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孩子互見優點,創造氣氛良好的班級
建立一段能夠關注個人優點的關係,是在奠定建立心理安全感的基礎時,極其重要的因素之一。必須多加關注孩子的努力、長處和職務的價值等。

shutterstock
我曾這麼告訴班上的孩子:
缺點會自己跑出來,所以沒必要刻意去關注,請大家盡量不要看缺點。相反的,優點必須認真去找,才能看得見,所以請努力尋找並多加關注優點。
教導孩子關注優點的行為準則
例如,四人左右的分組活動後,老師應該為每位孩子的優點賦予價值。
- 把老師從孩子身上發現的優點,告訴當事人。
- 把每位孩子的優點告訴全班同學,並且表達老師的感謝。
也就是老師要多把自己發現的優點,傳達給當事人知道,同時在全班面前分享。向全班傳達時,可以參考以下做法:
「都是因為有負責處理精細作業的同學、搬運重物的同學,以及擬訂計畫的同學,大家各司其職,活動才能成功舉行,謝謝每位努力的同學。」
有時也可以點名讚揚、表達感謝。若是因為時間有限,無法介紹所有人的優點,每次只挑幾個人介紹也無妨。藉由向全班傳達同學的優點,老師也能教導孩子「關注優點」的行為準則。
此外,在分組活動時,為孩子安排適才適性的職務,讓孩子能有活用個人長處(老師和周遭眾人認定的長處)的機會,同樣非常重要,也可以先說明工作內容後,再由當事人自己選擇擅長的職務。
即使在負責相同工作的小組裡,一定還是會有所分工。
例如,校慶等活動時,班上決定要擺攤。
- 負責製作傳單或海報,招攬顧客的人
- 負責向顧客介紹、帶位的人
- 負責籌措、張羅各自攤位的人
- 負責掌控全場,當客人遇到問題時,給予協助的人
可以像這樣先排定多個職務。負責傳單的小組,可以召集擅長製作傳單的孩子,或是對畫畫很有自信的孩子。此時的小組裡,有些孩子擅長畫插圖,有些孩子則擅長著色;有些孩子善於思考活動方向,有些孩子則善於提供插圖點子。大家都能自由挑戰有信心的職務。
分組活動時,當然也會有不順利的時候,甚至可能得到活動失敗的遺憾結果。
不過,全組成員確實共同挑戰高遠的目標,即使成果不盡理想,還是能從中學習經驗。況且大家勇於挑戰,本身就是一件很棒的事,老師必須秉持這樣的思維,出聲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感謝:「謝謝大家勇於挑戰!」
另外,還有一點也很重要,那就是老師必須找出一些小成果,加以稱讚。即使當事人認為毫無成果,但一定還是會有大家忽略的小成果。老師必須肯定這些小成果,藉此讓孩子知道,他們真的非常努力了。
本文節錄自親子天下《心理安全感驅動的高參與教室》,
延伸閱讀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