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融入藝術教育!透過藝術創作來培養社會情緒學習

藝術創作不僅是一種抒發情感和發揮創意的出口,也能幫助孩子表達自己的情感,瞭解自己的內在世界。住在紐約的藝術教育者陳盈婷老師分享了如何將社會情緒學習(SEL)融入藝術課程中,培養孩子社會情緒學習的各個面向,一生受用。

SEL融入藝術教育!透過藝術創作來培養社會情緒學習。圖片提供:陳盈婷(Miki)

SEL融入藝術教育!透過藝術創作來培養社會情緒學習。圖片提供:陳盈婷(Miki)

藝術創作作為情感表達的出口

藝術創作對孩子來說,有時候是在學科以外,一個抒發情緒和發揮創意的一個出口。孩子在過程中發揮創意,表現自我,甚至表達對事情的看法和記錄。而許多孩子喜愛藝術,是因為在創作的過程中是較無束縛且享受的。

身為一名藝術教育者,筆者也相信藝術創作除了是一個表達自我很好的工具以外,創作過程中其實也沒有所謂對和錯的方法,而且有時候比起成品,更著重於製作過程中的學習和靈感獲得。

藝術作品如何表達情感

當你看到一件作品時,會因為它的內容,色彩,線條和形狀而擁有不同的感受,那是因為作品本身就表達了創造者的情感,也是藝術家想要呈現給觀者的感受。反之,當我們在創作藝術時,也時常會下意識的在作品上反映出自身的經驗和情感。

藝術家露琪塔·烏爾塔朵曾說過:「你會不自覺地將心情轉移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

將SEL融入藝術創作中

也因為藝術創作是沒有標準答案且能抒發情緒的,孩子從藝術創作中培養社會情緒學習是再適合不過的。創作過程除了能引導孩子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 以外,與別人一起合作創作也能培養社會情緒學習的其他四個面向: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社會覺察(Social awareness)、人際技巧(Relationship skill) 和負責任的決策(Responsible decision making)的能力。

在三年級的一個製作手指偶定格動畫故事的項目中,孩子首先思考並設計出角色。學生透過角色創造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性格和經驗 (自我覺察)。接下來,學生運用石膏片來製作手指偶,也練習去思考和尋找自己所需的其他媒材,規劃自己的目標並在計畫的時限內努力的去完成手指偶 (自我管理)。

學生用石膏片包裹手指來製作手指偶。圖片提供:陳盈婷(Miki)

用顏料塗色,加上細節完成的手指偶。圖片提供:陳盈婷(Miki)

學生理解自己和別人的作品的不同,也在課堂上學習給別人的作品提出反饋意見和問題。接著,他們分組合作用手指偶製作出一部定格動畫。學生彼此討論故事內容,學習聆聽和互相幫忙來完成佈景。(社會覺察與人際技巧)

用紙箱和複合媒材製作背景。圖片提供:陳盈婷(Miki)

最後,在製作定格動畫時,孩子學會面對並解決拍攝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合作過程中也學習如何認知並處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好讓拍攝可以順利進行。(負責任的決定)

分工拍攝定格動畫。圖片提供:陳盈婷(Miki)

拍攝結果片段。影片提供:陳盈婷(Miki)

藝術教育在此的目的不是把社會情緒學習(SEL) 獨立出來教,而是在藝術創作學習的過程中已經無形的概括社會情緒學習的各個面向,進而將之內化,一生受用。

延伸閱讀

陳盈婷(Miki) 陳盈婷(Miki)

美術老師

紐約大學藝術教育碩士,在藝術教育領域上耕耘超過十三年,也是名藝術創作家。在紐約語言沈浸式教學私校擔任美術老師多年,擅長在教學中結合當代藝術與社會情緒學習。常在IG和臉書專頁 「一奇來 Art」 裡分享和孩子互動的心得與教育相關隨想。

一奇來 Art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