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球變打架!從職籃的衝突罷賽 看運動中的情緒調節

【曲智鑛專欄】台灣職籃 P league 上週發生球員在球場上的衝突,兩位當事球員都被判出場。特教老師曲智鑛也藉機與籃球活動的孩子與家長討論,運動中如何面對並妥善處理情緒。

台灣職籃 Plus league 上週有球員在場上發生衝突,吳岱豪(畫面中)在被洋將羅賓森犯規後,生氣的用球砸向對方,被裁判和教練團架開,避免衝突延燒。取自網路影片

台灣職籃 Plus league 上週有球員在場上發生衝突,吳岱豪(畫面中)在被洋將羅賓森犯規後,生氣的用球砸向對方,被裁判和教練團架開,避免衝突延燒。取自網路影片

台灣職籃 Plus league 聯盟上週發生球員在球場上的衝突,吳岱豪在被洋將羅賓森犯規後,生氣的用球砸向對方,結果兩位球員都被判出場,羅賓森所屬的球隊教練鄭志龍當下甚至決定要以罷賽向裁判、聯盟抗議,因為他們認為比賽判決標準不一致。其實,籃球場上不僅是最容易發生近身衝突,也是最好讓學生學習情緒調節的場域。 

這個事件特別刺激我反思情緒的特性,過去在《從職棒「球是猿的」、「本壘攻防戰」爭議,看如何學會情緒控制》這篇文章中我曾經提及情緒的3個特性,包含情緒受情境影響、情緒是累積的、情緒會互相傳遞和影響。從這次衝突事件中的兩位球星在籃球場上的表現也清楚可見! 

我認為球場上的情緒是自然而然產生的,過去我們比較容易關注的是外顯的情緒行為反應,內在的情緒變化似乎不容易被察覺,怎麼說呢?是不是只有表現出來才有情緒?絕對不是的!很多情緒是淺藏的。

簡單的說,沒有情緒行為不代表個別不存在情緒的變化。換句話說,其實吳岱豪和羅賓森的情緒變化,並不是單純因為羅賓森搶籃板球時打到吳岱豪的臉和脖子。 

根據鄭志龍教練賽後記者會的說法,裁判其實在前幾個回合就讓他們感覺到判決標準不一致。這樣的不一致讓球員情緒有些波動,也讓羅賓森在搶籃板時動作比較大一些。

而主播在播報時也提到吳岱豪過去在球場上的表現,是不會隨便讓別人欺負自己的。羅賓森的大動作讓吳岱豪感受到威脅,因為他打到頸部以上的位置,也因此激起他的情緒。至於吳岱豪丟球回擊的動作也引起場面的緊張,其他球員的情緒也受到影響,林宜輝甚至賠上一個技術犯規。

打籃球用球砸人:情緒爆發時的本能反擊

比賽一直輸會有情緒、別人比自己厲害會有情緒、覺得自己表現不好、隊友表現不好會有情緒、感覺自己被別人侵犯(肢體、語言)會有情緒、認為裁判不公平會有情緒……,累積情緒的事情真的太多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選擇透過籃球活動,當作孩子情緒訓練的主要原因。 

在特殊教育工作室「陶璽」的體適能訓練目標為情緒調節、社會技巧、執行功能以及自主學習。當然,也有的孩子單純就是來動一動的,培養他們運動的習慣和休閒活動的能力,讓孩子多懂一項運動,也可以為生活增添一些調劑。

而這樣的訓練模式是透過體驗學習的模式,在自然情境中藉由籃球活動的練習,善用隨機教學的機會讓孩子能逐步提升自我情緒調節的能力。

其實吳岱豪用球丟人的畫面,對曲老師來說並不陌生,這是不少孩子在情緒爆發時本能的反擊策略。

我們無需刻意製造孩子的情緒和衝突,在球場上這些都是自然發生的。

我們不害怕孩子們在球場上發生衝突,因為我們知道只要有好的引導,這些衝突經驗都會成為孩子情緒自我調節的經驗值!

