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詹志禹:多元智能之父Howard Gardner的《統合心智》

多元智能理論之父加德納在心理及教育領域擁有卓越貢獻,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他有色盲、臉盲、單眼弱視,缺乏立體視覺等缺陷。也因此他很早就開始質疑「單一智能測驗」(如IQ測驗)的可信度。他認為一個人的潛能不應被單一智能框架,而應從多元面向做評估。這與新課綱的素養理念不謀而合,也是現代教育可依循的準則!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本文重點摘要

2022教育年會|為幸福而教 報名請點此

霍華德‧ 加德納(Howard Gardner)號稱「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簡稱MI)理論之父,一生研究過許多傑出的創造性人物,包括甘地、畢卡索、愛因斯坦、佛洛伊德等人,各代表一種突出的智能,現在,加德納終於也研究起自己了! 他會認為自己的哪一種智能特別突出呢?

學者的自傳就是和一般人不太一樣,通常花較多篇幅剖析自己的觀念起源、發展過程與思想體系,並試圖解釋過去某些事件、人物與環境如何形塑自己的思想發展歷程,寫作上更講究自我覺察、坦承、反思與主觀中的客觀,這種自傳被稱為知性自傳(intellectual autobiography),例如哲學家卡爾‧ 波普(Karl Popper)寫的自傳就叫《無盡的探索:知性自傳》(Unended Quest: An Intellectual Autobiography)。

加德納與波普類似,在書中都很坦承,無論是面對自己、他人、事件、關係或學術界互動,無論功過恩仇或好壞對錯,書中指名道姓、忠於事實、毫不隱諱!

加德納的身世與蛻變

小華(Howie,加德納小名)出身於逃離納粹迫害而移居美國的猶太家庭。他小時候很內向,喜歡獨自活動,例如閱讀、寫作、練琴、游泳等,大部分時間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只保留少數知心好友,不愛交際與團體生活。這樣的情況幾乎要到大學之後才略有改變,直到他成為學者之後,因為領導計畫團隊與募資任務,才轉為比較外向。

小華熱愛音樂,腦中隨時盤旋著音樂,終身喜歡彈鋼琴與教琴,但他有色盲、臉盲、單眼弱視,不擅長視覺辨識,缺乏立體視覺。

小華喜愛閱讀、大量閱讀、求知若渴,家裡有什麼就讀什麼,在圖書館裡如魚得水。也熱愛寫作,七歲就辦班刊,高中編校刊,沉迷於創作,渴望將思想傳達給全世界。他的記憶力不錯,腦中資料四處飄浮,擅於跨域連結,也是考試高手,是別人眼中的「好學生」,優異到讓同儕感受威脅,自己卻仍有自卑感。

他不喜歡被學科界線所局限,不喜歡循規蹈矩或走別人走過的老路,直到進入大學,仍維持廣泛學科興趣與高度成長心態。他雖是考試高手,卻對有標準答案與時間限制的客觀式測驗充滿批判,直到成為學者並提出多元智能理論,仍在嘗試推翻 IQ 測驗的霸權。

加德納的學者風格

加德納醉心於知性探險,崇拜學術成就。在方法論方面,他偏好質性、訪談、個案、開放性的研究,也從事探索性的實徵研究,但不擅長操弄性的實驗研究,也不喜歡驗證性的量化研究。

他擅長發現問題、深度探索、獲取洞察、綜合歸納、全面觀照,風格類似皮亞傑(Jean Piaget)。在專業領域方面,他喜愛跨領域統整,討厭專業分割或領域藩籬,不認為自己是主流的心理學家,反而認為自己是有系統的社會思想家。

青年學者加德納著述雖然豐富,但仍有將近十年時間為不穩定的薪水與生活疲於奔命,甚至連累家人。縱然如此,他以多元智能理論成名之後,卻依然堅持將學術成果與智慧貢獻給大眾,拒絕打造並保護商業品牌,也放棄巨大的商機。

他說,他擁有一件無價之寶叫「知足」,他只熱衷於探索未知與教育工作。

加德納的著作與理論

加德納著作等身,單在台灣翻譯出版的作品就至少有6本以上,但因翻譯人員與出版社都不同,導致我們對於加德納的了解極為破碎。首先,作者名字的翻譯就不統一,讀者未必知道「嘉納」、「卡德納」與「加德納」⋯⋯ 其實全是同一個人。其次,這些書名全都包含「mind」字眼,但中譯書名將「mind」翻譯成「心智」、「心靈」、「能力」等不同名詞,導致書籍之間不再互相呼應。

