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校園事件處理程序對照表:6大教育法規處理流程比較
*最新更新時間:2025/11/5(修正職場霸凌處理程序,並新增各式校園事件行為人分屬不同學校時之處理方法)
- 2025年10月9日更新:新增匿名檢舉、決定是否受理、決定調查方式、資料保存,更新校事會議受理時間內容。
- 2025年9月8日更新:新增保密、迴避、調查報告內容等規定,並依調查流程調整表格排序
設計理念|
自 109 年新版《教師法》及《霸凌防制準則》公布後,校園事件調查案暴增,據教育部校安資料庫資料顯示,112 年性平、霸凌、校事會議開案調查案超過兩萬件。
面對動輒進入調查程序之校園衝突,以及性平、霸凌、校事會議、職場霸凌、教保條例、不適任校長六套法規,張金章主任為文分享教育人員應具備何種素養及應對方針,並不斷更新各式校園事件處理程序對照表,讓更多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妥善應對「程序不備,實體不論」之校園事件。
使用說明|
張金章主任整理各式校園事件處理程序對照表,詳盡比較各種校園事件調查的處理流程。包含:
- 校園性平事件調查
- 生對生霸凌調查
- 師對生體罰霸凌不當管教 (校事會議)
- 職場霸凌
- 幼教調查(教保條例)
- 不適任校長
唯各縣市政府訂有「市政府及所屬各機關學校員工職場霸凌防治與申訴作業注意事項」,對於校園事件調查補助規定也不一,本表以桃園市為例。
延伸閱讀|
- 更多校園事件經驗談:張金章主任作者頁
- 法律角度看案例:家長在聯絡簿中批評導師,老師如何自保?
- 調查效益有限!從公親到事主:教師校園衝突中的溝通藝術
- 校園事件調查經驗談:律師教你練習「換句話說」,保護自己也守護關係
延伸推薦課程|4堂溝通實務課:班級經營X衝突管理X說服技巧
若希望進一步透過互動學習與案例演練深化理解,誠摯推薦課程單元:
課程特邀擁有豐富法律與教育現場經驗的講師——吉靜如(吉官)老師授課,現任法院少年調查保護官,長年走入學校分享法律常識。
這門課精選「四大高風險情境」──從輔導與管教的界線、溝通中的法律爭議、教師遭投訴時的校內應對建議,到與家長如何建立合作關係,幫助老師有效避開法律地雷、降低誤會、強化回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