情緒沒有對錯,行為才有!

在面對這些衝突情境時,第一時間我們會盡可能讓孩子因情緒行為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但我們不會過度的去干擾孩子調控自己的情緒。我認為過多的安慰,強勢的介入與主導都會讓情緒變質,孩子也失去練習調節自我情緒的機會。

帶領孩子看見自己的狀態,讓孩子在經驗後有意識的覺察,感知自己的情緒狀態以及梳理這些情緒的來源與後續影響。當孩子能清楚的掌握自己的情緒後,我們就有機會進入到指導和提供策略的階段。 

另外,不要讓孩子覺得情緒是罪惡的,孩子不需要因為自己生氣而感到羞愧。

情緒和行為有時候應該適度的被切割,情緒是中性的,每個人每天都會有許多自然觸發的情緒,這些情緒沒有對錯,無需加諸道德判斷。至於行為就應當被檢視,生氣不一定就要打人、罵髒話或是用球丟人,這些行為則需要被檢討。

籃球運動是很好學習社會技巧的方式。籃球是團隊的運動,再厲害的選手也無法隻手遮天。溝通、合作與衝突化解在籃球場上無所不在。快攻、替隊友掩護、擋拆戰術⋯⋯等。透過戰術的練習,更能充分鍛煉孩子的社會技巧。

任何球隊都需要規則與紀律,在我們的體適能訓練中會刻意營造儀式感,從開始的圍圈討論、熱身、單項訓練、小組練習、分組比賽到最後的圍圈反思與慶賀喊聲。這樣做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執行功能,讓孩子們養成規律性,強化其計畫、組織與執行的能力。

在陶璽,除原訂的訓練時間外,我們會增加自主訓練的時間。除了讓孩子們養成運動習慣外,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們更有意識的能自主練習。

我認為有效能的自主訓練安排需要對自身有清楚的瞭解,知道自己到底要安排什麼樣的訓練?知道自己要練什麼之外,還需要知道自己要怎麼練?有什麼方法?有什麼資源?需要設定什麼樣的目標?應該如何檢核?

這些年的經驗積累,我可以很有信心的說:經歷過自主訓練引導的孩子,能力的提升是明顯的。

一位青春期的孩子,因為身材的發育,身高拉高、力量變大影響他投籃的準確度。在經過一次投籃的自主訓練後,陪伴他練投100顆中距離,並在投籃過程中提供他姿勢調整的方法,命中率有大幅度的成長!

在《曲老師的情緒素養課》一書提到社會與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的概念,籃球運動是非常好的訓練場,當我們聚焦在自我意識、自我管理、社會意識、關係技巧與負責任的決策等能力的培養時,籃球技巧也會同步提升。

善用機會教學,將時事當作情緒教材

在球場上的暴力事件發生後,我立即將事件相關報導及影片分享在我們的活動群組,邀請家長陪孩子一起觀看與討論。

讓孩子練習藉由別人的切身經驗,對應自己在球場上可能的情緒行為表現,同時藉由行為後果的討論,讓孩子知道,即便情緒沒有對錯,但我們仍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聯盟最新的懲處也出爐,吳岱豪除需要被禁賽一場,罰款5千元外,球團也加重處罰,追加罰款1萬元,並且要求他在休賽季期間於新竹基層校園活動推廣反暴力與反霸凌,加強宣導情緒管控的重要! 

延伸閱讀

曲智鑛 曲智鑛

曲智鑛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創辦人。現為臺灣特殊教育工作推廣協會理事長/臺北市實驗教育機構無界塾副塾長。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輔系/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學生事務組碩士/師大特殊教育博士班進修中。曾獲GHF教育創新學人獎、關鍵評論網教育領域未來大人物、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 。出版《不孤單,一起走:曲智鑛的教育思索》、《曲老師的情緒素養課:在生活中教出孩子的高情商與好品格》等書。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