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五國研究實證:新世代9做法 學英文更有效

你的孩子、學生怎麼學英文?肯定跟你小時候的經驗不一樣!每周只坐在教室裡幾個小時學英文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OECD探訪五國,發現新世代孩子們學英文的方法,以及如何增進成效。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爸媽、老師們還記得學生時代是怎麼學英文的嗎?

不管是在學校還是補習班,每個星期花幾個小時坐在教室裡上英文課,然後回家背單字、抄單字、寫習題,回到學校考試……OECD針對五個國家的青少年調查發現,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由於下一次、2025年的「國際學生能力評比」(PISA)要考母語非英語國家 15 歲青少年的英文熟練度,所以 OECD 先對芬蘭、以色列、荷蘭、希臘跟葡萄牙的 15 歲孩子進行研究報告,也參觀了一些學校與觀摩他們的課程,看看母語非英文的學生們怎麼學英文,以及老師與學生的感想與建議,並且邀請包括教師、學生、教學專家參與座談,也會把一部分的發現運用在 PISA 的問卷調查中。

報告指出,今天的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觸英文,不只透過學校,還透過電視、電腦與手機,在網路、社群媒體中用英文接觸各種國際流行文化與商品,甚至會用英文在網路上與認識和不認識的人互動。不過,大人們對於學生如何在校內、校外學英文,以及可以幫助他們的資源,知道得很少。

現在的學習方法、內容、資源愈來愈多元,也各有不同面向的影響力。《親子天下》統整報告與座談,將新世代學習英文的方式以及這五國值得借鏡的做法整理如下:

一、善用網路與流行文化

青少年的線上、線下生活豐富多元且多跨國串連。網路無國界,英文是最普遍的共用語言,就此悄悄地走進他們的生活。對他們而言,網路、流行文化、社群媒體都比正規的英文課堂更有趣,也讓他們更有動力接觸與學習,並且會學到比課堂更多生活化的互動以及更廣泛的字彙,還能增進文化理解力。

但這樣做也有挑戰,例如,學生在網路上學到的不一定是正確的,也有一些學生會因此高估自己的英文能力,低估自己還需要多學習的程度。另外,就像孩子在補習班學的跟學校老師教的內容可能不同,或引發師生關係緊張,孩子在網路上學的英文,也會有一樣的狀況,可能導致師生衝突。 

二、運用科技

坊間有許多幫助學習語言的科技工具,也已經有很多研究證明,不少 app 、或是 AI 工具,都可以幫助個人化的學習,甚至幫助老師設計更精彩、對學生更切身、又有吸引力的課程,進而管理課堂上的學習成效。不過 OECD 的調查發現,人們對此興趣濃厚,但是真正使用的人不多。

三、更多實地練習講英文的機會或活動

調查中,師生與學校的主管群都期待、也建議要讓學生有更多機會練習講英文,創造實質的國際交流機會。這看起來不是在每個地方都做得到,但報告發現,可以透過結合課外活動進行。例如,愈來愈普遍的模擬聯合國活動,讓學生不出國也能演練英文。 OECD 也發現,葡萄牙的政府跟老師們非常積極為學生設計了一些練習說英文、跨國交流的活動,像是課外社團、專題學習計畫、校外教學、旅行、參觀、交國際筆友、閱讀英文書籍或看英文電影,或是結合數位工具學習等,讓學生在英文課外、校外也有很多機會講英文。

四、進行符合當地需求與條件的英語學習相關研究

每個國家的社會與生活背景不同,學生面臨的學習機會也不同。芬蘭就進行了國家級的評估和教學方法的研究,包括調查孩子學習的周邊關係人、社群,探索有哪些教學方法和態度有助芬蘭孩子學習外語。

五、語言能力認證

希臘有語言認證,而且被視為對走出校園以外的生活非常重要,所以師、生都有很強的動力教與學英文。 OECD 發現,希臘人對於為什麼樣學英文這件事有很強的共識,包括在社會、教育、文化、就業與經濟等各方面的意義,所以學生從小就會去補習英文,學校裡的英文課也從小學貫穿到高中。這一條龍的學習搭配國家的語言認證制度,是重要的驅動力,讓他們從學齡起,就會在學校外使用英文。

六、應用英語的國際相關課程

英文是走入世界的工具,對小國而言尤其重要。以色列除了英文課還提供可以應用英文認識世界的選修課,像是外交和國際課程,練習用英文認識國際情勢,跟世界溝通,建立共識,緩解衝突。

七、雙語課程與能力要求

在多元文化與多語言社會的荷蘭,大部分的中學都提供雙語教育,而且選英文為主要外語。英文不但是重要的核心科目(其他核心科目包括數學和荷蘭語),還要有一定比例的其他課程以英文授課,目標在於精通第二語言且具備國際視野,以便和荷蘭商旅往來頻繁的世界接軌。此外,荷蘭學生在高中畢業時,必須參加國家的標準化英語考試,且計入期末成績的一半,這讓大家更重視學英文,也確保一定的英文水準。

關於台灣面臨的雙語師資問題,在荷蘭,師資來源多元化,許多老師的第一份工作不是教師,所以有廣泛的生活和工作經驗,支持他們在各領域都能使用英文溝通的雙語能力與教學。

八、給老師更大的教學自由

很多人對於老師應該怎麼教英文,或是如何設計學習體驗有很多建議,像是小班教學,依學生程度分級、分班或在教室裡分組,運用哪些科技工具,或是活動等。但老師們依經驗指出,這些都只是變化的方法,遠抵不過給老師更大的教學自由,讓老師依課堂、學生的狀況,自由運用這些變化。

九、留意機會的不平等

OECD 也提醒,每個學生得以在學校外學英文的機會並不相同,無論是地理、文化或是社會經濟背景的差異,都會導致接觸不同資源的種類可及性和刺激頻率。但是校外的英語學習愈來愈普遍,影響力也日增。教育工作者或制度的設計者在規劃外語教學時,也要留意這些不平等,盡量提供配套支援。

(資料來源:PISA 五國英語學習報告

延伸閱讀

黃敦晴 黃敦晴

黃敦晴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特約專欄作家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