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只講成功!用「挑戰故事」激發孩子的潛能!
當孩子看到他人的「挑戰故事」,能激發出學習動機與熱情!Rae Chen與哥倫比亞大學人類發展與教育認知科學博士Anny Fang共同撰寫本文,從「自我效能感」和「成長型心態」的角度切入,分享為何他人(如偉大的科學家)的奮鬥故事有助於學生成長,以及師長可以如何將「挑戰故事」融入教學策略中。

別只講成功!用「挑戰故事」能激發孩子的潛能!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傳統教育往往只關注成功的結果,而忽略了成功的過程。然而,認知科學研究指出,了解學習者的心理需求,特別是「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和「成長型心態」(growth mindset),能顯著提升學習成果。挑戰故事正是滿足這些心理需求的有力工具。
根據心理學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論,當孩子看到其他人(如偉大的科學家)克服挑戰並最終成功時,他們的自我效能感會被提升,進而對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同時,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的研究顯示,成長型心態能讓孩子將失敗視為學習的機會,而非能力的限制。
如果孩子只了解科學家的成就,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與這些「天才」相距甚遠,因而降低了學習動機。然而,當孩子了解到科學家在成功之前也曾經歷過困難時,他們會更容易產生共鳴,並相信自己的努力是有意義的。
例如,愛因斯坦的早年生活並不順遂。他在學校表現平平,甚至被老師斷言毫無潛力。然而,憑藉對物理學的熱愛和不懈的努力,他克服了學業上的失敗,最終進入蘇黎世理工學院,並提出改變人類對宇宙理解的相對論。這段歷程告訴我們,失敗並非終點,而是成功的墊腳石。
這些故事還能刺激孩子的「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s),讓他們透過共鳴學習內化他人的經歷。當孩子了解到愛因斯坦如何克服學業上的失敗或居禮夫人如何面對資源匱乏,他們的學習動機會因為這種情感共鳴而被強化。成功需要經歷多次嘗試與失敗,而努力是成功的關鍵。
哥倫比亞大學研究證實挑戰故事有助於學生成長
一項由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心理學研究團隊進行的實驗,針對 402 名紐約市低收入高中生,分別讓他們閱讀不同類型的科學家故事。實驗將學生分成三組:
- 第一組閱讀描述科學家成就的故事,例如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或居禮夫人發現鐳的過程。
- 第二組閱讀科學家在智力挑戰上的奮鬥歷程,例如愛因斯坦如何克服數學問題或居禮夫人在實驗中失敗多次後的突破。
- 第三組閱讀科學家在個人生活中的困難,例如愛因斯坦如何逃離納粹德國的迫害或居禮夫人如何克服資源不足的困境。
實驗結果顯示,第二組和第三組學生的科學課成績顯著提升,尤其是那些閱讀科學家如何克服挑戰的故事的孩子,他們在科學學習中的進步幅度遠高於只閱讀成就故事的第一組學生。這些學生表示,挑戰故事讓他們能更深刻地感受到科學家的真實人性,並激發他們相信自己的努力也能帶來成功。
其中一名參與實驗的學生提到:「當我知道愛因斯坦也曾經犯過錯誤時,我開始覺得我的失敗並不代表我不夠好,而是學習的一部分。」研究人員也發現,這些挑戰故事能讓學生更樂於參與科學課堂活動,並在測驗中表現更佳。
父母或老師如何將挑戰故事融入在教學?
為了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與信心,父母、教師可以考慮以下策略,將奮鬥故事充分融入教學中,讓孩子不僅學習知識,更感受到努力的重要性。
1. 結合科學家的個人故事
可以在課堂或生活中加入愛因斯坦、居禮夫人和法拉第等人的挑戰故事,讓孩子了解這些偉人如何面對挫折與困難。例如,愛因斯坦如何克服失敗的故事可以幫助孩子明白,天才的成功並非來自與生俱來的能力,而是來自不懈的努力。結合具體的歷史背景和科學成就,可以激發孩子對學習內容的興趣。
2. 強調努力與策略的平衡
奮鬥故事讓孩子理解努力的必要性,但關鍵在結合策略與反思。例如居禮夫人,在資源匱乏時不僅堅持,更靈活調整實驗方法,最終突破困境。這類故事傳遞「努力能改變命運」的信念,同時引導孩子思考「如何有效努力」。成長型思維的核心,是將努力化為策略性行動,並從經驗中提煉進步的養分。這些故事不只展現堅持的力量,更教會孩子在挑戰中尋找成長的智慧與機會。
3. 激發孩子的想像力:
挑戰故事也可以用來引導孩子進行角色扮演和問題解決活動,像是可以設置場景,讓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法拉第,該如何在缺乏教育資源的情況下學習新知識。這樣的教學方法能鼓勵孩子將自己的挑戰視為機會,並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孩子在這些模擬活動中,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努力和堅持的力量。
用挑戰故事啟發無限可能
傳統教育常聚焦於成功的結果,但認知科學表明,挑戰故事更能激發學生的潛能。當學生了解科學家如何克服困難,他們會更容易相信自己的努力也能帶來成功。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每一個錯誤都讓我更接近真相。」
挑戰故事讓學生明白,成功並非天賦的特權,而是持續努力的成果。這些故事不僅激發學習動機,也教會學生如何從困難中找到前進的力量。
讓挑戰故事成為教育的一部分,幫助學生找到共鳴,勇敢迎接屬於自己的挑戰。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