舉例來說,《心智解構》(Frames of Mind)一書其實是提出一種新的心智架構,書中主張的任一種智能,都與人類的文明、學習、教化與專業發展息息相關,包括藝術、社會及近代科學方法等,所以作者後來就補寫了一本《超越教化的心靈》(TheUnschooled Mind),用意在說明未受教化的心靈,分析阻礙學習與教化的直覺、偏見與迷思。

但是,上述兩本書畢竟都是心理學觀點,無法回答「如何應用多元智能理論進行教與學」的問題,所以作者就再寫了一本《學習的紀律》(The Disciplined Mind),但這本書卻與「紀律」無關,它是以3個領域(生物/音樂/社會)為例,各採用一個主題(達爾文演化論/莫札特作品/納粹屠殺猶太人),來示範多元智能的教學方法與個別化學習策略。

後來,作者將這種學習能力納入《決勝未來的5種能力》(Five Minds for the Future)之一,該書也將「The Disciplined Mind」一詞改譯成「修練心智」。

此外,作者以他的多元智能架構(當時只有7種獨特智能)為基礎,為每一種智能各找出一位20世紀的傑出創造性人物為代表,進行心理傳記式的個案研究,完成《創造心靈》(Creating Mind)一書,並在自己進入回顧人生的階段,對自己進行傳記式的個案研究,完成《統合心智》(A Synthesizing Mind)一書,而「統合心智」也是《決勝未來的5種能力》書中提到的5種關鍵能力之一。

看起來,這6本書是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核心,以「mind」作為標籤,展開連結、補充、舉例、應用與延伸,可惜這些關係經過不同的翻譯之後就消失了!

理論成名之後被誤解、誤用或扭曲的情況,幾乎無可避免。在這方面,馬克思、達爾文、愛因斯坦等人更有經驗,他們若死後有知,應該會想跳出棺材來駁斥。

翻譯只是無意中造成誤解的一個小管道,意識型態才是大宗,例如澳洲部分人士差點誤用多元智能理論來判定種族之間的智能差異,甚至打算制訂一套標準化的教育方法,這讓加德納大受驚嚇並奮力駁斥。

其實,無獨有偶,加德納所挑戰的 IQ 理論與測驗也遭遇過同樣命運,美國在20世紀就有多篇文章與書籍試圖證明「 白人的IQ比黑人高」,而且是基因造成的結果。

這些論證也常被駁斥為「偽科學」,但從未真正消失;看來,加德納為求真的戰鬥將永不止息,難怪他晚年的研究與關懷轉向倫理。

統合心智是什麼?

本書聚焦「統合心智」,難道是想在多元智能架構當中增加一種智能嗎?

非也! 統合心智其實是一種素養,是認知能力、情意態度與行動實踐的整合;它源自人生目標,可用來統合大量資料或穿透多重領域,需搭配關懷、提問、歸納、洞察、抽象化、意義建構、後設反思與整體思維等歷程,可用在辦活動、做決策或發展理論/典範等脈絡,統合結果可能很傳統,也可能很創新。

在加德納的理論系統當中,統合、修練、創造、尊重與倫理被列為「決勝未來的5種能力」,但國內熟悉十二年國教課綱的人可能會一眼就看出,那正是5種「素養」。

一個人最適合什麼工作或生涯,並不是決定於他在多元智能當中的哪一種智能最高,而是要考量他的多元智能組合型態最適合在哪方面追求自我實現,而統合心智就是用於統整自己的多元智能,使其成為一個有機的組合。

舉例來說,某甲和某乙同樣都在多元智能當中以語文智能表現最高,但某甲的內省與音樂智能也頗高,數理邏輯與肢體動覺則偏低,所以,他統合成為質化取向的藝術心理學家。而某乙的肢體動覺與自然觀察智能也頗高,其他智能都偏低,所以他統合成為傑出的體育播報員。

綜而言之,統合心智是一種對自己的多元智能進行適切組合的素養,用來生產作品、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最終達成自我實現,並對這個世界產生貢獻!

*本文摘錄自親子天下出版《統合心智》,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統合心智

博客來親子shopping誠品金石堂momo讀冊

延伸閱讀

詹志禹 詹志禹

詹志禹

政大教育學系教授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教育心理系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並擔任教育部「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總辦公室主持人。 在學生心目中是既嚴格又溫暖的人生導師,但在家中兩個女兒常笑他是「喜歡講冷笑話的老爸」。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