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會考志願選填:高中校長給學生的4個思考方向

【劉桂光專欄】會考結束了,該如何幫助孩子做出下一步的選擇?台北市復興高中校長從未來大學端選才的觀點提供建議,除了先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興趣方向與學習特質外,從高中端想要收到的學生、觀察高中升大學的狀況也有助於我們跳脫傳統的分數思維。

國中會考考場指引。示意圖。楊煥世攝

國中會考考場指引。示意圖。楊煥世攝

本文重點摘要

會考結束了,在成績公告後,肯定又會有人開始根據分數進行簡單的分數落點排序。這些所謂的升學達人,或是補習班包裝下的落點分析,我個人認為都不能完全相信。家長與同學們想要參考這些落點分析是可以的,但絕對不夠。除了要先了解自己的興趣方向及學習特質外,也建議從下列幾個方面來思考:

首先,在評估自己的興趣方向、學習特質部分。例如:若學習傾向是偏向學術性,對於國中課業的學習有較高的興趣與成就感,對於學科考試準備得心應手,那你是比較偏向適合普通高中的,因為高中的學習是國中的加大、加深、加難版,未來要銜接升大學。

但若你比較喜歡動手實作、喜歡拆東西探究、喜歡動態的學習,甚至對未來想要從事的領域較為清楚,可以選擇高職,未來若要升學則可以進入科技大學。

這兩種不是截然劃分的,重點是提醒同學與家長要探索一下自己未來的方向,探索未來的過程中目標也許不是那麼清楚也沒關係,但千萬不要人云亦云、道聽塗說,不要跟著人家走,不要隨著分數走。

拿到今年的成績之後,可以查閱歷年的各校錄取分數的概況,抓到自己可以錄取學校的區間,這個時候就可以暫時放下學校的分數排序了。

家長們當年讀高中時未必有很多選擇,當年的經驗也未必適用,時代真的不同了。我們若只以自己的經驗來思考,這其中就會有非常多的刻板印象與個人偏見。

你若仔細去看這些分數與學校排序,每年都差不多,問題是我們都知道社會的變化迅速,未來的變化肯定會更大,這些排序根本無法呈現教育現場的許多真相,也對許多認真經營學校的教師及行政夥伴非常的不公平,對教育的正常發展也非常不利,當然對同學的選擇也形成很多限制。

因此,我建議家長與同學們可以從以下的兩個角度來思考未來學校的選擇:

觀察高中升大學的狀況

今年也是108新課綱高中生進入大學的第一年,最近的推薦申請剛剛落幕,各校都在放榜中。就有學教授分享了他們審查高中生的學習歷程與面談的經驗,下面是大學建築系教授褚瑞基的分享:

「大學推甄剛剛落幕,想告訴大家,如果想來學建築、室設或是景觀相關科系的話,千萬要注意以下4點⋯⋯

  1. 不要再上畫室去加強訓練什麼石膏畫之類。
  2. 不要再帶什麼手繪單點、兩點透視圖讓老師印象深刻。
  3. 不要再做什麼建築模型來了、也不用再帶重死人的灌注混凝土來了。
  4. 在每一位都是十項全能(音樂、畫畫、 運動... 還有滿滿的幹部記錄)狀況下,實在也不需要提太多。

我的建議:以上對於想學設計不一定有用。下面幾項有用,你需要的是⋯⋯

  1. 對於你居住、上學城市的周遭好好探索一遍。
  2. 翻幾本建築及設計的書,提個「好奇」的問題,並自己試圖找出答案。
  3. 自己獨自出去做幾次建築、空間、景觀小旅行,把觀察寫下、畫下來;如能編輯出一個觀察小冊更好。

我們教育不是強調多元以及自主嗎?怎麼自主學習也都快成了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樣子。我超討厭商業化全面介入的學生學習,甚至懷疑補習班有提供口試 SOP 範本,學生的說明順序、觀點都好類似。(以上段落引用自褚瑞基教授臉書

我們可以從以上的建議裡面看到幾個關鍵詞:觀察探索、好奇提問、多元學習、自主學習等。

另一位副教授許雅惠的分享內容更多更完整、有興趣的家長與同學可以自行上網搜尋閱讀我將重點摘要如下:

「今年⋯⋯不少學生在學校經過探究與實作的洗禮⋯⋯談起探究過程,能有條理的說明那些他們接觸到的人事物或史料,有的學生還能檢視成果的不足,提出改進之道,這些都是過去很少見到的。

