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英的故事》原著,給孩子來堂「世界名著的擴增實境秀」

教學者不應該只是告訴別人,他做不到,而是要陪他找做到的方法。老師用《小英的故事》教班上學生如何面對問題不放棄,和尋找解決方法的正向態度。

▲ 大沈老師提供

▲ 大沈老師提供

在上第二堂課前,我提早到了教室。就在經過川堂時,突然一個女孩跑過來跟我打招呼,說她是寫作班一位男孩的安親班同學,她說:「安親班老師要我一定要跟你說,那個男生每週日記都寫不出來!」我皺了皺眉頭,但只告訴女孩:「我知道了……」

但我心裡的想法其實是:「這跟我有什麼關係呢?日記是你們的功課,那就應該要引導他如何寫,寫不出來或許就是需要幫忙。」

教學者不應該只是告訴別人,他做不到,而是要陪他找做到的方法!

回過頭來,第二堂課所挑選的小說《孤女努力記》,就非常適合來和學生談,如何面對問題不放棄,和尋找解決方法的正向態度。

▲ 世界少年文學《孤女努力記》同時也是動畫《小英的故事》原著。大沈老師提供

會選用《孤女努力記》這本書,其實是來自我美好的童年經驗。光看書名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是哪本書?但如果改說是《小英的故事》,相信許多人就馬上會有共鳴。這本書就是日本動畫小英的故事原著,而且本書的作者耶克特.馬洛另外還寫了《苦兒流浪記》,也同樣被改編成知名動畫以及同名電影新舊版《咪咪流浪記》上映過。

這兩本小說都以兒童為主角,背景都是遭遇現實的困境下,如何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一連串的問題,最後得到幸福的勵志故事。不得不說,即使到了現今的故事或戲劇,都還是時常看到這樣的劇情設計。

用少年小說的主角作孩子一輩子的老師

開設系列世界名著閱讀寫作這樣的社團,除了考慮文本的獨特性、代表性、帶領者本身的個人讀後感是很重要的引起動機。因為童年時看過《湯姆歷險記》和《小英的故事》,許多裡面故事情節的代表畫面,在日後面對很多問題時,會在腦中不自覺跳出可參考的畫面,想像自己如果是湯姆或小英會這麼容易就放棄嗎?

好的少年小說,往往會進入孩子的記憶,成為他們一輩子的良師益友。

但是光讀,就失去開設這一系列社團寫作課的意義了,引導孩子在閱讀文本時提升理解能力,幫助他們建立思考習慣,再透過每本書的情節導讀,有意識的梳理思考的脈絡,最後用寫作來總結內化成資料庫。相信不只是寫日記、寫作文乃至於做人處事,都會有幫助的。

第一堂課進行《湯姆歷險記》花了比較多時間,談課程內容的安排和期待學生可以配合的方式。選用湯姆歷險記動畫版擦油漆的情節,果然讓學生覺得有趣投入,不過要將學習手冊裡的故事背景、人物介紹、重要情節和讀後心得一一完成,時間就會非常不足。所以第一堂的重點是放在心得,便提供了提問引導的建議清單。

第二堂課就是銜接第一堂課最後的心得書寫,互相口頭分享和檢視,我是這樣帶學生做的:

1. 先請他們看看自己寫了多少,要誠實、要讓孩子敢寫,標準要先抓他們可以做到的。所以我會先讓他們自己寫,知道每個人的程度和態度。過程則是輕鬆的用小比賽的模式,先統計個人完成的字數。

2. 接著發下《湯姆歷險記》擦油漆的情節選文,請他們很快看過,選出文章裡湯姆從擦油漆的過程產生的體悟描述,想一想自己認同的部份畫下重點

3. 請他們將畫下來認同的句子,謄抄或補上自己的想法,將最早寫的心得內容再擴充。

4. 最後,請每一組的學生輪流每人1分鐘為限,直接念心得或用口頭補充。全部說完後,再選出一位組內覺得最用心的,發老師準備的小獎勵一份。

這裡我特別留意的,就是那位被安親班老師投訴很不會寫週記的小男孩。他是以前學生的哥哥,家長也跟我很熟。觀察他上次完成的學習手冊後發現,雖然字數不多,但看得出想表現。於是我讚美他的主動完成,在進行到上述第二步驟的讀選文畫重點後,他果然低頭苦寫又補充了不少字數。我把這些都看在眼裡,等著接下來的活動,讓他有表現的機會。

前半小時的銜接活動以老師說明心得寫作方法一:找出最初的困境(問題點)和最後的結果(解決後),比對後思考差異,如果得到的結果是好的,就可以再補充自己覺得書中人物成功的原因和自己可以如何學習。

故事情節安排的目的性

教學上的一課一重點,同樣要應用在閱讀寫作課上,即使我編寫了學習手冊,也是為了讓學生建立閱讀時可以如何進行分析,來幫助理解文本。

《湯姆歷險記》的重點,選用情節主要是為了提醒讀者能用不同方式來看待要解決的問題,運用人性逆向操作,使得別人心甘情願的代勞,重點在自己先享受工作的樂趣。

要了解學生有沒有學到這點,重點就是在比對前後情節後,能不能寫下想法。所以教學目標就是引導學生寫出讀後心得,一開始我要求不多就60到100字即可,在前半小時,孩子都做到了。

至於故事背景我也覺得很有意義,但時間不足,我就直接印出來讓學生貼上,《孤女努力記》的主角介紹,我也直接翻拍書上介紹直接印出貼上。

▲ 翻拍自《孤女努力記》。大沈老師提供

而第二堂選讀的《孤女努力記》,是想讓學生看到主角的堅強和努力,因此選用的情節是在中後段「費盡苦心做的鞋子」這段。

▲ 節錄自《孤女努力記》:費盡苦心做的鞋子。大沈老師提供

以前面提到的比對法列出主角佩玲的鞋子壞了,卻沒有足夠的錢能買,最後就地取材用蘆葦草加工做成鞋子的過程。那麼比起她一路上遇到的種種考驗,為什麼要特別選這個問題呢?

這個故事情節專注在做一雙鞋子,沒有什麼高潮,就是平實的將細節一一說明,動畫裡多了很多人物動物(小黃狗)比較活潑,也讓學生比較文字版內容讀後的感覺。

問學生讀完佩玲製作鞋子的過程有什麼感覺?學生回答覺得她很厲害,因為從沒想過要自己做鞋子;也有學生覺得佩玲很有耐心,覺得她很勇敢,因為敢一個人住在湖邊的小屋……

小說裡的情節都有目的,表面上寫做鞋子,作者其實是想告訴你這個主角的性格、做事的態度特質。

最後再補充情節之間的連貫,有些情節則是為了讓故事有不同的發展而出現,這點就留在下堂課的伏筆吧!

兩堂課後,我更堅定自己的想法:

閱讀是為了讓孩子鍜練思考力,而寫作是為了整理脈絡。

讓孩子多讀多想,用提問引導思考,每部小說都有適合安排閱讀寫作任務的地方,讓孩子跟著主角一起在重要情節中思考自己可以採取的行動,讓課堂的學習變成一場世界名著的擴增實境秀!

期待下一堂《野性的呼喚》,一本一直在大沈老師桌前書架的心靈支持,待續……

延伸閱讀

大沈 大沈

大沈

翻轉教育專欄作家

一位很幸運能一直在低年級任教的國小教師,同時有三個可愛的孩子和一位強力後盾老公。喜歡在教學現場裡,聆聽孩子的想法,在和孩子的對話裡找到自己過去的迷思,讓自己更有自信能陪伴孩子成長。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