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考題忽難忽易,攸關升學的大考品質誰來把關?

學測出題老師、會考出題老師是誰?個人申請入學已成主流升大學管道,但第一階段篩選門檻的學測考題卻難以維持穩定,忽難忽易不但令高中生無所適從,大學選才也面臨考驗。負責各項大學入學測驗命題的大考中心,為何無法維持入學測驗難易度穩定、有鑑別度?

學測、會考命題流程示意圖。資料來源:台師大心測中心、曾參與學測試題研究的高中老師及教授。整理製表:王韻齡、劉映均

學測、會考命題流程示意圖。資料來源:台師大心測中心、曾參與學測試題研究的高中老師及教授。整理製表:王韻齡、劉映均

本文重點摘要

成立已34年的大考中心全名是「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網頁介紹該中心成立的目的是「研究改進大學入學制度與技術並辦理大學入學考試」,自許「發展成為考試專業機構」、「革新考試相關試務作業」。但大考中心長期以來,披著一層神秘面紗,命題作業流程不公開,從聯考時代到學科能力測驗(學測),歷年試題「難易度」經常引起外界討論,甚至波及大考中心主任去留,尤以數學科爭議最多。

109學年度,大考中心主任張茂桂因「學測數學考題太簡單」引發大學端微詞,請辭獲准;111年首度上場的數 A,又因命題太難、學生考完遍地哀嚎、影響後續大學申請入學,廣受批評,家長團體要求主任周兆民下台負責。短短3年內歷經補教業形容的「史上最易」和「史上最難」,考生、家長提起數學科就憂心,畢竟它是許多校系必採計的主科,一旦沒考好可能就錯過理想志願。

事實上就連高中老師也認為,考題忽難忽易已影響教學,尤其是多數學生覺得很困難的數學科,「學測數學可以再簡單一點,真要堅持那麼難的話,至少盡可能穩定難度,不要每屆都好像在碰運氣......」,曾參與命題的一位高中老師無奈搖頭。

依大考中心網站說明,學測的定位在「測驗考生是否具基本學科能力,是大學校系初步篩選學生的門檻」,相較於分科測驗,它的考試範圍較少、難度較低,考生成績通過第一階段篩選後,還要搭配書審、面試等二階評比,是多元入學管道的重要一環。

但學測考題的穩定度一直被詬病,以數學科為例,109年滿級分人數達14000人;但隔年滿級分人數驟降至1500人,111年數 A 更前所未有、僅700多人考到滿級分。

難易度落差太大難以預估,考生、家長一陣哀號過後,馬上受到衝擊的是大學招生。例如頂大理工醫科系多要求數學滿級分, 109年因同分人數太多造成超額篩選,只錄取50人的熱門科系,有高達400多人來參加二階篩選;111年卻又因太多人達不到門檻,造成缺額過多,環環相扣下大學端不免怨聲四起。

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副教授吳郁芬觀察,「學測沒做好,影響最大的是我們大學選才」,她舉例,這兩三年教大一新生時,發現有些基礎課學生無法理解,因為大學數學比高中教材抽象化許多,在該年學測大家都考很好(或很不好)情況下,失去對數學科鑑別度,入學後產生不符現實的期待;如果不能藉由大考有效篩出合適的學生,進來之後對師生都是很大的困擾。

「剛好有一年學測很簡單,隔年又很難,鑑別度出現很大的落差,表示考題製作流程沒有 SOP,可能根據出題老師個人經驗、喜好,或是非常局限的一批人,但外界都無從了解,大考中心沒有告訴我們這個訊息」,吳郁芬受訪時殷殷期盼,大考中心能建立一個提供穩定考題的機制。

大考中心是財團法人,約55%財源來自教育部,由納稅人負擔、屬於全民共有,理應有合理的監督機制;但數十年來為避免考題外流,均以保密為最高準則,關於如何命題、誰來命題、如何掌握鑑別度等,全都不曾公開。

《親子天下》透過各種管道,尋訪多位曾與大考中心交手過的教授、研究員及高中老師,勾勒出學測命題流程,與可能出現的問題點:

問題一:學測定位不清,學力監控又兼升學篩選

曾擔任99課綱委員的中央大學數學系教授單維彰說,學測一開始的定位接近學力檢測,參考日本考招等同於高中畢業會考,目的在為高中教育做一個總體檢,因此試題設計不該只著重頂大與精英學生的需求。

他分析,如果考題太難就只篩得出最前端的學生,估計只有15%的人能力真正被看見,中段生則大量集中在第9、10級分,無法被準確篩出,這對中段以下的學生和學校也是不公平的,「大家繳一樣的報名費,結果竟然只服務最前端的一群,合理嗎?」

108課綱委員、數學學科中心試題組長,北一女中老師蘇麗敏也認為,學測本來就是考一個基礎概念,所以採15級分制,不用分分計較,也不需要完全幫大學端做出清楚的篩選,「大學如果覺得學測太簡單,可以自行加考,例如台大電機在二階加考筆試,就能鑑別出學生的程度了。」

對比升高中會運用到的入學指標之一「國中教育會考」,從國中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基測)到會考,都少有「難易度不穩定」的批評。負責國中教育會考出題、試務的台師大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曾芬蘭,認為會考的定位明確:「我們做學力監控,只要把學生分 ABC 三個等級,看有沒有達到課綱要求的能力指標就好」,心測中心副主任曾芬蘭說,遇到會考成績篩選度不足的問題,在競爭激烈、考生較多的都會區例如台北市,「只要從原本3等級裡面自己再細分7標示,篩不出學生的問題就解決了。」

問題二:大考究竟有沒有建置題庫、控管題型難易度?

