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資優生」台灣創意思考成績卻大輸星韓,輸在哪?台灣教師怎麼看?
PISA 2022首度測驗學生創意思考能力,新加坡與韓國分別拿下冠亞軍,台灣學生僅拿下第17名,與OECD平均同分。為何台灣孩子不像術科那樣斬獲優異成績?我們輸在哪裡?

邱劍英攝(圖片來源:天下雜誌)
一向是PISA「資優生」的台灣,最近為什麼交出一張令人失望的成績單?
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所舉辦的2022國際學生能力評量(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6月18日公布「創意思考」成績。台灣在滿分60分的測驗中拿下33分,與OECD平均相同,在64個國家/經濟體中位列第17名。
「相較數學、科學與閱讀成績,台灣創意思考的成績真的不好,」成功大學師資培育中心與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郭旭展直言,同次測驗中台灣學生在數學、閱讀與科學拿下第3、5、4名,名次差距頗大。
根據統計,術科成績強,通常創意思考也會強,新加坡與韓國即是例證,在創意思考測驗中摘下冠亞軍。但台灣並非如此,在報告中多次被OECD點出成績不如預期,問題出在哪裡?
台生有創意,但輸在「太天馬行空」
這是PISA測驗自2000年開辦以來,第一次測驗創意思考,為的是希望了解學生是否能在變動不斷的世界中,展現創意以應對未來挑戰。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的報告指出,創意思考指的是「有效率地從事於構想的產出、評估及改進的能力,能產生具原創且有效的解決方案,提升知識和展現具影響性的想像力」。
測驗透過寫作表達、視覺表達、社會問題解決及科學問題解決四大面向,考驗學生是否具備能「產生多樣化構想」、「產生創意構想」,以及「評價與改良他人構想」三大能力。
師承教育部長鄭英耀與政大名譽教授吳靜吉、投入創造力教育研究已近20年的郭旭展,是國內創意思考教學專家。他解釋,三項能力翻成白話就是「想得夠不夠多」、「想得夠不夠有創意」、「能否站在巨人肩膀上做創新發想」。
舉例來說,例題給出一張太陽與地球對話的連環漫畫,要求學生發揮創意與想像替填滿對話框,藉此判斷學生想法是否具原創性。
PISA 2022創意思考例題
另一道題目則邀請學生化身地方委員會成員,為改良圖書館的無障礙坡道提出建議,藉此了解學生是否能了解與改良他人想法。
PISA 2022創意思考例題
測驗結果,台灣學生在「想得多」和「想得有創意」這兩項能力表現不俗,皆高於OECD平均,後者甚至優於韓國,唯獨在了解與改善他人想法上明顯落後,拖累整體成績。
譬如,在協助設計圖書館無障礙設施這題,題目已明確要求學生改善一條坡道,學生的答案如果是設計出一座新電梯,想法雖具原創性,卻會因為不符題幹要求,所以只能得零分。
「台灣學生很天馬行空,但在評估跟解決問題上不夠強,」郭旭展推測,這樣的傾向,與學生過去所受的訓練有關。
台生最大隱憂:好奇心不夠
一年走訪160多場科技教育課程,雖然科技、跨域與專題導向學習(PBL,Probject-Based Learning)當道,但郭旭展發現,受限於課程進度與考試壓力等因素,部份學校縱使標榜PBL教學實踐,學生看似有許多與他人合作製作專題的機會,但實際上,仍是直接採用老師提供的創意製作成品,無法充分培養溝通合作與實踐能力。
換言之,學生們儘管能發想出許多創意,卻缺乏與他人合作將自身想法付諸實踐的過程,也沒有改良老師答案的動力,讓學生在了解與改良他人想法上表現較為弱勢。
他認為,108課綱已大量融入實作課程,很強調創意、社會參與與溝通互動, 一線教師若能好好落實這些內容, 有很大機會能克服這項弱點。
除了改良他人構想能力較弱,綜覽報告後,郭展旭也發現台生的視覺表達明顯低於平均,且好奇心不足,並為此感到憂心。
他分析,視覺表達分數低,揭示台生在美感與藝術創作上有待加強; 在「我想知道事情如何運作」這項題目上,OECD平均有77%學生表示同意,台灣僅61%,這意味著台生對事物形成的脈絡缺乏興趣,自然沒有興趣理解與思考如何改善,偏偏好奇心是解決問題的重要動力,可能進一步拖累學生在三項關鍵能力上的表現。
所幸報告中仍有好消息。
有九成台生同意「在幾乎所有科目中都能展現創意」;有七成五台生同意「學校給予表達創意的機會」,這兩項都明顯高於OECD平均(82%與69%),代表學生普遍相信學校是重視創意的,且有發揮創意的空間。
相較下,新加坡雖然取得第一名的亮眼成績,但學生普遍對創意思考沒有自信,僅有64%同意自己有創意,低於OECD平均,成為當地媒體關注焦點。
PISA報告還點出,台灣私校學生的表現低於公校學生,科學術科能力強但科學解決問題能力偏弱等趨勢,有待更多研究剖析原因。
台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曾芬蘭回應,由於台灣的PISA研究團隊正緊鑼密鼓處理PISA2025的預試閱卷工作,創意思考的測驗結果意義為何,有待後續解析。
AI時代,創意思考成決勝點
AI浪潮下各式應用百花齊放,PISA的成績成為一次提醒,促使大眾重新思考未來育才走向。
郭旭展表示,理解與改善他人想法是共創的重要基礎,未來人才會有大量與他人甚至與AI共創的機會,台生這方面的能力,毫無疑問地需要加強。
逢甲大學校長王葳另指出,黃仁勳旋風讓大家太自滿於現狀,過度專注晶片製造不利產業發展。沒有Open就沒有AI,現階段應強化學生創意思考能力,打開想像與強化研發,培養更多創意與創業人才以提升產業層次。
108課綱如今已走過一半時程,118課綱蓄勢待發,PISA創意思考的成績值得更多關注與研究。
*本篇文章由【天下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更多:
蘋果共同創辦人的教養秘訣:不要讓爸媽告訴你選哪間學校
成功企業家的家長 在孩子小時候做4件事
竹科三寶媽:北一女、台大畢業,我也沒有這樣補習
學語言別再死背單字!給想出國留學工作的你:如何學有用的外語?
中研院士朱敬一:學習歷程檔案,扭曲了什麼?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