,可以見得題目都是向外的。今年考〈花草樹木的氣味記憶〉也難怪112學測生看到會傻眼了。

延伸閱讀

先乃察三三國文工作室 先乃察三三國文工作室

線上國文教學團隊。閱讀X寫作X議題思辨 🔎IG: 33tutor33tutor 🔎YT: 先乃察三三國文工作室 🔎FB: 33tutor33tutor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