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戶專屬
哈佛中國教育論壇現場記實:培養創造力,才能面對未知
2010年,一群哈佛教育學院的中國學生,決定打破教育參與者的限制,廣邀各界人士,共同討論教育創新,因而創建「哈佛中國教育論壇」,邀請美國、中國等國學者、政策制定者、教育家等,共同激盪如何為教育注入新的活泉。8年後的今天,「哈佛中國教育論壇」的會員已經超過2...

▲MIT教授瑞斯尼克(左二)、北京探月學院王熙喬(右二)在哈佛中國教育論壇,共同探討學習目標應從A到A+,轉為A到X。林竹芸攝
科技帶來快速的社會變遷,全球都在設計21世紀人才的實驗教育。我們在波士頓實地記錄2018年的「哈佛中國教育論壇」,聽聽推動創新16年的MIT教授密契爾・瑞斯尼克,以及開創2年就募集到上千萬資金的探月學院王熙喬,如何回答符合未來世界的教育該包含些什麼。
2010年,一群哈佛教育學院的中國學生,決定打破教育參與者的限制,廣邀各界人士,共同討論教育創新,因而創建「哈佛中國教育論壇」,邀請美國、中國等國學者、政策制定者、教育家等,共同激盪如何為教育注入新的活泉。8年後的今天,「哈佛中國教育論壇」的會員已經超過2千人,受邀講者不只限於美國、中國,去年葉丙成教授也成為受邀的講者之一。
您可能有興趣