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不守秩序、沒禮貌想引起老師注意,你能「忍」到最後嗎?

面對學生沒舉手就發言、對老師沒禮貌等想引起老師注意的不適當行為,老師能怎麼做?在《全班性的正向行為介入與支持》一書中教育心理學Brandi Simonsen博士與師資培育學Diane Myers博士分享老師在運用「計畫性忽視」這個技巧時,應該注意的幾個要點。

計畫性忽視。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計畫性忽視。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學生故意引起老師注意,怎麼辦?

我們曾在第二章討論過「消弱」這個行為原則,也就是對原先被增強的行為不再給予增強。例如,如果賈克伯隨意出聲的功能是為了獲得老師注意(像是老師會說「賈克伯,不要再這樣」或是「賈克伯,不要隨意發言」),老師可以忽視賈克伯隨意出聲的行為,也就是在他隨意出聲時不給予注意來消弱他的行為

當然,老師得注意消弱爆衝(extinction burst)的情形:當賈克伯隨意出聲沒有獲得老師注意的時候,他可能會提高音量、頻率和強度。

為了減少消弱爆衝的可能性,老師也應該同時提供大量的注意來增強賈克伯的適當行為,

以增加他在未來使用適當行為(例如:舉手、和老師有眼神接觸)來獲得注意,而減少他隨意出聲的可能性。

老師也應該運用前事策略像是經常查看賈克伯的狀況,並在整節課提供定時的注意,以減少他要求老師注意的可能性。

當消弱被應用在功能為獲得注意的行為時,可稱為計畫性忽視(planned ignoring)。(如果學生的行為功能是逃避時——像是學生趴在桌上來逃避寫作業——你不大可能用忽視來消除這個行為!)

計畫性忽視通常難以有效地執行,而且也不該單獨使用。如果你試圖對原先獲得注意的行為停止增強,很重要的是你要教導並增強具有相同功能的替代行為——就像賈克伯這個例子。

  • 老師必須確保學生能從適當行為獲得大量的注意(甚至是非後效的注意,像是頻繁地察看學生。如何增強學生的適當行為?請見〈代幣制度應用實例:建立兌換制度,注意設定代幣期限〉一文)。
  • 老師要確保隨意出聲的行為之於增強是無關(囚為賈克伯已經獲得大量注意,而且可以透過適當行為獲得更多),且無效的(因為隨意出聲的行為不再能引起注意)。

如果你想使用計畫性忽視,要記得行為在變得更好之前可能會先變得更壞,而且你要考慮你能不能受得了消弱爆衝。

無法堅持忽視,會把問題行為增強到新高度

如果一個學生慣性地直呼你的名字,而你通常用「不要這樣叫我!叫我雷老師」或是類似的口語指責給予後效的注意,你或許會考慮計畫性忽視。但是我們要提醒你的是,行為在變得更好之前可能會先變得更壞。

當學生對你說「喂,諾瑪!(直呼你的名字)」,而你沒有回應時,學生可能會再叫你一次。因為過去行為通常會引起後效的注意,學生可能會一次又一次地叫,而且他可能會增加這個行為的頻率和強度:「喂,諾瑪!諾瑪!幹嘛啦,諾瑪?我知道你有聽到我在叫你!喂,諾瑪!」

你有辦法忍受這樣的消弱爆衝嗎?想想看如果在他叫了第100次 「 諾瑪!」後老師轉頭大吼:「叫我雷老師!不要叫我諾瑪!」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老師就這樣把問題行為增強到一個全新的程度,也就是向學生展現,老師最後還是會注意這個行為的,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執行「計畫性忽略」要注意的限制

關於這個策略最後要考慮的一個限制是:「計畫性忽視」的意思是去除不當行為所獲得的所有的注意。因此,當學生隨意出聲時,老師不應該說「我要忽視你」或是 「 直接說出來的答案我不接受」。那並不是忽視;那只是以另一種形式來提供注意而已 。

同樣地,當老師開始「忽視」行為時,卻在學生行為問題出現後在黑板上的學生名字旁做一個記號或是「看」學生一眼,是無法消弱這個行為的;這樣做只是提供其他形式的注意。老師應該只在學生表現適當的行為時,還有行為問題沒有出現時,才提供注意 。

全班性的正向行為介入與支持:預防性班級經營指引

*本文摘自心理出版社《全班性的正向行為介入與支持:預防性班級經營指引》,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Brandi Simonsen、Diane Myers Brandi Simonsen、Diane Myers

《全班性的正向行為介入與支持:預防性班級經營指引》作者

Brandi Simonsen博士是康乃狄克大學教育心理學系特殊教育的副教授,以及行為教育和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她亦協助規劃該大學全校性正向行為支持研究所層級之認證學程。 Diane Myers博士是德州女子大學師資培育學系的特殊教育副教授。她於麻州沃塞斯特的聖母學院特殊教育學系擔任助理教授的六年間,創立了正向行為介入與支持進階學程。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