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回顧:不檢討、只沈澱 勇敢做不完美的你

在美國心理諮商研究所任教的心理諮商師留佩萱,在2022年即將結束的當下,送出學生期末成績時,寫下沈澱的心情。她想告訴老師們,即使一年的變動與忙碌,有太多聲音告訴你不夠好,但你可以告訴自己「新的一年,不需成為『更好的你』,而是可以當個真實、不完美的你」⋯⋯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在寫這篇文章的當下,我感受到空氣中濕冷溫度,我手握著熱茶、聽著窗外的雨聲,幾天前結束了學校的秋季學期,改完了學生的期末報告送出成績,現在的我感受到身體非常的平靜,而我想用這樣的平靜,來渡過2022年的最後幾天。

最近的我,感受到節慶所帶來的身心失衡──從十一月底感恩節開始,我的電子郵件信箱充斥著各種節慶促銷、走到哪裡都會被提醒著特價與消費,以及到處是吵雜的節慶樂曲和五光十色的佈置。

或許過去的我很喜歡這樣節慶的感受,但今年的我,對於這些過度崇尚消費的節慶,身心感到非常煩躁。

前陣子感恩節結束後,和一位美國朋友聊天,我分享這個崇尚消費的社會帶給我的感受,她分享著,她從來不在黑色星期五購物,以及對於即將來臨的聖誕節,每位孩子也只會拿到一份禮物,她想讓孩子們理解:「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東西,都已經足夠了,不需要再買更多東西了。」

聽她分享,我理解到,或許這些節慶帶給我煩躁的原因,正是因為消費主義不斷灌輸我們:「不夠!不夠!你擁有的不夠!」這些廣告與促銷讓我們以為,多買一樣東西,就會讓我們更快樂,讓我們不斷消費,買進許多根本不需要的東西。

但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這些物質累積並不會讓人感到快樂,因為人類有「享樂適應」(hedonic adaptation),任何外界物質獲得(像是買了新東西、工作升遷、換了新手機⋯⋯)所帶來的快樂都是短暫的,很快的,我們就會回到本來的基準值。

聽著朋友分享,「足夠了」這幾個字在我的心中慢慢沉澱下來,而2022年最後幾天,我想和「足夠了」這幾個字的感受待在一起──現在的我,足夠了,不管2022年我做了哪些事情、沒完成哪些事情,我都足夠了。

幾天後即將邁入新的一年,我想著,面對新年,我並不需要成為「更好的我」,現在此時此刻的我──我的狀態、樣貌、不完美,都非常足夠了。

我不需要設定一個「新年的我」目標,也不需要為這個「新年的我」做更多消費。新年的我就是現在的我,而現在的我就很足夠了。

當然,這是現在的我需要的東西,或許和你需要的不一樣,我相信每個人可以有自己想要結束一年、邁入新年的方式,任何一種方式都沒有對或錯。如果你喜歡在年底做回顧與反思、想為明年設定新目標和完成事項,也都非常好。

而我也想邀請你,一起來感受看看:現在的你,不論如何,都已經足夠了。新的一年,你也不需要成為「更好的你」,而是可以當個真實、不完美的你。

或許一直以來,我們每個人都夠好了,是這個社會結構不斷灌輸我們不夠好:

  • 白人至上主義和種族歧視,讓某些膚色的人內心感受到自卑與沒有價值。
  • 資本主義讓我們把心思放在財富累積、工作、生產力,讓我們覺得永遠做得不夠多。
  • 消費主義灌輸我們要不斷累積物質才會快樂,讓我們總覺得自己擁有的不夠、還要再多買一樣東西。
  • 父權主義把我們放置性別角色的框架中,要求我們遵守性別角色所帶來的期待。
  • 異性戀主義灌輸我們家庭與關係只有一種可能性,讓許多人不敢展現真實的自己、追求自己想要的關係樣貌。
  • 肥胖汙名化與瘦身文化讓我們相信某一種體態才是美麗的,讓我們誤以為瘦才是健康的,讓我們想盡辦法節食減肥、對身材不滿意。
  • 學歷至上與文憑主義讓充滿成績不好的人充滿羞愧、覺得自己不如人。

我們每個人都夠好了,是這個充滿歧視與壓迫的社會體制灌輸我們「不夠好」的信念,這樣的體制是由過去某些為了掌權的人所建立、不斷傳遞下來到我們身上。而當我們沒有意識覺察到時,也就持續把這些信念和體制傳遞給下一代。

新的一年,我不需要成為更好的我,但我想努力讓這個社會變成一個更平等、更尊重人的社會。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當真實的自己,然後知道真實的你──不論外表樣貌、膚色、說哪種語言、工作頭銜、學歷、身材、性傾向或性別認同⋯⋯不管如何,你都夠好了,都足夠了。

2022年最後幾天,我感受著「足夠了」,也邀請你一起感受:我們,都足夠了。

*轉載自留佩萱部落格

延伸閱讀

留佩萱 留佩萱

留佩萱

美國執業心理諮商師

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目前在美國Antioch University Seattle 心理諮商研究所擔任教職,為美國執業心理諮商師、美國國家認證諮商師、EMDR受訓治療師、認證家暴/性侵諮商師,以及認證臨床創傷治療師。 在美國工作主要諮商對象為小孩、青少年、大學生、成年人、以及家庭。專長包含創傷治療(童年創傷、性侵、家暴)、創傷知情、EMDR治療、依附關係、以及內在家庭系統治療。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