「幾位對遊戲、電腦多媒體有興趣的學生,在自主學習或是課外時間,架設網站、錄製影音、製作桌遊等,開始發現沒有足夠的內涵底蘊,是無法支撐起看似有趣的多媒體框架。」

「不難想像,我們在大學端看到的這些改變,意味著有許多熱血的高中老師投入,帶領學生進行探究與實作,給予學生引導與鼓勵,讓高中與大學的教育能銜接起來,減少兩者之間的斷裂。」

「探究與實作是否會因城鄉而有差距?都會區的明星高中水準自然比較平均,不過沒那麼明星的高中,也有令人驚艷的表現。」(以上段落引自許雅惠副教授臉書

這裡面的重點是:探究實作、檢視改進、表達、興趣導向、觀察理解、多元能力等

我提供這兩位教授的分享,是想要跟家長與同學說明,新課綱的實施已經3年,不論你贊成或反對,這樣的改革方向已經上路,從這些關鍵字句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到:

學校的分數與排名已經不是唯一的選擇依據,未來就讀高中職的關鍵在能力興趣、自主學習、探究實作、好奇心、觀察理解⋯⋯

因此跟孩子討論出可能的興趣與方向,未來的學習目標、策略與方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其中包括興趣、目標、計畫、執行、反思等,都是很多大學重視的東西

了解未來世界需要的能力

哈佛大學變革領導中心主持人東尼・華格納(Tony Wagner)也提出,未來人才必須擁有4項關鍵技能:

  1. 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2. 溝通協調(Communication)
  3. 通力合作(Collaboration)
  4. 解決問題的創意(Creative Problem-Solving)

麻省理工學院(MIT)領導管理名師 David Niño 指出,成功的領導特質包括:學習能力、面對失敗的能力等,當成長過程缺乏失敗學習和團隊合作經驗,反而失去了學習機會。

這些分享都不是針對哪一個具體的科系與行業,也沒有說明分數與排名。

以前的差異是排名的、縱向垂直的落差,那是分出好壞、比個你死我活的年代。未來的差異是橫向水平的特色展現,將是多元競爭各展特色的時代。同樣都是需要競爭,過去是講名校、看背景、靠關係的,未來這些也不會沒用,但是未來的世界更廣、舞台更大、層面更多元,而且很多的機會是掌握在我們手上的。

非名校、沒背景、缺關係的孩子,比以前有更多被看見的可能性,他們現在有機會走出自己的路來的,為什麼要逼孩子走我們以前舊時代、舊思維下的老路呢?為什麼不培養孩子具備選擇未來的能力呢?

所以,關鍵不是孩子在會考成績上好壞輸贏,而是我們有沒有幫助孩子培養未來需要的能力,走出自己的路來。

家長們與其在分數上計較,在所謂的學校排名好壞上掙扎,還不如好好陪著孩子探索自己、規劃未來,培養出好的學習習慣才是重點。

明星高中競爭激烈,同學學習氛圍佳,需要的抗壓性強大。社區高中能夠彰顯個人特色,爭取繁星與特殊選才,較能培養出孩子的自信心,能夠以專門特色申請大學,所以真的是各有特色。

高中端希望收到什麼樣的學生?

有很多家長與老師問我,高中端學校希望收什麼樣的學生?我的想法是:我們最喜歡收願意學習的學生,不會計較過去成績的優劣,只要持續保持高昂的學習動能,或願意好好學習,我們不想以分數高低來看學生,也呼籲大家跳開以學校的分數排序為唯一考量的選擇方式。

每個家庭的選擇不同,不適合讀高中的,就應該選擇讀高職;不想浪費交通時間的,最好的選擇就是住家附近;希望適性學習的,建議就勇敢去追夢。

可以去了解一下在那些分數排名之外,學校做了那些努力與耕耘,學校的發展趨勢是不是越來越好?在校訂必修、多元選修、自主學習、探究實作等規劃是否用心?這些都是新課綱實施後的重點觀察。

這些多元的思考與分析,對孩子的未來才是最好的。我們希望孩子們都是願意學習而來的,讓我們一起來陪伴孩子,找到未來學習的方向。

延伸閱讀

劉桂光 劉桂光

劉桂光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社團法人中華點亮生命教育協會理事長、臺北市教育局聘任督學,前台北市復興高中校長。以經營一所幫助學生找到未來方向的好學校為教育的核心價值,致力培養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更溫暖的他人。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