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老師的心聲:希望和家長成為彼此的幸運

這幾個月,韓國教師上街頭抗爭的新聞讓親師衝突的議題再度引起注目,而在台灣,1999專線等機制也不免助長家長投訴。一位國中老師分享她的真心話:「沒有一位老師是為了欺負孩子踏進教育界。」

國中老師的心聲:希望和家長成為彼此的幸運。圖片來源:Adobe Photoshop Firefly

國中老師的心聲:希望和家長成為彼此的幸運。圖片來源:Adobe Photoshop Firefly

本文重點摘要

今年開學以來韓國和台灣都發生了不少親師衝突的新聞,甚至躍上新聞版面。彷彿家長和老師如同水火。

許多家長在孩子進入新學校前,會帶孩子到廟裡拜拜,希望老天保佑孩子編班時可以分到好老師。其實很多老師在抽新班級之前也會去拜拜,希望遇見好配合的孩子和家長!

老師透過每日在校觀察,提出一些對孩子的提醒,以教師的立場,無非希望孩子各方面可以更成長,連帶整個班級運作更順暢。

我曾是比較衝動的老師,看到家長半夜傳來落落長的訊息,其中夾雜部分不是很正確的內容,感到委屈之餘,會忍不住想為自己辯解。但後來經驗多了,知道這時如果急著回覆,對方可能又會回傳,彼此都在情緒當下,事情很容易變得更複雜,最終落得兩敗俱傷。

若能先沉住氣,簡單回覆,請家長明日等老師先經過全盤了解後再給予正式回應,同時也可找學校相關單位或教師會一起討論。把學校的力量引進來,老師不致孤立無援。另一方面讓自己和家長的情緒都先稍微沉澱,事情或許更有機會圓滿解決。

我們都希望孩子在學校平安快樂、用心學習。既然目標一致,剩下的,端看老師與家長如何溝通配合。

韓國老師低潮走上絕路的背後

九月開始,好多關心教育的平台不約而同在討論韓國教師上街頭抗爭事件。韓國的「怪獸家長」現象已經存在許久,這次為何會引發長達三週的大規模抗議?

引爆點來自今年七月,任教南韓首爾江南區國小一年級的 23 歲年輕老師因班上孩子在班上被同學以鉛筆刺傷額頭,家長得知後直接到校當面責罵老師,並在下班時間持續以簡訊、電話等方式騷擾,最終致使老師陷入低潮,走上絕路。

另外還有許多其他案例:京畿道 60 多歲的高中體育老師因本身長期腸炎不適,於課堂中暫時離開上廁所,期間有女學生遭到另名學生的球打傷。家長除了要求教育廳懲戒該師、也向警方針對該師提告,該教師最後選擇留下遺書輕生,其中寫到生前遭受學生家長投訴而飽受巨大壓力;大田一名 40 多歲的教師因將毆打同學的學生送到校長室,便遭該名學生家長惡意投訴,甚至以「虐待兒童」名義向警方提告,最後該名教師同樣選擇輕生。

台灣老師的不同困境

韓國教師團體稱全國類似的情況嚴重,包括學生及家長騷擾、霸凌甚至毆打教師,還有家長任意舉報老師虐兒。那麼,台灣呢?

這兩個月在新聞上看到台灣發生多起國中和高中校園暴力事件:有學生疑似因不服老師管教,把老師推倒;某高中老師為了保護學生不被另一名學生毆打,自己反而被該學生攻擊;甚至有老師描述自己多次受到同一位學生攻擊,曾拿原子筆朝著自己眼睛刺過來,幸好有躲開。

韓與台的案例看似不相關,但其實彰顯教育界遇到困境的一體兩面:韓國案例顯示家長與學生權益高漲、台灣案例則突顯教師在教育現場的教權低落。

早期台灣的教師充滿威嚴氣息,有其歷史背景。包括黨國統治下,部分師資可能來自官派,管教方式權威,學生少有話語權。另外也有透過自身努力考上師專的老師,在當年的相對教育程度較高,掌握知識的同時也為教師帶來權力。

但這樣的時代早已過去。這一、二十年來投身教育界的老師,應該不出幾個原因:可能是大學時很喜歡某個學科,或有過家教經驗也享受教學成就感,因此加修教育學分、選擇投入教職;或者自己原本就很喜歡跟孩子相處,所以就讀師範體系;更有部分老師,不外乎冀望得到一份穩定的工作。

但一旦真正踏入教育界,許多老師才體會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可能你很愛國文,卻發現在一個班級裡面,對國文無感或反感的人比喜歡的更多;你熱愛教學,卻發覺每天花好多時間在處理文書事務、注意孩子的打掃工作、管理上課秩序、幫忙排解學生的人際糾紛和情愛糾葛、或是應對少數不明理的家長。

教師普遍不快樂、壓力大?

