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動、情緒起伏大,如何看待特教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

【曲智鑛專欄】「我很有耐心引導,為何孩子都沒進步?」面對特教孩子的情緒行為,許多老師與家長都因為問題不斷發生而感到氣餒,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創辦人曲智鑛老師分享,或許我們該換個方式引導與看待孩子的進步。

興奮過頭而不能控制自己、容易被激怒或激怒他人,當特教孩子發生情緒行為,大人應該把情緒和行為分開來看,才能對症下藥(圖片僅為示意)。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興奮過頭而不能控制自己、容易被激怒或激怒他人,當特教孩子發生情緒行為,大人應該把情緒和行為分開來看,才能對症下藥(圖片僅為示意)。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伴隨自閉症的孩子常表現出社會性互動困難和固著重複的行為和興趣,容易造成人際關係的緊張,行動時面對不如預期的事物容易卡住。感官上的敏銳也使其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響。 

注意力缺陷、過動和衝動的特質也是一樣的。注意力影響孩子的執行功能,易使自己的生活失序。過動與衝動也會造成環境的擾動,沒有控制好對人際關係也是一大挑戰!  

情緒行為問題不是特教孩子獨有的特徵,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波動,也可能會有情緒行為問題。只是有些孩子因其特質更容易被引發。面對情緒行為的第一步是瞭解孩子行為的功能性意義,到底他為什麼這樣做?這樣做可以達到什麼樣的目的? 

當我們理解行為的功能性意義,就有機會對症下藥,協助孩子整理自己的情緒,辨識自己情緒後的行為。其實情緒沒有對錯!當大人把情緒和行為分開來看,我們就更有機會同理孩子的情緒,並在接住孩子的狀態下,陪伴他一起檢視自己行為。若缺乏適當的引導,情緒行為問題有可能成為孩子與外界互動的手段。

面對有情緒行為問題的孩子,怎麼樣看他有沒有「進步」?

面對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常有機會聽見大人吶喊:為什麼他一點進步都沒有?

到底什麼是進步?大人應該如何看待孩子的改變?當我們內心出現這樣的聲音,容易使自己陷入沮喪和氣餒,彷彿過去一切的努力都是沒有用的。但事實真的是這個樣子嗎? 我們如何評估一個運動員的表現? 

對於任何運動比賽來說,我們是如何評估運動員有沒有進步呢?需要的是觀察和紀錄,「數據」是我們評判運動員表現的指標,直接把各項表現數據攤開來看,對於職業運動員來說,每年的數據甚至對來年薪資有著關鍵性的影響。看待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其實也是一樣的,需要透過觀察與紀錄瞭解行為問題發生的頻率以及表現的強度。 

那我們又該如何評估進步呢? 

常有人問:你能不能保證,這個孩子不再犯錯?其實,我真的不知道誰可以這樣保證!保證自己每次上場打擊都擊出安打,每次投籃都命中。對於運動員來說,有沒有可能每次上場都表現的很好嗎?應該不太容易吧!對於棒球選手來說,有可能每次打擊都擊出安打嗎?對於籃球選手來說,投籃命中率有可能百分之百嗎? 

如果不行,如果沒有,那為什麼我們會對情緒行為障礙的孩子那麼嚴格?不允許一點犯錯的機會呢?只要問題發生的頻率下降,強度降低也是一種進步!某種程度來說,運動選手也是不斷在錯誤與失敗中追求進步的,而且往往失敗比成功來得多。 

的確,有些錯誤的後果是我們無法承擔的,但是錯誤如果帶來的只有處罰和責備,對孩子來說就錯失重要的學習機會。過去,我常提醒家長,不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我們面對錯誤的態度決定孩子是否能從這個經驗中成長,還是停留在避免處罰,逃避責難,進而轉向思考自己可以如何掩飾錯誤。 

面對孩子的情緒行為,我們可以藉由正向行為支持的策略,想辦法改變情境,調整環境中的刺激,降低其情緒行為發生的頻率。我們也可以藉由教導孩子新的行為,新的策略面對自己身處的環境,替代原先行為的模式。孩子需要在安全的環境,藉由一次又一次的經驗學習。

孩子的改變值得等待,孩子的成長與改變很多時候並不是一條可以被預測的曲線,比較接近爬樓梯的概念,有的時候無論我們怎麼樣努力,他們看起來就是一動也不動,但這不代表他們沒有努力和沒有變化,只是這樣的變化他人「看」不出來,這樣的狀態最容易讓人氣餒和放棄。提醒自己維持穩定的狀態,心中保持盼望,堅定的做自己該做的事,改變就可能發生!

延伸閱讀

曲智鑛 曲智鑛

曲智鑛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陶璽特殊教育工作室創辦人。現為臺灣特殊教育工作推廣協會理事長/臺北市實驗教育機構無界塾副塾長。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輔系/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學生事務組碩士/師大特殊教育博士班進修中。曾獲GHF教育創新學人獎、關鍵評論網教育領域未來大人物、親子天下教育創新100 。出版《不孤單,一起走:曲智鑛的教育思索》、《曲老師的情緒素養課:在生活中教出孩子的高情商與好品格》等書。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