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團體聲援教師「離線權」 盼不讓老師隱性加班

在學生權益受重視的同時,教師的「離線權」卻長期被忽略。下班後仍需回覆家長、學生訊息,讓教師陷入隱性加班,影響身心健康與教學品質。隨著多國已立法保障教師離線權,台灣教師團體、學生與家長也紛紛呼籲,應建立合理機制,確保教師有喘息空間,專注於教學本業。

學生團體「鉛筆藍圖」今召開記者會,圖左至右為台北市家長協會常務監事胡語姍、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創會理事長黃耀南、台北教育工會理事長李惠蘭、「鉛筆藍圖」召集人建國中學高二學生傅瀚柏、立委葛如鈞、國教行動聯盟家長代表鍾君偉。記者李芯/攝影

學生團體「鉛筆藍圖」今召開記者會,圖左至右為台北市家長協會常務監事胡語姍、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創會理事長黃耀南、台北教育工會理事長李惠蘭、「鉛筆藍圖」召集人建國中學高二學生傅瀚柏、立委葛如鈞、國教行動聯盟家長代表鍾君偉。記者李芯/攝影

在學生權益日益受到關注的同時,教師的「離線權」卻長期被忽視,學生團體、教育工會及家長團體紛紛呼籲,教師應擁有下班後不必即時回覆學生與家長訊息的權利,以維護工作與生活平衡,進而提升教學品質。隨著多國已立法保障教師離線權,立委也呼籲教育部提出具體改善措施,避免教師長期處於「隱性加班」狀態。

學生團體「鉛筆藍圖」今召開記者會,召集人、建國中學高二學生傅瀚柏觀察,在學生權益逐漸受到重視的同時,教師權益卻沒有被重視。其中,「離線權」在教學場域指的是,老師在下班後有權利選擇不回覆學生、家長的來電或訊息。當然,教師出於責任心,多半還是會在緊急時出面回覆,但如果是上班討論也不會來不及的事情,應給教師喘息空間,在下班時間能陪陪家人,無需戰戰兢兢守在手機旁,提升教師生活品質的同時,方能提升教育品質。

台北教育工會理事長李惠蘭指出,老師其實也有表定上午 8 點到下午 4 點的上班時間,但往往 7 點半就會到校、4 點也不一定會下班,都算在責任制而不算加班。教師離線權是讓老師有喘息機會,有事其實可以透過聯絡簿溝通,台灣的老師都非常有愛心,有緊急的事情老師不會不管。

李惠蘭建議,教育部、各縣市教育局應舉辦會議廣納基層學校行政、老師、家長的意見,明確訂定工作時間與非工作時間,期待家長同理老師的心情,透過親師座談讓家長了解老師的工作時間。

國教行動聯盟家長代表鍾君偉表示,許多國家現已明文保障教師離線權,結果不僅沒有影響教學品質,反而能讓老師更關注教學。國教盟支持教師離線權,並認為家長和老師是合作關係,共同創造孩子最好的學習環境,當教師獲得充足休息,就能以更充沛的精力來教學,進而提升學習環境。她也期待有明確機制讓家長、老師遵循,緊急事件發生時可透過行政體系處理。

立法委員葛如鈞表示,老師下班後持續回覆訊息,就是隱性加班、「做功德」,嚴重影響私人生活。2016 年法國率先通過「離線權」法案,葛如鈞表示,之後德國、義大利、比利時等 20 幾個國家均推出類似政策,科技是輔助教師減少工作量的工具,而不是讓教師勞動壓力更大的手段,呼籲教育部也對此提出有效改善措施。

(本新聞授權來自聯合新聞網)

延伸閱讀

李芯 李芯

李芯

聯合報記者

聯合報記者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