教育講求穩定性。國小老師通常一次帶兩年,國中則是三年,若無特殊狀況,我們一般會把班級帶完。如果遇到處處找碴的家長,只要一位,就足以讓老師這兩三年心力交瘁。該家長可能處處拿放大鏡檢視你的言行舉止,稍有不滿就打 1999 直接投訴或致電學校,後續就是無止盡的開檢討會、寫報告,甚至跑法院。

更無奈的是,我們每天依然要準時到校,面對包括該位家長孩子在內的數十位學生,而我們的專業告訴我們,不該把私人情緒帶到工作上,更不該忘記你仍有班上其他許多學生要照顧。在動輒得咎的情境下工作,擔心隨時又要被投訴,卻還是要保持教學專業⋯⋯從這個角度,說老師是高度情緒勞務的工作,一點都不為過。

只要是事病假,我們都要自費找同事幫忙代課,等同變相被扣薪水,又給同事增加負擔,這些都是壓力。很多人會說,可是老師有寒暑假!先不論扣掉學生輔導課、教師的備課和研習日、參加各種會議占掉多少日子,身而為人最珍貴的,不就是自由?在學期中,為了不給同仁增加負擔,絕大多數老師都是盡量能不請假就不請假,抱病上課的、遇到自己孩子學校重要活動卻無法參與的,比比皆是。

踩在紅線上跳舞的人

這次韓國一連串事件,許多人歸咎給 2014 年推行的《兒童福利法》。當中有許多法條遭到家長濫用,讓他們得以輕易對教師提出虐待兒童的指控。就算事後經查證,教師並無不法,動輒數年的訴訟早已對教師造成金錢與精神上的傷害。

台灣呢?我們有教育部訂定的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各校訂出相關辦法。其中列出教師違法處罰措施參考表,以及極具理想色彩的適當正向管教措施參考附件,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去下載來欣賞。我們都認同正向管教是教育基準,但如果不斷以這些法令規章去限縮教師的管教手段,同時卻希望孩子都會自動變得更好,我想是有點過於天真了。

而更多的時候,是老師自己給自己壓力。管理課堂影響秩序的學生(心裡懷疑自己是否言語有針對性?講話方式有無太激動?)中午找學生來辦公室補寫作業(又在內心反思:有取得孩子同意不用午休嗎?)、放學後留學生下來進行愛班打掃(內心小警總提醒,有聯繫家長並取得同意嗎?)越認真的老師,反而讓自己處境越危險。這樣最後的走向很可能是,老師不願管、不敢管,犧牲的是更多數孩子的受教權。

學校是個甚麼樣的存在?

現代教育體系的模樣已經越發多元,但不變的是義務教育仍有其強制性質,公立學校型態基本上也沒有太大的改變。台灣家長工作時數長,相對孩子在學校待的時間也長。孩子在校的這段期間,我們當然都盡力提供一個安全環境讓孩子就學,也讓家長安心。而現代老師的責任早已不僅限於傳授知識,更是擔任一個引導的角色,鼓勵孩子思考與自我探索,兼顧發展孩子的生活自理與人際相處能力等等。

今年看到網路有張梗圖廣為流傳,對比台灣與歐美的人才養成,提到台灣孩子從學前一路到高中階段都在讓孩子讀書考試,直到大學才一口氣希望他們習得生活管理、環境探索、夢想找尋、生涯抉擇、實務能力等能力。我認為這對中小學階段的老師並不公平。在現行升學壓力下,我不否認許多孩子們不得不花費許多時間在讀書考試,但在此同時,這些孩子其他能力的養成,我認為絕大多數老師每天都在輔導進行於無形中。

老師與家長是教育夥伴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教書十多年,家長們普遍都理性可溝通,彼此形成教育夥伴關係。在新班級的首次班親會,老師可以清楚說明自己的帶班方式與核心理念,家長也比較知道可以怎麼互相合作。 

我相信許多老師會認同,所謂的「好班」不一定要讀書成績最優,良好的班級風氣更為重要。如果你是家長,會希望自己孩子就讀的班級時常有人打架、功課缺交、上課總是有人吵鬧嗎?如果班級同學間大致可以互相尊重、作業回條準時繳交、班級讀書風氣大致良好,家長放心了,彼此的合作關係自然更容易水導渠成。

經營一個三、四十人的班級,講求專業跟經驗,需要考量的面向比起在家教育自己一兩個孩子有很大不同。懇請家長理解教師管理班級的難處,也相信老師的專業,用尋求合作取代針鋒相對。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幸運,也提供孩子一個安心穩定就學的環境。

*歡迎按下方作者欄「♡ 追蹤」,不錯過未來的文章、教學資源與活動。(翻轉教育訂戶專屬功能)

延伸閱讀

Ms.蔡蔡 Ms.蔡蔡

Ms.蔡蔡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國中英文老師,國際教育政策背景、英語專長。曾擔任新北市特教中心資優方案的特聘教師,任教於公立中學。育有兩名子女,經營臉書粉絲頁蔡蔡視角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