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4種提問誤區:NG提問會讓學生無法思考

提問沒有成功,如果排除學生無法回答的因素之外,我們應該想想看,我們是否透過提問,建構了可以讓學生參與及思考的路徑? 還是我們根本就是讓學生無法思考的人?

shutterstock

shutterstock

本文重點摘要

  • 限制性提問:學生要能讀心

我們對於現象的探索有預期的答案,這似乎很正常,但有時候卻可能會讓提問的過程變得很災難。一種情況是,對於有開放答案的提問設定了標準答案,我們對於文本或資訊做了判斷,形成了看法,當學生說出的答案與我們不同時,我們就先判斷他是錯誤的,卻不先詢問他是如何判斷的,這麼一來,將錯失理解學生思考的機會,也失去一次了解學生推理能力的機會。另一種情況是,沒有提供思考過程中需要的條件。

我常常提醒老師注意一件事情:我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啟動了什麼。如果過程中需要啟動的是我們腦中的已知知識或經驗,而這個知識或經驗是學生沒有的,那麼我們就要留意,是不是因為缺乏提供訊息給學生,因而讓學生無法解決問題。

  • 跳躍式提問:學生要反應快

有些時候我們會遇到一種被人詢問的過程,一會兒問東,一會兒問西;一下子問事實層次的問題,一下子問意義層次的問題。這些問題雖然都與當下要處理的問題有關,但問題的提出缺乏脈絡關係,也無法引導學生做深入思考,反而打亂了學生的思緒,成為學生無法思考的根源。

  • 批判性提問:學生要有強心臟

 我們對於學生的追問有時候會不經意透露我們對於他的評價,例如:

「你為什麼會有這麼奇怪的想法?」

「你不覺得這樣有點違背剛剛的情形嗎?」

「我覺得你的想法不太合理?」

我相信多數的情形下,絕大多數的老師都會控制自己不說出這麼有批判性的話語,但這種詞彙的出現通常都是在師生快速對話中無意識出現的。當學生接收到代表特定意義的評價時,是否還能夠好好思考,就因人而異了。

  • 耗損性提問:學生用錯力量

這幾年,很常聽到老師們說「參加了一個很燒腦的工作坊」,「燒腦」這個詞描述了他們辛苦理解與完成任務的情形,但不同的工作坊為何會燒腦,原因卻可能大不同。有時候是因為被太多名詞或複雜的規範弄到腦袋打結,但有時候則是因為想不清楚自己想做什麼,或是想不出來用什麼方式可以達成目的而傷腦筋,前者用力在理解要求,後者用力在理解自己,我們期望發生的是哪一種呢?

在教室裡也有相似的情形,我們的提問是否讓學生用對力氣,讓認知負荷聚焦在「關鍵理解」的探究上?

什麼是讓學生用對力氣? 那就是為了探究「關鍵理解」,在釐清自己的理解,這種燒腦就是必要的。但如果是因為老師的任務設計,讓學生分心於理解任務規則,或是任務本身已經占去太多的工作區,讓學生沒有餘力思考自己的思考,那這就是用錯力氣了。

******

摘自親子天下出版《提問力:啟動探究思考的關鍵》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一直問問題,是為了啟動思考的能力。」

提問力》以邏輯清楚和架構完整的敘事,將「提問」的目的、脈絡、類型、方法與語言一一闡述,並將「提問」有效應用在親子教養、學校學習與領導共好三大領域中,希望協助親師成為善於提問的引導促進者、課堂設計者及組織領導者。

延伸閱讀

藍偉瑩 藍偉瑩

藍偉瑩

社團法人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

社團法人瑩光教育協會理事長。科學教育博士,曾任北市教育局課程督學,現帶領瑩光教育協會走遍全台校園,協助老師發展課程與教學知能,也是國內推動教師學習共同體的重要推手,更是吸引數千名教師安心跟隨的社群引路人。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