任何一個大型考試都應該有題庫,例如心測中心就有計畫的培訓來自國高中命題教師,設計原創性試題,且由國三生試考實測,每一題都附有難易度、鑑別度等參數,才完整進入題庫。每次考試可以從題庫中抽題、組題,確保歷年題目的難易度一致。但大考中心有沒有建置,卻眾說紛紜。

會考命題流程圖、會考出題老師

會考出題老師是誰?——會考命題流程圖。親子天下製表

109學測後請辭的張茂桂接受《親子天下》專訪時曾回應,大考中心有題庫但難易度預測並不容易,考前只能預測,要有多次的考後檢驗才得以印證。而心測中心的做法則是定期入校抽出國三生來試考, 凡是最近一年內測試過的考題,都不會出現在隔年會考中,因此即使有人刻意「背題」也沒用,這是確保考試公平性的必要措施。

「未來不但要建立題庫,還要有難易度評估,且分析它與真正考出來的結果,難易度相關係數多高?這些過去都沒有人做過,也是如果我做到第二年,最想要推動的工作」,張茂桂坦承大考中心身為政府出資的財團法人,目前在維持命題穩定度上,還有不小的努力空間。

國教院「測驗及評量研究中心」主任蔡明學就測驗專業指出,外界普遍認為心測中心的題庫「很厲害」,就在於它每年都能從上百上千題中,挑出難中易考題並做合理配置,「因為題庫很完整,才能做到年度『等化』、維持穩定度,讓今年的15級分跟去年的15級分代表著同樣能力。」

曾芬蘭則分析,題庫的概念不只在累積一定量的研究用試題,更重要的還有要品質、數據分析,包括給同齡考生實測後,看答對率與鑑別度等,如果沒有這些分析就不算是「有效題庫」,而現實上,「收集每一題的完整相關資料,需要非常大量的人力」,她點出人力與財源是大考中心面臨的最大難題。

學測命題流程圖、學測出題老師

學測出題老師是誰?——學測命題流程圖。親子天下製表

大考中心的經費45%來自考生報名費,但近年因少子化,考生人數不斷下滑導致收入減少,同時閱卷成本卻因新題型增加了非選擇題而上揚,想調漲報名費,家長團體與教育部都不同意,左支右絀下,歷任主任雖都想提升試題品質,卻心有餘力不足。

由於學測已採「闈(音:ㄨㄟˊ)外命題」,各科召集人分頭找尋至少四名大學教授各自命題,委員們彼此不認識、也禁止去了解,在闈外完成命題後,交給召集人彌封、送入闈場,與一般大眾以為的概念並不相同。

蔡明學務實的說,「並不是要大考中心向全民釋出所有題目!只要建好題庫,讓命題老師手上有夠多的菜可以搭配而已」。但目前的命題模式下,進入闈場後看到的考題選擇十分有限,就算想調整難易度也不容易。

問題三:命題委員從何而來?他們又如何管控難易度?

蘇麗敏分析,基本上學測數學科整卷只要有3道難題即可,大學教授負責命題,而評估整體難易度的是入闈高中老師。但曾有高中老師私下反映,最近兩年難題都不止3道,看了若覺得對學生而言太難,不 OK,也只能透過一個小紙條請人傳遞給外頭的教授,若教授堅持不改,也是徒勞無功。

「很多大學教授也許沒有察覺到,自己並不瞭解學生,跟高中現場沒有對接,這問題不是簡單的請一兩位高中老師來看,或請幾位試考生入闈就能改進」,單維彰認為這是教授命題之所以「不接地氣」,最大的難點。

張茂桂也指出,命題外包團隊多來自大學教授,未必完全聽命於大考中心,也不一定非常理解高中教學端做了哪些改變,「因為時代在變,課綱在變,但命題教授很可能還沒變,不夠理解新的教育理念」,被迫去職的他原本計畫,「再多開工作坊,增進大學端對高中教學端的認識,也要加強與研究員、命題老師間形成共識。」 

曾芬蘭深入剖析,心測中心維持試題穩定度的要訣,在於請國中、高中現場老師接受命題研習,經過專業修題審查後,再請國三生實測,累積大量的題庫與背後數據分析,才能充分掌握每一題的通過率與鑑別度。

北一女家長丘美珍在去年學測後撰文表示,「出壞的大考試卷,成為108課綱致命亂流」;政大附中數學老師賴政泓也認為,從這兩屆學測看出,大考中心跟大學招生、新課綱幾乎完全分離,各做各的。例如,數學科愈考愈難,但現場教學時數卻明顯減少,是很大的矛盾。「當你考到太難的時候,數學老師只好讓學生刷更多的題、更加填鴨,然後整個108課綱希望多一點時間探究、跨領域、議題等,就通通不會發生,又回到原點」,單維彰對此十分擔憂。

「我聽到好多人都想知道,大考中心這麼多的研究員,這麼多年來到底問題出在哪?」吳郁芬一語道出考生、家長和老師們的疑惑,也期許大學入學審查應該做得更好,才不致辜負太多人的努力,「至少一個科目的成績要能夠讓人信服,才看得到社會公義的價值之所在。」

為了解大考中心針對112學測,是否有相關措施因應,本刊記者已向大考中心提問,截至學測前截稿為止,大考中心尚未回應。

112學測系列報導

【升學考題總體檢】系列報導

(責任編輯:劉映均)

延伸閱讀

王韻齡 王韻齡

王韻齡

親子天下記者

教育線記者,對教育政策觀察、現場故事和人物寫作有極大的熱情,以「一日媒體人,終生媒體人」為榮。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